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陈冲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 电影《色戒》

年轻时,陈冲曾经写下对爱情的感受:“他不知道我之所以可爱,不是因为我的清白,而是因为我的丰富。”这样的一句话,用来做陈冲一生的注脚,也是合适的。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在访谈节目《十三邀》里,许知远拿着一本1989年的老杂志,来到北京一家夜店。

杂志封面上的女人,穿着极其前卫的服装,叉腰站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洞穿一切。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几位年轻人一眼认出:“陈冲啊,我很喜欢。”

在继续聊陈冲的时候,“大胆”、“独立”、“做自己”等词汇被频繁使用。

在他们眼中,这是个神一样的存在,因为她做了大多数人都不敢做的、无法企及的事情。

今年58岁的陈冲,成了年轻人的新偶像。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半肚子诗,半肚子食

不到一年时间,陈冲上了两次热搜。这位昔日获奖无数,如今鲜少露面的影后,被人们当成宝藏挖出来的原因,竟不是演技,而是“文笔”。

58岁生日那天,陈冲发了一条长微博:

早餐后我独自去树林散步,让斑驳的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洒在我眉间额头眼角和嘴边的皱纹。我真的幸运,能拥有这样一个万物茂盛的春日,58岁,这可是世上很多人不能实现的奢望啊。

我在微风中聆听大树无声的教诲,感受它们的雄辩。从一粒粒种子开始,它们不顾一切地伸向天空,只为实现自己。

我停在一个被伐的树墩前,企图读出它生前的历史、它的年轮、它的伤疤,所有的斗争、所有的苦难、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和繁荣,那些贫瘠的岁月和丰腴的岁月,那些经受了的袭击和忍受了的风暴。

陈冲写下这些真诚的字句,平静细腻中透着饱满的激情。让人感觉被阳光抚摸的惬意。

有人说,陈冲是被演戏耽误的写作者。

2018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去世。陈冲写下文字,回忆起与贝托鲁奇一同拍摄《末代皇帝》的情景。全文没有悲伤的字眼,却让人忍不住眼眶湿润:

回想起来,《末代皇帝》的制作像是一场八个月的的婚礼,庞大热闹而混乱,而我做了八个月的新娘,每天等待着贝托鲁奇将盖头掀开,又一次爱上我……他微微皱着一点眉头,眼睛里却含着微笑,傍晚空空的故宫,石板上咚咚的脚步声悠悠地回荡,夕阳躲到太和殿后,天渐渐暗下来……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出演婉容皇后,她成了贝托鲁奇的“新娘”。/陈冲新浪微博

有没有感觉,读这段文字时,耳边会响起坂本龙一为《末代皇帝》做的那首华美又跌宕的主题曲?

她的文字里,有回忆,有往昔,有像江河一样流淌的动人情谊。

“八个月的新娘”与“八个月的婚礼”这样的比喻,像诗。

陈冲曾经说过,贝托鲁奇让她意识到,电影也可以像诗,于是她本能地“以诗来送别这位诗一样的导演”。

怪不得作家严歌苓嫉妒地打趣:“哎,陈冲,你知道你这人的组成结构吗?你是半肚子诗,半肚子食!”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严歌苓极喜欢陈冲,坦言喜欢到为陈冲写传记都无法客观。/摄影 Lawrence Wallker

陈冲的文笔,年纪稍长的人,在博客时代早就被震撼过了。开通微博之前,陈冲用博客写见闻、写心情,写那些“读来像散文、像诗,真诚、透明、亮晶晶的文字”。

只不过,用“文笔好”这个词来概括陈冲的文字,反而显得狭窄。文笔之外,是她洞悉人性、看见灵魂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幼年的陈冲身上,就有所显现。

小时候,陈冲喜欢长久地驻扎在外婆的卧室,因为外婆床底下,藏着一箱子“私货”,全是外国经典文学作品。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外婆史伊凡,是陈冲的文学启蒙“老师”。

她爱极了这些书,一本书眨眼便读掉一半,常常是惊慌地数一数剩下的页数,因为舍不得马上读完。

看完小说,小陈冲还会发表一番议论。比如看完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她心里堵着一口忧郁:“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太好了!好得那么可恨,好得让人气都喘不上来。”

外婆惊讶地听着,发现了少女陈冲在感悟力上的早熟,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洞察了人性里的复杂。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哥哥画里的陈冲,极有灵性。

有人看完陈冲的文字,评论道:“没看过她的戏,倒是被这文笔圈粉了,这是被演艺事业耽误的作家吧。”

其实根本谈不上谁耽误谁,陈冲的文字、表演和导戏的能力,是连在一起的。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对事物的好奇与洞察,才有她对人世间这种种耐人寻味的表达。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好演员的烦恼:演烂角色太难

《十三邀》里,许知远问陈冲:“你觉得最有挑战性的角色是哪个?”

