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浦斷橋

尋橋之路

杭州西湖的斷橋,聞名中外。千百年來,人們來到西湖斷橋,總會想到《白蛇傳》,想到美麗善良又勇敢的白娘子。

斷橋不斷,卻稱斷橋,斷的是什麼?或是那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中,相愛的人卻不能相信,相親的人卻要分離?

而在福州,也有一座斷橋,演繹著另一番的故事與情愫。這座斷橋是真正的斷橋,而且有近千年的歷史。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浦斷橋

這座石橋位於福建福州倉山區南臺島東北端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林浦村的東北端: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林浦四正公園

1、由南濱東大道向東行至魁浦大橋,由橋下輔道邊的“邵歧村”石碑右轉,就可進入林浦四正公園。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2、公園北邊,一彎月牙似的閩江支流濂江與閩江連綴如環,清澈如鏡。

江對面是五星級酒店喜來登酒店和福州海峽會展中心,江中還有三個小島。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林浦泰山宮

3、公園南邊,有一座“泰山宮”。

這個“泰山宮”是南宋倒數第二個皇帝宋端宗當年由臨安南逃到福州,登陸後駐蹕之所,在這裡上演了抗元鬥爭的大歷史。

泰山宮前大埕上一東一西的古榕也有千年歷史了,是福州市十大古榕之一。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林浦四正公園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泰山宮大埕西側上的古榕

4、由西邊古榕向西沿濂江漫行約三百米,就進入了林浦村福濂自然村。

在村口,我們就可見到福州這座美麗的斷橋——濂浦斷橋。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浦斷橋

一、濂浦斷橋的奇巧

濂浦斷橋屬於石構平梁式建築,呈東西向。

據文物部門介紹,濂浦斷橋本名為“三門橋”,始建於宋紹興三年(1133年),橫跨河浦東西兩岸。

在當時,“三門橋”是福州地區規模很大的一座橋,完全依照宋式橋樑建造工藝建成,堪稱福州地區宋式平梁石橋最為珍貴的標本,在全國也很罕見。它比著名的福州閩江萬壽橋 ( 建於1302—1322 年 ) 早 190年,比福州河口萬壽橋 (建於 1668年)早 535 年。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浦斷橋中門段

但是不知何時,“三門橋”變成了“兩門橋”,原東岸橋臺及靠東岸一門已毀,並淪為河浦。尚存二門也已基本淤塞,同西岸橋臺一起被沖積成灘地,成了如今的斷橋。

整座橋由三條巨石並排鋪設,每條巨石長 9 米。現存的殘橋長有 22 米,寬 2.7 米,2 墩 2 孔,橋孔寬 8 米。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靠西岸一門橋面

靠西岸一門橋面由4條長6.7—7.51米、寬0.66—0.71米、厚0.42—0.48米的石樑構成,此門橋面保存較好。

中門橋面僅存一條長9.05米、寬0.72米、厚0.49米的石樑。

中門東側一墩的上部斷端現建一座14平方米的小廟,為“馬公廟”,祀水神馬相公,是林浦境保護神之一。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橋面大石樑

橋面大石樑上刻字徑0.15米的楷書:

巨宋紹興三年歲次癸丑,八月辛酉,朔廿六日戊申作,都管幹林康林元鈞洎諸勸首。

橋面小石樑上刻有:

邵廉魯光勇各舍小梁三條林應見承舍大梁一條”“林應兜舍小梁一條。

楷書,字徑11釐米。其中,以“巨宋”為銘,全國罕見。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兩株數百年紅榕樹

橋邊有兩株數百年紅榕樹,“龐大的根系與船形橋墩纏綿在一起,巨根嵌在橋面石扳中,就像一雙巨瓜,緊緊抓住斷橋,生怕一眨眼轟然倒塌。”古榕枝盛葉茂,籠蓋著橋邊區域,成為村民們休閒、娛樂的場所。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建新龍舟隊的賽船

在橋下北側,還建有一座一層樓房,成為林浦村建新龍舟隊的駐地和村民們的棋牌室。建新龍舟隊的賽船不訓練和比賽時,都安靜地覆架於其中。

濂浦斷橋1983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是林浦歷史文化街區中三大古石橋(連坂橋、林橋和濂浦斷橋)之一。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斷橋橋墩

