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2019 年,TWS(即真無線立體聲)耳機突破技術壁壘,正式殺入主動降噪領域。目前該領域市場出現的產品不多,大致為蘋果 Airpods Pro、索尼 WF-1000XM3、華為 Freebuds3 以及其他。恰好前兩款耳機都已經入手並且使用了一段時間,今天更多是分享在不同場景中,它們各自的表現如何。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外觀和體積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蘋果 Airpods 兩年不更新也能在 TWS 領域叱吒風雲,成為蘋果 2017 到 2018 年度最保值產品(沒有之一),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便攜性和易用性。索尼雖然已經耕耘 TWS 耳機多年,但充電盒的精緻程度依然沒辦法跟蘋果相比 —— 哪怕是體積相對上一代產品有增加的Airpods Pro。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從充電盒的角度看,無論體積、厚度還是大小,自然都是 Airpods Pro 大獲全勝。

如果縱觀整個 TWS 領域,充電盒方面並不是說索尼做得很糟糕,其實已經達到了平均水準,奈何蘋果半路殺出來的產品實在過於強悍。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當然,在外觀材質方面個人更加喜歡 WF-1000XM3 的親膚材料,以至於我給 Airpods Pro 戴上了保護套,而 WF-1000XM3 則繼續裸奔。戴上保護套的另一個原因是 Airpods Pro 依舊延續前幾代產品的思路,表面材質均為鋼琴烤漆,稍不留神就能收集大量劃痕。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耳機本體的設計上蘋果和索尼完全是不同的思路,Airpods Pro 其實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入耳式”,它設計上更加追求貼合耳道的入口,而不是深入你的耳道。WF-1000XM3 則是比較傳統的入耳式設計,但體積相較於市面上其他入耳式 TWS 耳機而言更小,避開了“耳朵插 U 盤”的尷尬。

Airpods Pro 在外觀上與 Airpods 普通系列雖然有差別,但整體設計語言改變不大,只不過相對而言“手柄”更短,更加內斂了一些。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小結一下外觀方面,充電盒無論是體積還是精緻度都是 Airpods Pro 完勝,耳機機體則無法直接給出孰優孰劣的定論,看個人喜好。

降噪效果

降噪方面的對比同樣沒有“誰碾壓誰”的結論,需要區分很多場景來描述,我更多會結合自己所處的場景來分享。當然,無論在哪一個場景中 Airpods Pro 的數字降噪表現力都比 WF-1000XM3 的明顯,每次開啟降噪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氣壓忽然變化的感覺,類似於乘坐高速電梯上下樓或者飛機剛剛起飛的時候,耳朵會出現一些不適應。

當然,降噪表現力的明顯並不意味著降噪效果一定很好。

辦公室場景

開放式辦公區域的噪音一般是人們交流的聲音,Airpods Pro 和 WF-1000XM3 都能對距離較遠的人聲噪音進行消除,但近距離的中高頻人聲依舊沒辦法抵消,隔壁桌同事(1 米左右)如果用正常的響度說話依舊能聽到具體的話語,但稍微遠(2 米以上)一些會開始聽不清,再遠(3 米以上)一些則基本會被當做人聲白噪音處理,基本聽不到。

辦公室場景中兩者表現相似,Airpods Pro 因為降噪表現力會有一種降噪更好的錯覺,但實際上因為 WF-1000XM3 全入耳式的物理加成,兩者實際降噪效果相差不大。

機場環境

機場其實與辦公室環境類似,不過因為場地更加空曠、室外飛機起飛降落、地勤車輛路過並且偶爾廣播,噪音來源會更加豐富一些。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Airpods Pro 在這種大而廣的場景中對於人聲底噪的消除非常強悍,甚至能把 WF-1000XM3 按在地上摩擦,但室外飛機起飛降落的風噪和地勤車輛的胎噪沒辦法消除太多,注意力反而容易受到它們的影響 —— 彷彿置身在一個全自動的無人機場,只能聽到冰冷的機器在運作和偶爾的廣播。

WF-1000XM3 則恰恰相反,風噪、胎噪都過濾得不錯,但是人聲底噪過濾能力較弱,雖然降低了一定的響度卻依舊能聽到遠處窸窸窣窣的交流聲。

機艙內:等待起飛

指的是飛機已經彈出廊橋,發動機開始工作但沒有加速起飛的時間。相較於廣而大的機場環境而言空間更加狹小,並且人們交流的聲音會更近、更集中,引擎雖然沒有全功率運作但也開始產生一定的底噪,並且是以低頻底噪為主。

Airpods Pro 對於此時引擎的消噪能力很強,近場人聲消除依然較弱,但遠場人聲底噪基本能消除。WF-1000XM3 對於此時引擎的噪音消除則明顯不如 Airpods Pro,但人聲噪音的消除能力基本保持一致。兩者對於客艙廣播都有一定的降噪能力,但還是能清楚聽到廣播內容。

有趣的是,在空姐發放毛毯的時候會出現大量因為塑料薄膜袋摩擦而發出的高頻噪音,Airpods Pro 在這方面的噪音消除能力則不如 WF-1000XM3。

機艙內:飛行中

飛行當中主要面對的噪音來自全功率運轉的引擎和風噪,低中高頻覆蓋齊全並且響度大。

Airpods Pro 對於引擎聲的過濾很強大,以主要噪音消除能力來看 Airpods Pro 的優勢更加明顯,但依舊有一些遺憾 —— 例如對於外界的風噪和飛機機身抖動發出的吱吱聲幾乎沒有降噪效果,戴著Airpods Pro雖然很好地降低來自引擎聲的打擾,但高頻噪聲猶如漏網之魚依舊明顯。

WF-1000XM3 則是綜合降噪上更有優勢,風噪和飛機機身抖動發出的吱吱聲基本被消除,但遺憾的是對於引擎的轟鳴聲過濾能力顯然不如 Airpods Pro,但得益於入耳式的物理隔絕,整體響度還是有較為明顯的衰減。

真無線降噪效果對比:蘋果Airpods Pro VS 索尼WF-1000XM3

小結一下兩者的降噪能力,通過上述場景其實不難看出 Airpods Pro 對於低頻噪音消除的能力非常強,但是對於中高頻的噪聲消除表現顯得不盡人意;WF-1000XM3 則是更加水桶型的產品,各種頻率噪音都能部分抵消,但水平有限。雖然相較於第一代降噪豆而言提升巨大(畢竟第一代降噪豆的降噪能力約等於沒有),但在與 Airpods Pro 的對比中也看到了在 TWS 在某些噪聲頻率上的降噪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總結

本文主要圍繞降噪能力進行對比,不對具體功能點進行闡述,但無疑在一些小細節上蘋果依然有著一定優勢,諸如“取下單邊耳機自動變成透明模式”“每次戴上耳機後都會自動從透明模式變成降噪模式帶來鮮明對比”等等。

主動降噪比拼的是廠商們對於“判定什麼是噪音”“消除到什麼程度”的理解,需要軟件硬件協同配合。2018 年之前 TWS 耳機還能以“體積太小”給降噪能力不足找藉口,如今蘋果 Airpods Pro 中對於低頻降噪的能力無疑是在告訴整個行業 —— 這不算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