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这是人杰地灵、美不胜收的通济,

这篇读来身临其境的散文,

写满了彭州人对通济的爱恋。

《天台山下春芽村》(节选)

文 / 甘梧辉

(向上滑动阅读)

在山清水秀的通济镇,溯湔江大河支流麻柳河向北,满目葱翠,美不胜收,驱车十来里,一处山坳里浓荫遮蔽的春芽坪就赫然眼前。这里是河流的发端地,北边是高不可测的巍巍天台山,东北方是大山溜沙坡和金钟样的白鹿顶,农家院落在山林间,若隐若现,游客们熙熙攘攘。恬淡闲适中,植物们繁茂葳蕤,鸟雀飞翔,蝉鸣声声,一幅真正农村上,乡坝头的自然景观。上天恩赐的山涧水,在满河嶙峋的怪石丛中流淌,清澈见底,冰凉惬意,几处落差分明的小瀑布下,洁白的水花翻腾,哗哗,轰轰奏响秋日山乡的协奏曲,一两只绿色蟾蜍

,匍匐在水中央的石头上,动都不动,憨态可掬。

水花还在不远处喧嚣,夜色更渐黑沉,树影婆娑处,人影渐渐归去,一个月亮贴着朦胧的山巅,已然升起。四下望去,一方山水,一方人;一些灯光,一些细语,正在书写一个:

甜蜜,安详,幸福的小山村。

这里是,通济

通济镇又名青杠林,彭州市北部山区的区域中心镇,距彭州市区25公里。辖区辐员面积73.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3个社区,人口近3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800米至2400余米,境内山、丘、坝俱全,“两河三沟”(湔江河、白鹿河、麻柳沟、甘溪沟、姚家沟)穿境而过。

历史遗迹

忆通济·历史古

这里是,通济

通济大桥及思文场附近

通济历史文化悠久,可追溯到远古鱼凫时期。据考证,古蜀人农耕渔猎活动主要区域在今黄村坝平原及周围丘陵地带,秦汉时期为湔氐县治所在。明末,因地处湔江渡口要津、“三河七场”中心,取“接济交通,发展经济”之意,命名为通济。解放后,温江设专区,通济乡为彭县一区区公所驻地,

1992年拆乡并镇,与思文乡合并而成现域。

思文场

这里是,通济

思文场社区

“思文场”因纪念西汉文翁治水功绩而得名。西汉时,文翁任蜀郡太守,注重水利建设。一日湔江断流出现灾情,湔氐县(今通济镇)一片汪洋。文翁考察灾情,只见岩石垮塌压断河床,致使断流成灾。当即上书朝廷。不久,朝廷拨款赈灾,文翁亲自指挥疏浚河道。治水深得民心,民工纷纷不遗余力,不到两年便打通岩石,灾情得以控制。百姓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改名为思文场。

古河床

这里是,通济

古河床是地质历史时期河流改道或因其它原因被废弃后遗留的河床,多分布在冲积平原和河漫滩地区。组成古河床的泥沙较粗大,地下水较丰富,与生产关系密切。在彭州通济镇筒西村,长久以来,由于地质变迁,河床从此呈现在天地间!湔江流淌在岩石密布的古河床上,从河水的流淌里,可以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古河床上奔涌了上千年。

宜居生态

描通济 · 生活美

这里是,通济

远眺甘溪沟

通济镇是国家级生态小镇,素有花海小镇、温泉小镇之称。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0%,是距成都最近的山地赏雪景、观云海、看杜鹃、户外徒步运动的理想胜地。

樱花谷

这里是,通济

樱花谷,当地人俗称姚家沟,位于通济镇官田村、姚家村境内。该谷以“樱花”为主,在沟两旁成片种植樱花80000株,约1200亩。

这里是,通济

每年4月、5月樱花在山间竞相开放,满山遍野,翠竹掩映着溪水,勾勒出清新的田园景象。沿蜿蜒的石阶而上,山势越高、景色越迷人,站在姚家沟最高处的山峰上眺望,湔江河谷风光尽收眼底。

