一家三代行医人 医者仁心接力传

在丽水有这样一个家庭,从外婆到父母再到孙子一辈,一家三代从医,他们经历了代际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唯医者仁心不变。

一家三代行医人 医者仁心接力传
一家三代行医人 医者仁心接力传
一家三代行医人 医者仁心接力传一家三代行医人 医者仁心接力传
一家三代行医人 医者仁心接力传

一家三代从医 日常话题是病例

吴进的外婆林钦,温州人,杭州高级产科学校毕业后,在温州白累德教会医院(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前身)担任妇产科主任。

吴进的爸爸吴宝珊,山东人,1943年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父亲在朝鲜战场负伤回国后,来到龙泉当医生,经组织推荐保送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曾任龙泉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书记。

吴进的妈妈徐甬,温州人,温州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庆元县人民医院工作。两年后,调到龙泉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后期,到妇幼保健站任职。因妇女病普查、儿童健康普查等工作做得出色,曾代表华东地区在全国妇幼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在祖辈、父辈的影响下,吴进毅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1983年,他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丽水市人民医院工作。1985年,医院组建了骨、脑外科,当时刚20岁出头的吴进成为了主要创始人之一。1986年,他完成了龙泉首例腰椎间盘手术,之后相继开展血管神经吻合的显微、人工关节置换、颈胸腰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颈椎经颈前入路等20多项新手术项目,其技术含量均走在丽水地区县级医院前列。

一家三代从医,涵盖了妇产科、内科、骨科,医学氛围自然很浓。吴进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一家人围在大圆桌上边吃饭边谈论病例。吴进说,他的童年是在医院度过的,小学读书时削铅笔的刀就是用医院废弃的手术刀;如今,自己家人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平时他们经历的较为疑难的病例。

家是“临时门诊” 不断有病人来看病

“外婆是个热心肠,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每次上街后,都会领几个病人回家。”

吴进的外婆林钦虽然是妇产科医生,但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为了能看更多不同病患者,她非常认真学习医学知识和临床刻苦钻研,成了名副其实的“万金油”,每个科她都熟悉,成为全科医生。林钦退休后,家里还成了“临时门诊”场所,经常有病人前来找她,她便义务给她们看病。对于吴进外婆的行为,同是医生的吴进爸妈没说半个“不”字。有时还一起帮忙给病人看病,有人拿了方子临走时硬要给钱表示心意,他们就偷偷塞到病人衣服里还回去。

“临时门诊”历经十多年,在吴进外婆去世后关闭。若干年后,吴进妈妈徐甬退休,“临时门诊”又重新“开张”了,因为常常有一些她以前诊治过的病人朋友找她聊天,她就会顺便把病也一起看了。

创新服务方式 “微信问诊+绿色疗法”

聊起祖辈、父辈的从医故事经历,吴进感慨颇深。“小时候,听妈妈说,有一次,庆元县和山乡麻疹流行,情况十分紧急,妈妈便背着7个月大、尚在哺乳期的哥哥下乡防治麻疹。”

从那时起,吴进就决定要长大后要当一个医生,做一个像妈妈一样的医生。

与祖辈、父辈从医时期不同,如今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虽然为病人服务的内容没有变化,但服务的方式却在发生着变化。”为了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吴进平时看病后,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会和患者互相加微信,还把医院的公众号推送给病患者,并提醒患者要记得关注。“有了这些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和患者进行交流。”吴进说。

“能不吃药的就尽量不吃药,有患者主动来要求打吊瓶,也是极力劝阻。”

吴进在给人看病时,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除非万不得已,他不喜欢给别人开药方。如遇到情况不太严重的病人,就尽量利用一些物理疗法治疗,或者开一些便宜但是疗效也很好的药。前不久的一天,吴进在微信上就收到了一条患者的求助信息:“吴医生,我28岁,腰疼,是腰椎突出了吗,还是肌肉劳损?”。吴进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后,给出了物理治疗的方法,几贴麝香镇痛膏再加一个热水宝就把病人治好了。

行医近40年,吴进始终坚持的精准医疗、绿色疗法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同。

一家三代行医人 医者仁心接力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