大概所有的观众,都会和许知远一样猜测:陈冲会去剖析哪个经典角色?

“特别有挑战性的,都是些特别烂的角色,你怎么演,才能不让自己无地自容。”她说。

谁都没想到陈冲会给出这样直率的答案。说这句话的陈冲,没有丝毫高傲,也不是在炫耀。她是真真切切地为其所“苦”。

要知道陈冲出品的角色,多数是教科书级别。

在《末代皇帝》著名的“吃花”戏里,陈冲木然地把花瓣揪下来,塞进嘴里咀嚼着,一片片越塞越多。

突然间,那些压抑在欢笑和麻木之下的痛苦,在满嘴的花瓣中陡然得到释放,伴随着吞咽动作,两行泪水悄然无声淌下来......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压抑在这个活泼女孩心底的绝望和癫狂,在陈冲的精湛表演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陈冲在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饰演的红玫瑰,娇憨挑逗,美艳诱惑。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风情万种而又活泼娇羞?陈冲就是答案。入了戏的她,早就成了张爱玲书里那个活生生的“娇蕊”。

还记得《太阳照常升起》里那个湿漉漉的“林大夫”吗?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被湿透的白大褂包裹着的林大夫,带着透明的情欲向心爱的黄老师告白,这场戏简直惊艳。就连每句话的喘息里,都散发着晶莹的渴望。

平时害羞不爱“争抢”的陈冲,要做到如此大胆地表达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演好林大夫,需要演戏功底,更需要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共情力。

在博客里,陈冲描述了自己对林大夫的理解,透彻而又真切:

“有史以来,世上的女人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商品化。林大夫偏偏没有任何这样的意识。她本能地追求快乐,需要快乐,给予快乐。男人们喜欢跟她在一起,因为她从不让他们感到歉疚……”

从开始的排斥,到觉得演林大夫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这种转变,正是陈冲与角色互相给予能量的过程。

对于陈冲来说,“演戏是在挑战不同的人生,感受丰富的七情六欲”。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演员的高境界,不是追求演技,而是享受表演。身为演员的陈冲,显然乐在其中。

因此,越复杂的角色,越经得起细细琢磨,对她来说,越有吸引力。相反,烂角色的敷衍和做作,却让她为难。

烂角色大多是一望即知的肤浅,经不起推敲,也不尊重人性的本质,毫无趣味可言。敷衍过去?良心不安。认真对待?又无从发挥。

但现实往往是,银幕上不会演戏的“路人”扎堆出现,真正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演员却无戏可演。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人生哪能不挣扎

若只把陈冲的演技归功于天赋或是灵气,那未免太“爽文”了一点。没有在挣扎中无数次地将自己连根拔起、拆解、重建,就没有现在的陈冲。

2007年,在意大利电影《家乡的故事》里,陈冲化身为一位叫做玫瑰的歌女,着一身高开衩的蓝色短旗袍,撑一把小阳伞,顾盼生辉地走过艳阳下的堪培拉街道。

风光背后的真实故事是:一个大字不识的风尘女子,拖儿带女地跟着一位异国水手私奔,来到澳大利亚,成了一名到处漂泊的“流浪者”。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从上海逃到香港,再从香港来到澳大利亚,玫瑰就像一只过度迁徙的鸟。/《家乡的故事》截图

通过与澳大利亚男人结婚,她轻易获得了绿卡,却始终扎不下根。

她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男人的家,每次搬家,她一定不会落下的东西,是一件从家乡带来的串珠门帘。她用五颜六色的珠帘装点自己的家,让自己在异国找到熟悉的感觉。

时间退回到1981年,一个叫做陈冲的中国女孩,也和玫瑰一样,成了异国的流浪者。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对未知的异国充满向往的陈冲,还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

在繁华的纽约,陈冲一开始也感到兴奋。但很快,兴奋变成了恐慌。

有一次从电影院出来,在高楼大厦面前,陈冲突然很想逃跑,像小时候一样疯跑回家,躲进外婆的房间。

全然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一下子把陈冲打回原形。她像三岁小女孩一样,懵懂地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没人在意眼前这个端盘子送菜的女服务生,没人知道她是大洋彼岸备受瞩目的影后。

一次,餐厅老板忍不住跟客人介绍了陈冲的影后身份,脸皮薄的陈冲觉得“特别难堪”甚至无地自容,怎么一个影后沦落到了端盘子的地步?