幽谷花溪

这里是,通济

幽谷花溪,位于彭州市通济镇花溪村境内。这里气候宜人,植被覆盖好,负氧离子高,可登山看美景,也可在凉亭小憩,游步道散步休闲。幽谷花溪还修建了颐养项目,提供居住、休闲、避暑、旅游、医疗、保健、配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天台山

这里是,通济

天台山坐落在龙门山镇、通济镇、白鹿镇三镇交界处,海拔2441米,是龙门山系南段茂汶、什邡间九顶山脉之支脉。从彭州出发,全程约30公里,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这里是,通济

季节不同,天台山的景色就不同,森林茂密、山势陡峻、道路崎岖、野趣十足,吸引着众多驴友到来。

银杏大道三明路

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银杏一树黄,便知秋意浓。通济镇的三明路,每到初冬,路旁的银杏叶随风飘落,铺满一地金黄,踩在松软的金色地毯上,看着眼前的路与远处的雪山,浮躁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花溪别苑

这里是,通济

每个人都有一个山居梦,这里曲径通幽,你可以慢下脚步,看炊烟袅袅,听鸡犬相闻,数着日头一点点向西;这里依山傍水,有最清澈的溪流、最灿烂的星空和最美丽的风景。

这里是,通济这里是,通济

花溪别苑坐落于绿树环绕的森林里,与其说它是民宿,不如说它是“会呼吸的房子”。彩色房子、小木屋以及院子里的一花一木,无意中的质朴淡泊,都是经过主人精心的设计和打理。

这里是,通济

在这里,你可以在亭子里和朋友喝茶、聊天,天马行空、肆意驰骋……玩累了,还可在360度无死角山景餐厅中吃点农家菜,凉拌一只跑山鸡,喝着米汤、酌点小酒,好畅快!

这里是,通济

若你坚持从花溪别苑出发走1800米,就可欣赏到传说中的“树坚强”。地震那年,这颗树从根部被一分为二,如今11年过去了,这棵树木枝繁叶茂,名副其实的“树坚强”!

产业商贸

看通济 · 盛世颜

旅游业

这里是,通济

通济花海

近年来,通济镇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成功打造了“一片海” ——通济花海。2019年截至目前,旅游业收入约1300万 ,旅游接待人数约50万左右。通济花海已成功申报为成都市50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还在前几天拿下了第六届成都创意设计周“新旅游·潮成都”绿道文化旅游创意地标。

这里是,通济

花溪谷

除了大家所知的通济花海以外,通济镇还成功打造了“通济十景” ,同时在姚家沟、麻柳沟、花溪沟栽种了特色景观植物4000余亩,主要包括樱花、芙蓉花、红叶和黄叶等,

基本实现了通济镇一年四季有花看、有景赏,为通济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里是,通济

通济花海

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通济花海曾被新华网、光明网、网易新闻、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片浩瀚的花海,仿若人间仙境,阵阵幽香,浸人心脾。

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说起通济花海,彭友们应该非常熟悉了,这就是彭州的“俄木塘”。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郁金香便会铺满整个园区,从五月开始,这里千亩鲜花盛开。高山下、平坝里、河滩边,一眼望去,鲜花摇曳,满眼陶醉。

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徜徉在这片伊甸园里,风光绚丽的世外桃源,一定会让你怦然心动。五颜六色的鲜花,撒在这片土地上,透出一种神秘和浪漫,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通济

这里还有孩子的天堂——萌宠乐园,天鹅、羊驼、孔雀、小兔子……各种萌萌哒的动物,把大小孩子们都带进最生动的童年!

农业

这里是,通济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这里是,通济
这里是,通济

提到产业,除了“旅游业”,咱们通济的“农业”当然也不能落下了,青杠林核桃、麻柳沉油干、白鹿顶洋芋、羊叉食用菌、春芽雷竹笋……这些特色农产品可是通济人的“五宝”。其中,食用菌年栽培200万余袋,年产猴头菌10余吨,姬菇2000余吨,笋用竹1万余亩,鲜笋年产量1.8万吨,加工笋片等1500余吨。

