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作者/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很多人都喜欢说一句话:“我还不懂孩子吗,我就是由孩子长大的。”

嘿,你还真的未必懂得。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很经典:“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后来都忘记了。”

1

网上有一个问题:

关于童年,你能联想到什么词语?

大部分网友这样回答:

“无忧无虑。”

“天真无邪。”

“单纯可爱。”

“多姿多彩。”

网上还有一个问题:

请用一个词语形容(回忆)幼儿园生活。

大部分网友这样回答:

“美好。”

“幸福。”

“快乐。”

“单纯。”

我们的童年和幼儿园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想起了《小王子》中的一句话:

“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后来都忘记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2

纪录片导演张以庆也一直这么以为,

“孩子们是快乐的、美好的,

幼儿园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

所以他决定拍一部关于幼儿园的纪录片,

“在我设想中,

幼儿园应该是一面镜子,

纯净的、美好的、单纯的,

能让成人照见自己时感觉到羞愧。”

张以庆本想用幼儿园的单纯,

来映照成人社会的丑陋,

但拍着拍着他才发现:

“拍摄结果出乎我的预想,

让我有一种深深的失望和痛苦。

我以为幼儿园是单纯的,

但后来我在拍摄中发现,

幼儿园其实跟成人社会是重合的,

它不用折射,它就是。

说童年是单纯的,

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张以庆的这个发现,

让他拍摄的《幼儿园》拿下多项大奖:

中国横店杯纪录片大奖金奖;

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

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

国际评委这样评价:

“看完纪录片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并不了解孩子。”

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园,

跟我们成人想象或者记忆中的幼儿园,

其实完全是两个样子。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3

幼儿园孩子们的日子,

其实比我们想象中难多了。

第一难——生活之难。

纪录片以小班入园第一天作为开始,

这是他们第一次踏入“社会”,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离。

镜头所到之处,

无不充斥着孩子们的哭喊声。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有的孩子脚还没落地,

就开始撕心裂肺哭喊:“爸爸抱我一下。”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有的孩子紧紧拽着妈妈的衣服,

无论老师怎么劝说,

她就是不愿意撒手。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有的孩子悲伤来得比较迟缓,

本来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发呆,

忽然间就开始嚎啕大哭。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当被爸妈和老师强行留下后,

很多孩子一个劲地哀求老师:

“让我回去吧,让我回去吧。”

第一次独自一人面对“社会”,

他们既孤独、又紧张,既焦虑、又恐惧。

接下来,

他们将面对人生的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独自吃饭;

第一次独自睡觉;

第一次独自上课;

第一次独自穿衣;

…………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入园后的第一顿饭,

很多孩子都是流着眼泪吃完的。

有的孩子吃一口饭,

就说一句:“吃完回家。”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有的孩子一边吃一边哭,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让人看了既想笑又心疼。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有的孩子虽然努力憋着不哭,

但眼泪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有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

所以将饭泼了一身,

她愣着,不知道怎么办,

好一会才求助:“老师,泼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进入幼儿园的第一次,

什么都是很难的。

第一次系鞋带,

怎么系也系不好,

孩子急得想把鞋子扔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带扣的鞋,孩子不会穿,

穿着穿着就无助地哭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穿衣服就更难了,

怎么穿也穿不上,

孩子气急败坏地把衣服摔了,

站在床边跺脚大哭。

可一看周围没有人在,

他只好抹一抹眼泪,

把衣服理理,继续尝试。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第一次收纳凳子也超级难。

孩子不停地把凳子抬起、放下,

然后又抬起、又放下,

他试了很多很多次,

但就是搞不懂,

为什么这把椅子就是放不好?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我们以为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是轻松的,

但其实孩子的生活是艰难的,

跟我们成人一样艰难。

孩子气急败坏地摔衣服时,

不正是我们成人生活的写照吗:

我们也常常因为干不好某件事,

就把事情一推,大喊“我不干了”。

孩子因叠不好凳子而深深焦虑时,

不正是我们初入职场时的情景吗:

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把事情做好,

而急得抓耳挠腮、猛揪头发。

成人踏入社会尚且如此难,何况孩子呢!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4

第二难——社交之难。

我们以为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天真的,

其实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多了,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这个小社会里,有“破坏”。

高个孩子把矮个孩子的玩具弄坏了,

矮个孩子不干了,

气得在那里猛掀桌子。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这个小社会里,有“争夺”。

幼儿园里,

没有了万千宠爱集一身,

也没有了谁一定就得让着你,

所以孩子们经常会为争夺东西而大打出手,

这一次,他们是争夺空气。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这个小社会里,有“欺凌”。

一桌人围坐在一起,

一男孩突然用手指着女孩,一脸嫌弃地说:

“你莫挨着我坐听到没有?”

