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大英帝國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二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二戰爆發之後,英國在歐洲大陸上一敗塗地。德國又對英國本土發動空戰,雖然英國最終打贏了不列顛空戰,卻也損失慘重。二戰期間,德國並不是一定要滅掉英國,德國曾經想和英國議和以專心對付蘇聯。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拒絕和德國議和,倔強的保持大英帝國的顏面。最終英國和美蘇兩國一起打敗了強大的德國。英國拒絕成為德國的跟班,在二戰結束之後卻成為美國的跟班。二戰結束以後,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徹底衰落,淪為二三流國家,而且成為歐洲最親美的國家,徹底成為美國的跟班,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輸家。倔強的英國人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倔強的大英帝國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二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所謂的英國是二戰的輸家,這句話確實沒有任何問題。二戰後,英國確實是盟國中最大的輸家。二戰之前,英國是一個世界性大國,是凡華體系的主導國。二戰結束後英國徹底衰落。二戰前雖然英國已經衰落,不過英國還依然保持著世界大國的風采。但是二戰結束後英國的情況完全發生了變化,英國徹底淪為一個二三流國家。英國失去了最主要的殖民地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自治領也獨立,一戰中英國委任統治的殖民地也紛紛獨立,英國在非洲的廣大殖民也紛紛獨立。二戰之後,英國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英國是一個依靠殖民地興起的國家,也是一個依靠殖民地成為世界頂級強國的國家。殖民地的興衰決定了英國國運的興衰,殖民地紛紛獨立之後,英國的國運也就隨之衰落。一戰之前,英國的殖民地面積達到了3350萬平方千米,號稱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二戰結束以後,英國僅剩本土的24萬平方千米,現在英國的海外領土僅剩一些島嶼。除了喪失大量殖民地之外,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下降。二戰之後,英國也時刻遭受蘇聯的威脅。英國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依靠美國,幾乎和美國一個鼻孔出氣。英國的許多外交政策,也都緊隨美國,英美關係特殊化。其實“英美關係特殊化”就是英國承認自己已經衰落的表現。二戰後的英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二三流國家,而且有繼續衰落之勢。

倔強的大英帝國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二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我國有句俗語“成也蕭何敗蕭何”,英國可以說“成也殖民地敗也殖民地”。早在大航海時代,英國就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殖民地。英國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在大航海時代建立多塊殖民地。英國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促進了英國國內經濟發展。英國國內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相對來說更偏向於技術,而不是科學。英國利用工業革命迅速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並在世界範圍內擴張殖民地。此外英國人先後打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俄國等歐洲國家,成為世界霸主,並且搶奪大量殖民地。到了19世界末20世紀初的時候,英國已經在世界範圍佔領了3350萬平方千米,殖民地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埃及、蘇丹、新西蘭、緬甸、馬來西亞等地。這些殖民地可以為英國本土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充足的資源、廣闊的市場。英國利用殖民地的紅利進一步增強了本國實力。英國僅靠殖民地的供養就可以獲得其他國家難以獲得好處。因此,英國只想保持住自己的殖民地,英國只要保持住海軍優勢,保持住殖民就可以繼續成為頭號世界強國。真是由於這個原因,英國在其他方面花費的精力比較少。英國也被稱為殖民地帝國主義。殖民地讓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殖民地也讓英國失去了進一步前進的動力。擁有廣大殖民地的英國,只想保持現狀,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使得英國開始由積極進攻轉為保持現狀。

倔強的大英帝國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二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以後,美國和德國開始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利用電力、化工、內燃機等發展國內經濟。英國則更多保持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模式。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英國逐漸在科技和經濟上逐漸落後於美國和德國等國。英國工業產值先後被美國和德國超過,英國在經濟上淪為世界第三位。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英國已經開始開始衰落,當時還只是經濟和科技上的衰落。我們現在都知道科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科技可以說是當今推動經濟快速進步最大的引擎。英國錯失了科技立國,對英國日後經濟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科技上落後於德國和美國之後,直到現在都沒有再一次超越。德國雖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但是卻能憑藉強大的科技迅速崛起。美國雖然也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卻靠著科技越打越強。

英國是一個島國,是一個強大的島國,也是一個狹小的島國。英國雖然佔有大量殖民地,但是英國並沒有把廣大殖民地納入自己的版圖範圍。也就說英國雖然佔有了廣大殖民地,但是英國本土面積還只是當時的30萬平方千米左右。英國人口還主要集中在英倫三島。這點和美國、俄羅斯完全不一樣,美俄兩國佔領的大部分土地最後全部都變成了本國領土,而且把大量本國人遷移到新佔領地區。英國如果發動對外戰爭雖然也可以徵調殖民地本地人入伍,但是殖民地基本上會提出相應的條件。英國參加一戰和二戰時,殖民地出兵的條件要麼是獨立、要麼是要求自治、要麼是索要其他權益。所以二戰後,當殖民體系崩潰的時候,英國的殖民紛紛獨立,最終只保持了24萬平方千米。如果英國不是一個島國,而是一個大陸國家,而且所佔殖民地和本國國土相連,那麼英國的領土會大大擴展,人口也會大大增加。英國的發展也會更加有後勁,甚至可以像美國那樣繼續保持強大。

