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都能拍月亮了,為何我們還在懷念諾基亞?

“我已經不關心小米MIX4今年能不能上了,但好奇雷軍什麼時候現場翻跟頭。”林志傑告訴DT君(ID:DTcaijing)。

作為米粉,“買空小米之家”是林志傑的一大樂趣。但現在,他卻對小米最主力的產品——小米手機的興趣卻越來越低。

讓林志傑感到無趣的最大原因,就是小米越來越難給他帶來驚喜。“2016年小米MIX的6.4英寸大屏太震撼了,所以後來的升級就像是小打小鬧”,林志傑說。不光是小米,現在所有的手機就像是同一家公司出的——全面大屏+N攝浴霸+RGB背板。

不過,看著市面上隨處可見的“Pro”“MAX”“5G”,即便它們屏佔比達到了歷史性的92%、性能相比上一代產品提升了250%、無線充電速度達到了2盧(20W)——但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手機能拿來開核桃嗎?

當手機在外觀和性能上越來越相近,手機廠商一心和友商跑分,消費者對於新手機的慾望開始下降也就成了一種趨勢。

現在,各家廠商仍然在大張旗鼓地連續召開發佈會、與豪華品牌聯名帶貨,但這些都無法改變智能手機變得越來越無聊的事實。

智能手機到底怎麼了?

1

擠牙膏式升級

新款手機缺乏新意

對於蘋果發佈會,你最期待的是什麼?

從2007年喬布斯從口袋裡掏出一臺iPhone開始,每年9月的蘋果發佈會就成了數碼界的“春晚”。但在iPhone升級到iPhone 11的現在,連one more thing環節都被取消了的蘋果發佈會好像也不再那麼值得期待了。缺乏創新、誠意不足、擠牙膏式升級,蘋果的發佈會變得越來越寡淡——“12年來首次未漲價”都成了今年發佈會的一大亮點。

DT君的同事博倫,他聲稱還在用蘋果是因為已經被生態捆綁,習慣了換設備後只需要登錄iCloud賬號就能完全自動同步。對於這個從iPhone 4開始年年換新的用戶來說,讓他繼續接受蘋果的理由,從外觀好、性能強,變到了如今的“AirPods Pro真香”。

而寡淡的蘋果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個縮影。

如今,各家品牌的升級方向清一色都是更大的屏幕+更多的攝像頭+驍龍855(Plus)。全面屏的概念在2018年炒得火熱,似乎說明了手機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變成一塊更大更薄的屏幕。廠家們為屏佔比能多出0.01%而打得火熱。

作為消費者,DT君只想說:屏幕越做越大,SO WHAT?三星的Galaxy Tab夠大還能打電話,但還不是沒人用。

手機都能拍月亮了,為何我們還在懷念諾基亞?

其實,如果你愛看手機發佈會,就能輕鬆總結出現在發佈會的固定套路——比芯片、比攝像頭、比(無線)充電速度、比屏幕這四大固定項目,今年還有要加上新秀5G。

手機都能拍月亮了,為何我們還在懷念諾基亞?

其中最火爆的比拼當屬攝像頭之爭。

從2016年在P9上使用徠卡鏡頭開始,華為手機攝像頭一直處於國內廠商第一梯隊。小米最新發布的CC9 Pro號稱擁有一億像素的鏡頭,不光能做望遠鏡還能做顯微鏡。但網上有測評說這款達成“像素小目標”的手機,在發揮巔峰性能時需要5秒鐘的成像時間。意思是你拍照時要麼時刻背個三腳架,要麼5秒靜止不動——不然你的照片就是糊的。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有著自己的疑惑?沒錯,DT君也有類似的不解。首先,攝像頭並不一定非要用“柔光雙攝”去照亮誰的美,算法過關、成像好、夜景也能拍得清其實就差不多了。真的要追求究極像素,用手機拍月亮、拍對面樓裡的人在幹什麼——那性能就太過剩了。更何況,對於喜歡換手機的直男來說,攝像頭不就是拿來掃二維碼的嗎?

還有,默認給手機前攝加上自動美顏功能,這就更奇怪了。之前某款手機因為自動美顏程度過高,被用戶吐槽不夠真實的事情還歷歷在目,但現在這似乎成了一種手機研發過程中的“政治正確”。

當手機發佈會變成技術掃盲會,新手機卻千篇一律的情況下,我們難免會懷念當年手機品種百花齊放的年代。

2

曾經的手機市場

是百花齊放的市場

10年前的手機市場是鮮活的,每家都有自己值得稱道的特色。當時品牌要做的不僅是參數上的軍備競賽,更是設計創意上的腦洞極限——直板、翻蓋、滑蓋、全鍵盤……每一款都代表了一種回憶。以走在潮流尖端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為代表的第一集團,為當時的市場貢獻了諸多前衛設計。

比如江湖人稱刀鋒的摩托羅拉RAZR V3,憑著僅有13.9mm厚的“超薄”設計和冷峻身型俘獲了萬千冷酷男孩的厚愛而風靡全球,成為摩托羅拉最暢銷的機型之一。諾基亞更是依靠N95、N70等一代代“機皇”發展得風生水起。

那時候的手機講究設計,甚至面向不同的消費者群體推出了迥乎不同的設計:比如最早的諾基亞3310專為年輕人設計65,8850是尊貴典雅的代名詞,6210商務人士首選……

手機都能拍月亮了,為何我們還在懷念諾基亞?

