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波動只是特例,全國房價不具備上漲條件

深圳樓市波動只是特例,全國房價不具備上漲條件

深圳樓市被視為風向標,一舉一動備受關注。

深圳市前幾天調整了普通住宅標準:宗地容積率1.0以上且房屋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下,即認定為普通住宅。不再將成交總價納入認定門檻。

深圳原來的普通住宅標準是2015年9月公佈的,必須同時滿足“容積率+面積+總價”的三個條件。而按照新的標準,此前總價超標的144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將從“豪宅”變成普通住宅,持有滿兩年的住宅可免徵買賣差價5%的增值稅。有專家測算,賣家由此可以節省20萬元左右的成本。

4年多時間過去,房價漲了不少,調整普通住宅的認定標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客觀上對剛性需求是一個利好,理論上減少了交易成本。

但很快就有消息說,深圳市二手房賣家正在調高房價。有的賣家“理直氣壯”地將深圳市的這個利好全部笑納,一套漲20萬。

如果非要列舉深圳樓市的利好,除了建設先行區這個重大政策,據說房貸利率也出現了下調。據媒體報道,11月份,深圳有7家銀行下調了二套房貸款利率,其中6家將二套房貸利率從5.45%(即10月8日LPR房貸新政規定的二套房貸款利率下限水平)調回至9月份5.39%的水平。

如何看待深圳二手房市場的波動?

第一,不排除這是深圳二手房賣家或者是中介機構的趁機炒作。因為,與新房市場主要城市普遍限價不同,二手房的買賣價格是市場化定價,賣家如果要漲價,其實無需找理由,只要有人買你就可以漲。反過來,哪怕是利率下調,普通住宅標準調整,你報價上漲,買家不買單,最終的成交價還得下來。說到底,二手房市場主要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

第二,深圳房價不具備恢復性上漲的基礎條件。從政策面看,深圳市重申嚴格執行2016年以來的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政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仍是房地產管理的工作重點。從市場面看,深圳固然因為建設用地受限,長期呈現為住宅土地供應不足,但目前看其商品住宅供求關係沒有進一步惡化。事實上,深圳近兩年正在採取措施加大住宅的有效供應,尤其是注重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應。

還有朋友關心,深圳二手房的波動會不會複製到其他城市?

第一,其他城市,尤其是一二線熱點城市,調整普通住宅標準,也是可能的,但不能因此說它們就是在模仿深圳。舉個例子,假如北京根據自己所在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哪天也普通住宅標準作出微調,本來就是其房地產管理的應有內容,哪怕沒有房地產調控的時期也有可能進行調整。不值得大驚小怪。

第二,全國特別是一二線熱點城市,同樣不具備房價恢復性上調的條件和基礎。理由與深圳市相似,調控政策沒有放鬆的跡象,供求關係也沒有發生逆轉。反倒是,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城市,二手房成交價是呈穩步下滑趨勢的。就我個人瞭解,有的二手房實際成交價格,與2016年高峰期相比,降幅還不小。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的一套房,掛了一年,也沒賣出去,因為他不肯降價。

那怎麼看10月份一線城市的房價數據?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10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7%和0.5%,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1和0.4個百分點。這似乎為個別人的“上漲論”提供了依據。但這只是1個月的短時波動,不能反映趨勢。從市場的真正反映看,賣家對後市回升是不樂觀的,報價鬆動、成交下滑卻是普遍現象。同時要看到,二三線城市的漲幅在繼續回落。深圳只是特例,其他個別城市波動也難免,但全國主要城市的樓市既沒有看到總體上漲的跡象,也不具備恢復性上漲的條件。不能誇大,也無須驚慌,穩定仍是基調。

炒作房價上漲的,其居心值得警惕。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