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意識應從學齡前開始培養

孩子從出生開始,爸媽們就會自覺的去學習如何帶娃,如何教育和培養,在成長的每一個過程中,也都是仔仔細細,跟隨新時代的步伐,科學養娃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爸媽的“必修課”。

從最基本的英語,數學,音樂、繪畫等技能的啟蒙,到情商,財商的社會能力的啟蒙上,這一屆的80後父母們,著實不好當。

說到財商的啟蒙,保姐看到一位育兒大V的文章《如何給學齡前的孩子開展財商教育》,文章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財商教育,學齡前就開始了。

保險意識應從學齡前開始培養

財商教育主要從儲蓄、消費、債務、工作、投資、保險、慈善這七個方面進行,主要是針對 3-5 歲的學齡前兒童。

財商教育中,保險佔有一席之地,其實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一個觀點,保險意識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保姐單獨節選了文章中的《保險篇》進行分享,無論是對於孩子,還說我們自己,都有必要去了解一下。

以下是文章節選:

【我們並非真的去教孩子如何投資保險,而是讓孩子樹立風險意識。讓他們明白東西可能會丟、會損壞,人可能會受傷、會生病。

簡單來說,保險,就是大家出錢供需要的人彌補以上損失。

作為一個成熟的現代人,咱們應該早就明白“保險都是騙子”這個舊觀念是不對的了吧?對於在國外生活的人們來說,“保險”早就是最正常最生活化的日常消費,這一點在國內也越來越被認同。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保險”:

1、從日常入手,認清“保險”是什麼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熟知的事情來舉例。

比如夏天塗防曬霜為了防止曬傷就是一種保險措施,刷牙也是如此;給鞋子噴上防水噴霧,則可以防止下雨弄溼、弄壞鞋子,這些都算作保險。

2、什麼是家庭保險金

之前的儲蓄篇,我們提到的那個家庭公共資金儲蓄罐,其實就是在為孩子引入保險的概念。

如果遇到某些突發事件,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傘弄丟了,就可以從這個儲蓄罐裡拿錢買新的傘,也算是某種保險。

3、從自用的簡單易理解的保單開始介紹

其實現在“保險”的概念早就融入我的家庭並且無處不在了。

比如經常帶孩子出去旅行,有時她在國外生病了,帶她去看醫生,都會告訴她這些費用會由保險公司幫我們付,因為媽媽提前買好了保險…平時的車險之類的小概念就更常提及了。慢慢的,她就對“保險”的概念非常清楚了。】

寫在最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說保險意識,保險思維,可能會有很少人想到,保險意識從小就要培養和教育。畢竟在現在的生活壓力下,貧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有些人生活富足,衣食無憂,可有些人可能連生存都要拼盡全力。所以才會有人說,保險,就不考慮了。

我們今天所說的是一個觀點,更是一種人的思維方式,保險從大的方面說,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器,也是一個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商品”;從小的方面說,保險之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防止我們的生活被改變,防止孩子的教育中斷,父母的養老中斷。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什麼是保險?父母是他們的“保險”,幸福的生活是他們的“保險”,但是,如果不告訴他們,真正的保險是什麼?我們如何保障他們“保險”的未來呢?

保險意識應從學齡前開始培養

孩子的成長是全方位的,隨之而來家長給予他們的教育也應該全面的,保險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的,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縮影,而家庭又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只有家長足夠重視,有好的保險意識,孩子才能夠真正的學到精華。

有句話說得好,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孩子教育亦是如此,培養他的保險思維,財商好習慣,就等於鋪墊了一份美好的未來,與孩子一起,靜待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