另一个男孩立即有样学样:

“你莫跟我挨着坐听到没有啊?

“我不喜欢跟你对着坐听到没有啊?”

小女孩趴在桌上哽咽不语。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这个小社会里,有“暴力”。

一个孩子好端端地坐着,

另一个孩子突然就站起来,

就开始猛捶他的脑袋。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这个小社会里,有“见义勇为”。

一个孩子殴打另一个孩子,

引起了一群孩子的公愤,

大家冲上来开始围殴他。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瞬间升级为一群人的战争。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这个小社会里,也有“怜惜”。

在“见义勇为”的围殴中,

一个小男孩被对方一记重拳打出鼻血。

在当天吃午饭时,

一个小女孩特别心疼他,

把自己碗的肉丸子分给了他。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这个小社会里,也有“孤立”。

这个把别人打出鼻血的小孩,

不仅受到了同学的孤立,

还被老师强制送回小班思过,

“他太坏了,我们再也不要他回来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幼儿园真的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们在成人世界遇到的种种问题,

孩子们也会在幼儿园遇到。

孩子们之间的社交和相处,

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比成人难得多。

前几天,一个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朋友,

给我聊起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小班户外活动,

有个女孩突然哭了起来,

我跑过去问她怎么了。

她也不说,就一直哭。

后来我才了解到,

是因为她抹了粉色指甲油,

而别的女孩都没有这个颜色的指甲油,

所以就开始围攻这个女孩,

说什么老师不让染啊,

说什么你的指甲油丑死了啊,

孩子们的世界其实跟我们成人一模一样。”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导演张以庆还讲过一个没有剪入视频的故事:

有一天,茜茜带来了叔叔结婚的喜糖,

有硬也有软,想分给小朋友吃,

但只有7颗,不知道怎么分。

于是老师提议,

想吃糖的同学就上来表演。

等分到最后一颗糖时竞争到了白热化。

刘老师举着最后一块糖说:

“最后一颗给老师吃好不好?”

教室里爆发出两种声音——“好。”“不好。”

说好的全是已经拿到了糖的孩子,

没得到糖的孩子都愤怒地喊不好。

老师又问:“有哪个小朋友愿意让老师吃这块糖?”

其他孩子都不吭声,

只有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愿意。”

刘老师诧异地问:‘为什么呢?’

孩子说:“他们把软糖都挑走了,我不喜欢吃硬糖,就给你吃吧。”

孩子们的世界和心理,

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单纯。

所以,不要以为只是我们上班难,

其实孩子们“上班”比我们更加难。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我们以为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

但大部分孩子其实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其实并不想上幼儿园,

所以他们最期盼的就是“星期五的到来”。

每个孩子记得最牢的知识,

就是在心中默念一周七天的名称,

从星期一掰着手指一直数到星期五。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每个孩子最开心的那一刻,

就是见到爸妈进园来接自己的那一刻。

无论这一天这一周受过什么委屈,

在见到爸妈的这一刻都会抛在脑后。

所以孩子们有一种攀比心理,

如果爸妈是第一个冲进班里接自己的,

他们就会特别得意特别开心。

而最后被接走的孩子,

在等待过程中就会无比失落。

在大人的世界里,

或许有太多比接孩子回家更要紧的事,

可对孩子而言,

爸妈什么时候来接他,是最重要的事。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陈志鹏通常都是最后被接走的。

每次他都早早收拾好了行李,

就等着妈妈冲进来接他,

可妈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失望。

他坐在教室里生妈妈的气,

用手拍着桌子,大声哭喊:

“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为什么还不来接我?”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活动室一共有两个门,一前一后,

他不确定妈妈会从哪扇门来接他,

只能在两个门之间不停地徘徊着:

前面看看,没人;

后面看看,没人;

来回张望,却一次又一次失望……

人们都说童年是快乐的,

长大后最怀念的就是童年生活。

那不过是成年之后的我们,

给童年加上了许多美好的标签,

使记忆失去了真实性而已。

正如《小王子》中所说:

“每一个大人,

其实都是孩子变过来的,

遗憾的是,只有少部分人记得。”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5

第三难——驯化之难。

幼儿园的第一堂课是这样开始的。

老师说:“请你们像我这样做。”

孩子们回答:“我就像你这样做。”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

这句话成了孩子们每天的主题曲。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吃饭前要洗手,

打饭时要排队,

喝完水要挂好杯子,

…………

老师们开始了对孩子的驯化。

在长达三年的驯化中,

孩子们被改变了很多。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这个叫马玉兰的女孩,

因为比较活泼好动,

所以总是被老师点名。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马玉兰又用手沾着吃,不讲卫生。”

“马玉兰又在害人。”

“马玉兰你又玩水。”

“马玉兰搞什么呀?”