二、濂浦斷橋的難解之謎

林浦又稱作濂浦。據說“濂”原為“連”,即最早聚居此地的是連姓人家。浦在福州話裡即江河的意思。

唐宋時期,這裡即為福州水產品集散中心。南宋時,福州對外貿易繁榮,已是東南大都會,距皇都臨安最近、離中原戰場最遠,成為中原人士心目中的“有福之州”“世外桃源”。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江上的小沙洲

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對福州歷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份。

根據《淳熙三山志》卷七公廨類“西外宗正司”條記載:

“紹興三年詔西外宗正置司福州。”

西外宗正司是管理西外宗室家族的,從洛陽遷至福州的開元寺太平院。那年起,大量西外宗人(皇族宗室人員)因此遷入福州生活。他們坐船從東海進入閩江,在一座富饒美麗的林浦村邵岐渡上岸。他們的到來,說明福州已是當時南宋重要的文化、經濟中心之一。

據查,南宋 153 年間,福建是理學中心,有許多書院建成,促進了福建文化的發展。南宋時,福建進士數量比北宋翻了近一倍,有 4544 人,居全國各省前列。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江書院”

在林浦村,至今還完好保存著一座自宋代起千年辦學不斷的“濂江書院”,朱熹和他的弟子兼女婿黃榦都曾在這裡講過學。濂江書院的存在與發展造就了林浦村接下來近千年的文風鼎盛和科舉盛事。

也就在這一年,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林浦村建造了這座在當時十分宏偉的大橋:按推算,河面寬度加兩岸引橋,全橋的長度應在五六十米以上。

但是不少人好奇:

建橋之時,南宋已經氣若游絲,為什麼會在如此偏遠的小村落裡,建這樣一座全國罕見的大橋,有何用處?

又是誰建造了這座橋呢?又為何斷了呢?

為何在橋面上會建有一座水神廟,而不是通常的在橋邊陸地上建廟呢?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浦斷橋東的小沙洲

三、濂浦斷橋的美麗傳說

濂浦斷橋對岸在建橋時並沒有人居住,如今橋邊的池塘,本是濂江,流過斷橋底下橋孔。經過千百年的變遷,村莊在擴大,濂江逐漸被人們填埋侵蝕,形成今天的陸地,只留下這一塊小池塘,斷橋也成了旱橋。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林浦村對岸是的魁歧村,現魁浦大橋連接兩岸

但近千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時,為何要建造這樣一座橋呢?當地流傳著一個傳說:

林浦村裡,有一小山叫“獅山”,村民認為好似一頭睡著了的母獅,在林浦村隔著閩江,是馬尾魁歧村,好似一頭公獅,在林浦西北面潘墩村的球山就是一隻獅球,形成了雌雄雙獅戲球之勢。

村民們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就請一位風水先生前來堪輿。

這風水先生仔細地觀察了一下,雙獅之間是一條浩蕩閩江,使得它們沒有辦法相會,只能遙望彼此。所以,他建議,可以在林浦村西北角這個地方建一座三門橋,通向閩對岸,有如“鵲橋”,就可以引來對岸抗魁歧村公獅能夠順利過江與母獅相會,如此就可以旺福林浦村,使林浦村人丁興旺、子孫發達。

村民們真就聽從了這一建議,於是就建了這座宏偉的大石橋,橋成以後,林浦果然興旺發達。這自然只是村民們口口相傳至今的一個美麗傳說。

事實當然不可能如此。林浦與魁歧閩江兩岸相距少說也有兩三公里,而三門橋不過六十米。但不管如何,傳說是美麗的,濂浦斷橋在村民們心中就是寶貴的“風水橋”。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江風景如畫

四、濂浦斷橋建造者:一群特殊的群體

漢武帝平了閩越國之亂後,把閩越國人遷到江淮一帶,這種大規模的驅逐,令閩越國人十分氣憤,但無可奈何。大部分閩越國人被迫離開了家鄉,但仍然有一部分人不願意走,他們或隱入山林,或流於江海,避開了官府的追殺。

那些逃到江海上的閩越人,就成了最早的一批“疍民”。他們以江海為生,從事漁業、造船等行業。他們生活在“連家船”上,是不能上岸的,近年來,有人稱之為“水上吉普賽人”,但實際上,他們比吉普賽人歷史更久遠。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江對岸是福州海峽會展中心

林浦村前的濂江,古時是大小沙洲連綿,水草豐美,非常適合於水產生產。再加上,這裡往東,即是閩江三江匯流的馬尾,馬尾一帶及閩江出海口的魚貨往城裡運,這裡是一個必經之道。