民俗文化

品通济 · 文化丰

通济镇将地方特色与民俗文化融合,通过推广宣传,逐渐形成特色品牌民俗活动,提升了通济镇的知名度。

民俗闹春

这里是,通济

送春联

这里是,通济

通济镇在桥楼村举办第一届群众春晚

每年春节,通济镇都要举行民俗闹春活动,众多表演者和村(社区)百姓齐聚一堂,通过民俗展演的形式继承和发扬了通济镇优秀的民间文化。

桥楼村草编文化

这里是,通济

桥楼村地处平坝,人丁兴旺,四周皆为山区,山中有大量编织草鞋的原料,桥楼村人自古就有编织草鞋的技艺,早期编织是为自己使用,后来用于采矿工交换饰物,最后变成一种主要副业。

生活

享通济 · 生活乐

小镇生活

这里是,通济

春天湔江河畔

这里是,通济

芙蓉金秋

这里是,通济

黄村红叶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安放心灵的小镇,就像“通济”。春日里飘飞的柳条,冬日里温煦的阳光、芳香四溢的花海……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构成了宁静祥和、善解人意的“通济”。

这里是,通济

夏日花海

这里是,通济

雪漫天台山

这里是,通济

牌楼夜色

河边、院中、瓦楞上、石头缝里,以及另一棵树的身上可能生发出的花草,都可以是通济人家生活中的“小惊喜”。每当季节更换,一阵风、一场雨就能增添一道生活的滋味。

小镇美食

范鹅肉

这里是,通济

在通济镇,有家无人不知晓的“海窝子范鹅肉”。彭彭每次去都会排很长的队。这家烫油鹅先卤后烫油,闻到香味就已经不能自拔了,趁热吃会更香!

地址:通济镇榕城路

联系电话13558808914

大姜巴特色卤菜馆

这里是,通济

这家藏于通济镇鼓浪屿路的老味道,守住了小镇的记忆。卤肉是店里的招牌,刚捞出的卤猪蹄和卤猪耳朵看起来超诱人!

地址:通济镇鼓浪屿路93号

联系电话13882035551

牟四嬢冒菜

这里是,通济这里是,通济

开了几十年的冒菜店,食材不多,但都是吃冒菜必点的经典款。每一样食材都包裹着浓郁的汤汁,入口的那一刻,沉睡的味蕾立马被唤醒。彭彭最喜欢吃这家的“冒土豆片”和“炸土豆”了,上面加点葱花和芹菜段,味道格外诱人。

地址:通济镇景山路78号

联系电话13982125747

通济儿女

出通济 · 耀中国

文翁治水办学

在四川彭州地区,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文翁治水,泽及万代子孙的动人故事:汉初的蜀郡虽经秦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成为“天府之国”。但由于彭州和都江堰没有在一个流域,发源于龙门山的湔江,每遇下雨,山洪暴发,泥沙俱下,淤积河床,河水常常泛滥成灾,较高的地方又易干旱。

这里是,通济

文翁上任之初,看到成都街头有很多灾民,他上前打听后,才知道繁县良田裂缝寸余,湔氐县一片汪洋,二县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纷纷外出逃荒。文翁便来到繁县和湔氐县实地考察灾情。驻足天彭门,只见皂角岩垮塌,阻断湔江,致使断流成灾,上游水淹良田,下游久旱无收。

这里是,通济

经文翁治理后的湔江,使彭州成了丰饶富庶之乡;文翁开创的学风、文风,使彭州成为讲礼仪、讲法制的文明之邦。后人在湔江堰渠道建立文翁祠,至今旧址廊柱犹存,颂褒之联刻于柱上,清晰可览。

这里是,通济

在不久的将来,

兼容并包的通济镇,

一定会以更加幸福、更加美丽、

更加国际范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彭友们面前,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彭友们,下面哪些词能为通济镇代言呢?快快来投票吧!

如果上方投票没有您认为最能代表通济镇的词汇也没关系,快快来下方留言,告诉彭彭你心中最称心意、最能代表通济镇的人、事、物吧!

想了解更多要闻和资讯,请关注品鉴彭州APP↓↓↓

这里是,通济

期数:1639期

图:通济镇提供 张勇 高仕蓉 张鸿 唐雪程 赵远平 蔡吴越 张堃 骆萌 乔刚 廖芳 周坤 品鉴彭州 网络

亲,读完文章,记得在页面最下方点赞哦!谢谢关注和支持!

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魏悦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