只一个“又”字,

就能体会老师的“恨铁不成钢”。

因为老师太喜欢说“马玉兰又在害人”这句话了,

所以同学们也被传染了,

只要马玉兰稍微有点风吹草动,

同学们就会说:“马玉兰又在害人。”

在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下,

马玉兰渐渐懂得了守规矩。

马玉兰毕业的时候,

老师说:“马玉兰总算被教好了,成了一个乖孩子。”

是的,马玉兰变成了乖孩子,

但那个率真活泼的马玉兰没了,

湮没在了所有孩子之中。

在一个不注重个性的社会里面,

孩子的棱角就这样被不断磨平,

直到泯然众人。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从这部纪录片可以看出,

老师认为孩子好的标准就是——有没有服从老师订立的规范。

如果服从了,那就是好孩子。

如果不服从,那就是坏孩子。

在这样单一标准的驯化下,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驯化下,

很多孩子不仅失去了独特个性,

还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

孩子们渐渐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我们来看看纪录片中的一些问答。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问:你怎么会长这么高呢?

孩子答:我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

这个回答,

太像我们成人的成功感言了。

孩子还这么小,

就学会了成人那套“游戏规则”。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孩子答:警察。

问:警察是干什么的。

孩子答:交警也可以收蛮多钱。

问:你看见他收钱了吗?

孩子答:看见了,我的干爹就是交警,他收那个车子……

问:那这个钱你要交给领导还是自己拿回家?

孩子答:交给领导也分一点,都分一点。

问:不分直接拿回家行不行?

孩子答:不行,那我的领导没钱怎么办…

当孩子说出“交警可以收蛮多钱”的时候,

完完全全就是一种成人思维。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孩子说: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

问:什么样的科学家啊?

孩子答:就是做坦克什么的。

问:为什么要研究武器?

孩子答:研究武器打日本人。

问:什么是日本人呢?

孩子答:就是日本鬼子。

问:你恨他们吗?

孩子答:恨,不管好人坏人我都恨。

孩子们都没见过日本人,

就已经恨上了日本人,

毫无疑问,这样的思维都“遗传”自成人。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问:爱是什么意思呀?

孩子答:就是我把你抱着。

问:那你有没有想抱谁?

孩子答:没有。

问:会对什么人说我爱你?

孩子答:我觉得,那不好说。

问:是不好说还是不好意思?

孩子答:我不好意思说。

问:为什么?

孩子答:因为,因为那个恶心。

当孩子扭着身子说出“恶心”一词时,

你就知道,

他已经被中国成人的“内敛”同化了。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看完这些问答后,

我非常非常震惊。

震惊于幼儿园孩子的价值观、社会观、情感观、世界观,

已经跟成人的价值观、社会观、情感观、世界观没了差别。

有一条评论说:

“这个世界没有幼儿园,有的只是成人圈养幼儿的模式化生产线。”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惊。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6

纪录片有两个场景让我非常感触。

第一个场景是:

一群孩子在那高声吆喝:

“开飞机,丢炸弹,炸死美国王八蛋。”

第二个场景是:

孩子们去参观可口可乐公司,

纷纷打开美国易拉罐,

情不自禁地开怀畅饮。

这两个场景,简直就是我们成人的翻版:

我们常常也是嘴上说一套,

然后实际做的是另外一套。

所以导演张以庆说:

“幼儿园其实跟成人社会是重合的,它不用折射,它就是。”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在纪录片的开头,

张以庆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是我们自己。”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树立人生观的地方。

在幼儿园这个阶段,

孩子们没有思辨意识,

家长和老师说“一是二”,

对孩子而言,

可能这辈子就是“一是二”了。

所以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的言行特别重要,

假如在这个期间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

那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些,通常是被人们所忽略的。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是我们自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层:我们的孩子正接受着这样的教育。

第二层: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塑造的。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当所有孩子都说恨日本人时,

都说日本人是日本鬼子时,

只有一个小女孩回答说:

“日本人并不全都是日本鬼子。”

毋庸置疑,这个孩子一定有着不一样的家长。

一位记者问张以庆:

“西方一些幼儿园,

入园的第一天,

老师会让孩子们各自讲一个故事,

然后帮他们记录下来并装订成书。

老师告诉孩子,

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课。

张老师,你觉得人生第一堂课应该怎么上?”

张以庆这样回答说:

“我想说,老师、家长,

其实每时每刻都在上着课。

比如,你自己做人的规范,

你的做派,你的举止,你的言语,

你的好奇心以及对孩子好奇心的尊重,

你对孩子的情感的体贴……

真的不用逼着孩子‘请你像我这样做’,

因为每时每刻,他都会像你这样做。”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童年有多残酷,我们都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