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第二的“散中”成了排頭兵 結對幫扶政策讓瀘溪三中嚐到甜頭

倒數第二的“散中”成了排頭兵 結對幫扶政策讓瀘溪三中嚐到甜頭

△10月30日,瀘溪縣白沙中學李玲名師工作室語文教師姚松林給瀘溪三中學生上課。圖/受訪者提供

湘西州瀘溪縣第三中學,簡稱三中,2016年前,因為教學質量差,差點被解散,而被人稱作“散中”。

2016年4月,瀘溪副縣長尚遠道與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譚子好等在三中進行了整整三天的調研活動,徹底改組了學校領導班子,並讓縣城最好的初中白沙中學與三中進行“結對幫扶”。

2016年前在瀘溪的農村中學中排名倒數第二的瀘溪縣第三中學,現在躍居第一。

“散中”沒散,成績由最差到最佳

瀘溪縣第三中學在瀘溪的興隆場鎮。興隆場鎮是瀘溪西南重鎮,距離瀘溪、吉首、鳳凰、麻陽等城區距離都是60公里左右,常住人口近3萬。在尚遠道看來,把這個鎮的教育、尤其是三中辦好,很有戰略意義,“三中辦不好,這個鎮上的孩子就有可能到別的地方去讀書;辦好了,別的地方的孩子有可能送到三中來”。

2016年之前,瀘溪三中是遠近聞名的“散中”,教和學都是一盤散沙,有傳聞這所學校將徹底解散。2016年4月,尚遠道與譚子好率一眾人馬進駐縣三中,聽課、談話、調研,進行了整整三天。之後,三中班子徹底改組。同年秋季開學,縣裡最好的初中白沙中學結對幫扶三中,白沙中學的副校長李永生被選派到三中任駐點校長,直接參與學校管理。

作為委派幹部,李永生清楚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將白沙中學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舉措帶入三中,讓這所鄉村學校打上“白沙”的底色。李永生一邊分析學校周邊情況、家長素質、師生特點,一邊幫助制訂發展規劃,同時引進白沙中學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無償贈送複習資料,共享教學教研成果,並且組織白沙中學優秀教師送教上門,白沙中學的骨幹老師和三中的中青年老師還結成20對師徒。

“結對的師徒從備課、上課到班級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線上線下的指導和切磋。”瀘溪三中校長黃國榮介紹。

在白沙中學的大力幫扶下,僅一年時間,原來的“散中”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湘西州初三學業水平考試,三中學生7科總平均分列瀘溪全縣鄉村獨立初中第一,高中上線率、錄取率列鄉村獨立初中第二。2018年至今,三中的教學質量穩居瀘溪農村中學頭名。

長期幫扶,優質教育在城鄉結對中孵化

倒数第二的“散中”成了排头兵 结对帮扶政策让泸溪三中尝到甜头

“我們的結對幫扶,一個是城鎮的學校對農村學校的幫扶;一個是中心校對村小、教學點的幫扶。”瀘溪縣教育和體育局基教股股長謝永良介紹。

謝永良介紹,瀘溪縣教育和體育局對各學校的目標管理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之一便涉及結對幫扶,“我們質量評價綁定,被幫扶校的質量評價佔幫扶校質量評價分的百分比根據幫扶年限多少有不同,五年為一個結對週期,第一年佔百分之十,第二年百分之二十,第五年就是百分之五十了。”

謝永良介紹,為了不讓幫扶流於形式,還成立了城鄉學校結對幫扶領導小組,堅持和完善一月一調度、一督查、一排名、一通報、一宣傳、一會診的“六個一”督查制度,將支援學校與受援學校的目標考核、校長測評、幹部晉升等掛鉤,強化了兩校領導的責任意識、實幹意識,將兩校真正“捆綁”在一起,結成利益共同體,做到長期幫扶,並從有限的資金中撥付20萬元專項經費表彰先進。

截至2019年6月,全縣共有125對結對幫扶學校,2300多名教師深度參與,共開展送教、送研、送培下鄉活動900多次,參與活動人數在1.8萬人次以上。以送教下鄉為互動平臺,以教師互助為組織紐帶,推進了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方法共享、利益共享,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舉措讓優質教育在城鄉結對中孵化。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湘西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