那个年代,在好莱坞,没人会认可一个从东方来的影后。

别说是主角,就连没有台词的龙套,对一个黄色面孔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容易获得的角色。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跑了很多龙套之后,陈冲意外被大导演相中,却是一部烂片。/电影《大班》截图

为了谋生,陈冲只能打零工。洗碗、刷马桶、当图书管理员......谋生的艰难还在其次,更大的冲击来自于价值观的重新洗牌。

在那个年代,出国对于陈冲来说,就是“两眼一摸瞎”。从前在国内,她没有金钱概念;如今在美国,干什么都需要钱,被大家庭保护的感觉不见了。

从此一切靠自己。陈冲真正面对的,是自我的成长。

况且,那时的陈冲,刚刚遭遇初恋情人的移情别恋,正经历成长之痛。

感情敏感激烈的陈冲,在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爱情和理想的双重破灭。

这种挣扎,她没有告诉任何人,选择默默消化,一股脑扎进书本里。除了打工挣钱,她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看书,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

陈冲如饥似渴地读着,似乎要在书本里找到所有人生的答案。

如今,回忆起那段岁月,陈冲觉得,那些挣扎,“拓宽了我的地平线”。

的确,那些阅读经历,成就了一个丰富的女人、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一个对电影有深刻理解的女导演。

当许知远拿着当年的照片,问她:“想对那时候的自己说什么?”

58岁的陈冲看着28岁的陈冲,先是露出一丝心疼的表情,转而云淡风轻地说道:“都没事的啦!”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经历过痛苦挣扎,才有如今这般举重若轻。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世故的老天真

在谈中年必危机的娱乐圈,陈冲似乎是个例外,年龄给别的女明星带来的是焦虑和沉寂,到了她这里,变成了快活和轻盈。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拍电影的陈冲,笑起来能量十足。/豆瓣

1998年,陈冲第一次执导电影,在条件艰苦的西藏拍摄。她写下了这段话:

“每一个清晨都是那么崭新,每一个黄昏都是那么感伤。每一片云、一条溪、一朵花都带给我某一种预兆、隐痛和期待。”

彼时38岁的陈冲,从演员变成导演,在电影创作中活跃着、兴奋着,用另一种身份,延续自己对表演事业的热爱。

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陈冲,依然保持着这种处子般的天真。

去年上《鲁豫有约一日行》,陈冲被问及年纪。她回答得很轻快:“老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朽,是思想的固化,对理想的放弃,变得玩世不恭。”

采访中,陈冲穿一件简简单单的大T恤,打起乒乓球来浑然忘我,网友说:完全不相信她已年近六旬。

许知远对陈冲说:“我觉得你有一种洛丽塔的精神,一种成熟的天真。”这个评价简直不能再精确,不怕老而怕朽的陈冲,正是这样的一个老天真。

在聊天中,陈冲回忆起早年最喜欢的一本书——《约翰·克里斯朵夫》。里面有一句名言:“人生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出现在了陈冲最新的导演作品《英格力士》里。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新疆,一位英语老师的到来,让孩子们爱上了“英格力士”,她像就像一位殉道者般,决心为了这里的孩子们奉献自己。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这部电影目前已经杀青进入审核中。/电影《英格力士》海报

本质上,她相信人可以为了一种“没有实用性”的激情而奋斗,对她来说,这是生命创造力的来源。

这就可以理解后来陈冲所做的选择,拒绝一些高片酬的角色、拍叫好不叫座的艺术电影、跑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拍戏......

陈冲懂得进,也知道退。

在与彼得结婚之后,她把更多时间放在家庭上面。她毫不认为这是一种“牺牲”,相反,觉得这是另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陈冲的女儿和老公的颜值也超高。/陈冲新浪微博

2014年,她和女儿一起,开了一个叫做“饥饿皇后”的美食博客——光听名字,就有几分天真的生趣。

她和孩子一起钻研烹饪方法,把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在食物上,其中不乏温情脉脉的亲子细节。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据说陈冲做的一手好菜。/陈冲新浪微博

除了对电影的热爱,她坚信“和爱的人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日子便这样慢慢过去的”的真理,把日子过得从容不迫。

《十三邀》尾声,许知远和陈冲走在旧金山海岸,陈冲指着一排棕榈树说:“我喜欢树,它们从种子开始长,就为了完成它自己,这是种简单又坚定的力量。”

这棵树,多像陈冲,简单坚定,深深扎根,根盘得越深,她的枝叶就越是摇曳生姿。

年轻时,陈冲曾经写下对爱情的感受:“他不知道我之所以可爱,不是因为我的清白,而是因为我的丰富。”

这样的一句话,用来做陈冲一生的注脚,也是合适的。

她的迷人,也许并不全在于她过往的成就,而恰恰在于她一次次穿越风波之后,那随着年纪增长的丰盈。

这种生命的质感,饱尝痛苦与欢乐,既复杂又天真。这种奇妙的组合,哪里是修图软件呈现的完美能比拟的?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1] 陈冲新浪微博

[2] 陈冲新浪博客

[3] 陈冲,我爱你|Sir电影

[4] 本色陈冲|严歌苓

[5] First电影节之后,陈冲如何定义中年女人|新片场

[6] 感性陈冲:如果没有家庭,电影就是我的一切|新民周刊

58岁的“老天真”陈冲,成了蹦迪青年的新偶像

✎作者 | 马路天使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