林浦村逐漸成為古時福州重要的漁業集散中心之一,至今,我們還可在林浦村裡看到留存下來的古魚牙(相當於現在的水產批發倉庫或商鋪)。

到了南宋時,林浦陸上村莊已經很是興旺了。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江上的沙洲現已開發為江心公園

濂江上的那三個小島,原是沙洲。與林浦村距離較近的沙洲被村民稱為一壋,對岸的沙洲稱為二壋,二壋東邊是三壋。這些壋周邊連排停靠著疍民們的連家船。

疍民們常年生活在水上,是古代中國最底層的、被壓迫的一群人。他們一直從事漁業和漁業貿易,換取生活之資,也希望這裡能夠有一座橋,溝通林浦村與沙洲,便利於生產生活。

於是,他們與林浦村村民們合計著,請來南宋“都管幹”(南宋的一種軍職)林康、林元鈞作為疍民們共同推舉的建橋負責人(即“勸首”),大家集資,共同出力,歷經艱辛,才建起了“三門橋”。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濂浦斷橋上的刻字

所以,在橋面石樑上,我們至今還能看到那些刻字:“都管幹”“洎諸勸首”“舍小梁”“舍大梁”等。

那麼,為什麼好不容易建成這樣宏偉的大石橋了,卻又斷了呢?原因至今沒有定論:

有的人說,是因為洪水給沖垮了一門橋。

有的人說,是因為地震掉了那門橋。

還有的人說,是人為的因素造成了,就是:三門橋建成以後,溝通了兩岸,疍民們十分興奮,以他們最高的禮儀來慶祝橋成之功。各地疍民前來慶賀時,在橋下燒火,又突遇大雨,大石上的這東門橋面因急速的熱脹冷縮而崩裂坍塌。從此就成為了如今的斷橋。

還有一種說法與眾不同,認為當時疍民們當時並沒修建完成這座橋,因為這裡是水上貿易與交通的中心和要道,不可能允許建橋影響到大小船舶的通行。所以,疍民們只把橋修成一半,成了斷橋。

各種說法都有可能,但沒有史料做最切實的論證。所以,咱們就不必糾結了。至少,濂浦斷橋呈現給我們的是勞動人民美的創造,寄寓的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斷橋東端橋面上建有馬公廟

五、濂浦斷橋中建廟的秘密

一般來說,廟都是建在陸地上的,少有建在橋樑中的。

但濂浦斷橋上的這座馬相公廟卻建在橋的東端、原三門橋的中間。這是為何?

馬相公是一位當地村民、疍民們都信奉的水神。林浦臨江,疍民生活在水上,對水神的崇拜自然而然。

歷代朝廷對疍民的政策是殘酷的、歧視性的,不允許他們上岸居住,也不允許他們與陸居之民眾結婚,只能漂泊於水上。而這個“不許陸居”的禁令一下就是一千年多年!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馬公廟

明代有一本史書《說蠻見小方壺齊與地叢鈔》記載:

“疍人海上水居蠻也,其來未可考,以舟為居,業漁……其姓麥、澲、何、蘇、吳、顧、曾,土人(按陸居人)不與婚,不許陸居……”

福州清代時一本地方誌《侯官鄉土志》也記載說:

“疍人以舟為居以漁為業……,間有結廬上者,蓋亦不業商賈……此前有不得陸居的禁令”。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龍舟隊隊員祈水神

由於歷代朝廷有不許疍民陸居的禁令,疍民們只好向江中尋找建廟空間,於是,這座馬相公水神廟就建在了三門橋上了,這樣廟建江中,不違反官府不許陸居的禁令。如此做法,是疍民的無奈之舉,倒也見證了封建社會對他們的極度歧視與迫害。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福濂村”

時過境遷,疍民們早已上岸生活了,他們將岸上的自然村取名為“福濂村”。他們說,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二,是水神馬相公的生日,大家都會藉此機會辦一些活動,包括社戲、聚餐等。

千年古村裡的這座斷橋,真的是斷了,傳說是跟“水上吉普賽”有關

斷橋下的公園

如今的濂浦斷橋,是村民們心中共同的寶貝,斷橋周邊也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所。橋下的濂江水域,也是村民們賽龍舟、游泳健身的黃金地帶。

在不遠處的浦下河,還建成了國際標準龍舟賽道,每年端午節時,在這裡會舉行中華龍舟賽福州站的比賽,熱鬧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