手機都能拍月亮了,為何我們還在懷念諾基亞?

從左到右依次為摩托羅拉V3i、諾基亞3310、8850、6210

儘管這些定位標籤現在看來年代感十足,但DT君還是深深記得隔壁王叔叔拿起諾基亞8850,順勢推開閃耀著銀色金屬質感的滑蓋的拉風和得意……

2003年,在中國市場的手機外觀設計專利就達到了1000多件,其中整機設計就有800多件。除了我們常見的固定式、翻蓋式和滑蓋式,還有酷炫的旋蓋式(比如摩托羅拉V70)。以汽車、打火機等為靈感的特殊造型專利也到到了58件。

手機都能拍月亮了,為何我們還在懷念諾基亞?

硬件上百家爭鳴,操作系統上也各有特色。當時的iOS和Android並沒有現在這麼巨大的聲量,來自於諾基亞的Symbian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才是“網紅”款。

我們再把目光拉回到現在,是不是更覺得現在的手機索然無味了?仔細想想,到底是什麼限制了手機廠商的想象力?

3

手機變得足夠智能

也變得無聊了

《一拳超人》裡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是“我變強了,也變禿了”。同樣的,現在的手機變無聊,主要還是因為它們都太全能了。

一切要從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開始說起。那一年,蘋果公司的iPhone橫空出世。手機從只能接聽電話的通訊工具變成了一臺小型電腦,且可以隨身攜帶。這讓手機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我們接受和和發出信息的體量和形式。而讓iPhone變得那麼“萬能”的,正是那塊3.5英寸的“大屏”。

隨後,蘋果和其他主流品牌手機幾乎都一頭奔向了大屏手機時代。今天,無論是蘋果還是國產手機品牌,都將智能手機的屏幕延伸到了6.5英寸——大概是人手能勉強握住的極限。屏幕越大,也就意味著手機在外形上能夠做出的變化空間越小,且任何嘗試都有著極高的成本。既然正面沒有了外觀更新的空間,邊框和背板就成了新的試驗田——但仍然有些乏味。

面對高昂的的試錯成本,手機制造商缺乏動力做外觀設計的創新,奇怪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一面,手機品牌不斷尋找新的營銷刺激點期望消費者產生購買慾望,或拍月亮或大牌聯名;另一面,手機硬件創新越來越華而不實、難以激發消費衝動。

手裡攥著大筆研發資金的硬件廠商已經黔驢技窮、“放棄治療”了嗎?顯然不會。市場發展遇阻的時候容易出現“彎道超車”的後來者,市場一次次為我們證明了這個事實。現在機會似乎又來了——摺疊屏。

4

要更快的馬

還是一輛車?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說,如果當年去問消費者需要一匹更快的馬還是一輛汽車,那麼消費者一定會選擇更快的馬。這也是現在手機廠商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消費者不知道自己10年後會用上什麼手機,正如10年前沒人知道今天的手機市場會這麼熱鬧。

所以現在的手機廠商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消費選擇,也就是摺疊屏。以三星、華為發佈的Samsung Galaxy Fold和Huawei Mate X為例,這兩款手機以“變大變小變漂亮”的可摺疊屏幕為賣點,製造了一撥新的技術熱點。小米雖然沒做摺疊屏,但正反一體化的環繞屏設計也讓小米之家有了新的看點。

不過,現下看來,當前的摺疊屏還不是市場想要的“汽車”。不管是便攜性、實用性還是最重要的價格上來看,在使用場景還不確定的情況下,摺疊屏仍然只是人民幣玩家的玩具之一。

其實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最開始,我們用絲綢和羊皮記載歷史和故事,然後紙張被髮明,再後來電子閱讀普及。如今手機成為一種媒介,它就和人類歷史上的所有媒介一樣,形態也變得不再重要。在不遠的將來,它或許會消失,或許會以完全數字化的虛擬屏幕存在在我們面前。到那時,關於它的有趣和無聊都將不再有人在意。

但你我現在的煩悶或許在於:智能手機的確不再是一個能夠帶來許多刺激和驚豔的領域,同時,下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手機”尚未出現。當我們的多巴胺無處安放,市場也無法提供給我們實實在在的精神刺激,消費者也就難免陷入新一輪的“賢者時刻”。

不過,擁有下一款震撼市場的手機真的只是消費者的一廂情願嗎?說不定,也許就在明年呢?

作者 | 何書瑤

設計 | 張梓豪

· 合作、交流請關注微信公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添加微信dtcaijing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