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廁所革命”就沒有如今昆明的生態生活

時間倒推五年,我們也難以想到,今天的廁所成為了“網紅打卡地”,比如上海榮新館廁所,電控霧化玻璃和地面上安裝的電視等設計,看著很高端,還有上海蟹家大院的“道系龍椅”馬桶等。網絡上更加不乏“品鑑網紅廁所”、“打卡網紅廁所”等詳解文章。

沒有“廁所革命”就沒有如今昆明的生態生活

上海榮新館廁所實景

有的人會覺得驚訝,藏羞納汙之地,竟也能成為人們茶餘的談資。也許就是從城市家家戶戶配置廁所開始,人們便也習慣了對廁所保持淡漠。但人所共知的是,廁所的每一步更新都與城市發展密不可分,特別是城市文明。

世界上有三個國際組織的英文簡稱都是“WTO”,其中就有世界廁所組織。正如該組織發起人所說,“廁所是人類文明的尺度”。

2019年的昆明盤龍區“廁所革命”

11月20日,昆明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共服務系統發佈了“盤龍區2019年‘廁所革命’示範區建設項目一標段(23座城區、農村、學校公廁建設工程)”中標結果公告。據瞭解,項目一標段總投資超1066萬元,資金來源為財政投資,計劃工期75日曆天。

沒有“廁所革命”就沒有如今昆明的生態生活

從該項目招標信息來看,其內容和範圍包括23座城區、農村、學校公廁建設工程的主體結構、水電安裝、建築結構及裝飾裝修、附屬工程、室外工程和配套設施等全部工作內容(具體以項目工程量清單及施工圖紙內容為準),中標人顯示為雲南雲盛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早在11月5日,“盤龍區2019年‘廁所革命’示範區建設項目二標段(28座農村公廁、3座城市公廁建設工程)”公開招標公告就已發佈;更早的還有今年8月27日發佈的“盤龍區2019年‘廁所革命’示範區建設項目-54座公廁建設工程設計服務”中標結果公告。

今年對於盤龍區的“廁所革命”十分重要,這源於2015年昆明提上日程的“廁所革命”。

2015年下半年,有本土新聞指出,昆明主城區已有公廁僅1418座,而按照2500人1座公廁的國家標準,按主城區常住人口近400萬計算,昆明應有將近1600座公廁。當時,昆明主城區公廁的佈局不合理、數量不足、檔次不高、保潔不到位、群眾如廁難等問題,都明白展示在眾人面前。

自然,這些問題不單是昆明亟需解決,放在全國也都亟需解決。

“Don't feel sick”,即小見大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包括在農村繼續以改水改廁為重點,以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等內容;2009年深化醫改近期重點實施方案將農村改廁列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10年,全國啟動以農村改廁為重點的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農村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快速提升。

據悉,2004年到2014年,中央累計投入82.7億元改造農村廁所。

但如今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的是,“廁所革命”在我國成立之初,就已拉開帷幕。

我國成立初期,鄉村“人無廁、畜無圈”的現象極為普遍,並且,受當時的衛生條件限制,“四害”、傳染病、蛔蟲病等衛生問題頻發。於是,愛國衛生運動深化,其中的“兩管五改”(管水、管糞、改廚房、改水井、改廁所、改畜圈、改善衛生環境)活動廣泛開展。

沒有“廁所革命”就沒有如今昆明的生態生活

上世紀50年代,上海大洋橋地區的公廁,來源:《上海環境衛生志》(1996年12月第一版)

上世紀80年代左右,是我國推進“廁所革命”的關鍵時期,以改革開放為契機,廁改迎來更大力度地推進。當時,聯合國第35屆大會作出決定,擬發起一場為期十年的“國際飲水供應和環境衛生”活動,以解決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安全飲水、環境衛生等問題,我國也因此次國際活動而萌生出“衛生廁所概念”;同時,改水、改廁、健康教育三位一體同步發展被推動,技術創新“雙甕漏斗式廁所”應運而生。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農村改廁工作被納入《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央《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全國廣大農村掀起了一場“廁所革命”;也在同時期,全國愛衛會決定在全國44個縣進行農村衛生廁所試點建設,並制定了《中國村鎮廁所及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圖選》在全國範圍內試點應用。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全新的21世紀,中國城鄉如廁難的狀況已基本解決。根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至2014年,中國衛生廁所普及率已從1993的7.5%提高到了76.1%。但對於與時俱進的要求,只是普及,遠遠不夠。

於是截至到2015年9月底,全國所有省份以及兵團均制定了廁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廁改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廁所常常被視作衡量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其實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方面,廁所硬件建設和如廁文化,不僅對應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且直接關係到公共健康;另一方面,圍繞現代化的廁所文化建設所做的努力,同樣是地方公共治理是否現代、文明的體現。

從隨地解決到文明如廁,“廁所革命”逐漸繞開了“破窗效應”。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今年兩會表示,2019年全國要推動三萬個村莊,大體一千萬的農戶實現廁改,中央財政安排70億元支持這項工作。而作為“新一線”城市的昆明,以不甘人後的姿態迅速響應。

沒有“廁所革命”就沒有如今昆明的生態生活

石林景區旅遊廁所

據昆明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昆明市建有城鎮公廁4530座。基本解決了昆明公廁佈局不合理、建設標準不高、衛生水平較差等問題,也較大程度方便了市民和遊客,為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便利。

據悉,昆明自推進“廁所革命”以來,榮獲原國家旅遊局頒佈的“2016年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稱號;2017年5月,第四次全國“廁所革命”推進大會在浙江義烏召開,昆明市人民政府獲評為全國“廁所革命綜合推進獎”,是當時雲南省唯一上榜的州市政府。

根據昆明“廁所革命”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顯示,昆明廁改進程還包括城市廁所要達到行人步行3-5分鐘內進入廁所等要求;農村廁所到2020年底前,實現鎮區2座以上、行政村村委會1座以上水衝式公廁全覆蓋,在鎮區、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消除旱廁等內容。

“廁所革命”道阻且長,但是,未來昆明定會戴上文明之城的冠冕,或早或晚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