倔強的大英帝國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二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英國是一個島國既是英國的不幸,也是英國的幸運。作為島國的英國遠離歐洲大陸,所以英國可以避免歐洲大陸的一些戰爭,讓自己置身於戰爭之外,即使無法避免也可以保證本土不受到戰爭的侵襲。三十年戰爭英國遠離戰場,拿破崙戰爭英國也遠離戰場,德國統一戰爭英國也遠離戰場。英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當時英國強大的國力,使得英國一直遵循兩條外交政策。第一個是光榮孤立政策,第二是歐洲大陸均勢政策。英國自認是世界頭等強國,置身於歐洲大陸事務之外。英國不和其他國家結盟,保持自己光榮孤立。相比較於光榮孤立,英國更嚴格遵守歐洲大陸均勢政策。拿破崙時代,法國一家獨大,英國組成反法同盟打敗了拿破崙。俄國在歐洲強大的時候,英國聯合法國打敗了俄國。德國強大的時候,英國又和法國一起打敗了德國。雖然這項政策,使得歐洲大陸未有維持長時間的強國,但是也讓英國過度專注於維持“平衡”,而不是通過發展自己實力,讓自己徹底凌駕於歐洲各國頭上。事實證明,歐洲強國就像地老鼠一樣,倒下一個又起來一個,英國永遠都打不完。英國也在維持所謂的“大陸均勢”中失去了發展自己的機會,以至於英國再也沒有能力維持希望的“均衡”。

倔強的大英帝國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二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英國尷尬就尷尬在英國和歐洲大陸有一定距離,但是又沒有遠離歐洲大陸,英國始終是歐洲的一部分。那麼必然會受到歐洲大陸事務的影響,不可能完全像美國那樣徹底置身事外,最後坐收漁翁之利。所以英國在一戰和二戰期間都第一時間捲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上大戰雖然英國打敗了德國取得勝利,但是英國可以說是一場慘勝。英國整整損失了一帶年輕人,英國由戰前的債權國變為債務國。雖然英國打贏了一戰,得到了一定補償,但是所得到的補償遠遠沒有損失的多。戰後各國,只有英國經濟恢復最為緩慢,英國經濟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恢復,英國又陷入了經濟危機。一戰以後,由於英國國力的衰落,賴以生存的殖民已經出現了鬆動。愛爾蘭獨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取得了自治。最讓英國難以承受的英國喪失了海軍優勢。美國的海軍噸位可以和英國平起平坐。這時候英國應該才知道經濟是多麼重要,雖然英國有心發展自己,但是畢竟經濟基礎有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又率先捲入戰爭,英國陸軍險些全軍覆滅。雖然德國沒有佔領英國本土,不過德國的大轟炸卻給英國帶來極大傷害。不列顛空戰之後,英國幾乎和歐洲大陸失去聯絡。英國在戰爭的打擊中進一步衰落。二戰期間,三巨頭召開多次召開國際會議,英國已經意識到自身和美蘇的差距。正如丘吉爾所說,他一邊是一頭北美野牛,一邊是一隻北極熊,而自己只是一頭可憐的小毛驢。二戰中英國被打爛,美蘇則成為超級大國。雖然丘吉爾在二戰中到處蹦躂,但是始終無法阻擋大英帝國衰落。

倔強的大英帝國拒絕做德國人的跟班,二戰後卻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英國的衰落也和軍事力量有一定關係。英國是一個島國,因此英國大力發展海軍力量,保證海軍絕對強大。但是英國卻相對忽略了陸軍發展。英國海軍在幾百年間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英國的陸軍卻一直都不太強大,在歐洲大國中屬於弱旅。如果沒有英國海軍作為支撐,英國的軍事力量連二流國家都算不上。英國在軍事上面嚴重偏科,一戰以前,其他國家的軍隊無法突破英國海軍不可能對英國本土產生威脅。但是一戰期間,情況發生了變化,飛機開始成為常規兵種,軍隊有海陸軍變成海陸空三軍。英國的空軍實力和英國的陸軍實力有的一拼。不列顛空戰的初期英國僅有1000多架飛機,德國僅用於一線戰鬥的飛機就是2千多架。二戰期間如果沒有美國幫助的話,英國的總軍事力量未必比日本強。二戰結束後,英國軍隊的戰鬥力也沒有實質性提高,比起蘇聯的鋼鐵洪流簡直不值得一提。

所以英國的衰落是歷史必然,有內部衰落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促使。只不過二戰加速了英國的衰落,二戰結束後英國徹底衰落。所以給人的感覺是英國是二戰最大的輸家。由之前的日不落大帝國變成了美國的小跟班,變成了一個遊離於歐洲邊緣的國家。當年英國曆盡千辛萬苦才最終融入到歐洲,成為歐盟的一部分。現在英國卻有哭著嚷著要脫歐,不過人認為英國要脫歐,蘇格蘭可能要脫英。如果蘇格蘭要是真脫英的,當年的大英帝國將會進一步衰落,英國會進一步沉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