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值買入,低估值賣出

對於成長股,奉行的是‘高估值買入,低估值賣出’的原則,可能這個跟大眾的理解不一樣。

1、啥叫成長股?

其實成長型企業很難定義,用收入增長30%來定義,但是仔細想想為什麼不是20%,19%?用數字來代替恐怕不是很合適,為啥不是20%,而是30%?

可是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一眼就知道企業是否是成長的。判斷的辦法根本不是靠一些經營數字,而是對企業的理解,走的就是一個感覺。那麼我們來談談到底成長性企業有什麼樣的特徵?

財報特別不好看,營收、淨利、現金流等,處於動盪當中。

市場給的價值遠高於企業的賬面價值,因為看重其未來的高速增長

一般在A股裡,市值比較低,上市的時間不太長,負債率比較低,不是願意這樣,而是借不到錢。

2、對一家企業進行估值,必須要參考財報,參考家淨利潤。如果企業的業績就像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那確實不值得去投資,投資下來沒賺錢的同時,還附帶了一個拖油瓶。

如果一家企業業績穩定或上漲,總之業績大差不差的。有增長但是增長的讓人覺得慢,可能企業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如果企業過去的業績很輝煌,現在的業績下滑很快,那麼企業處於一個衰退期。衰退的企業算不上成長,成熟的企業已經過了成長期。那麼真正的成長期的企業算是一個業績不太穩定,但是未來又很有希望的企業了。

這就是企業的生命週期,初創期的企業在A股裡是見不到的。反而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業A股裡比比皆是,特別是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業,A股 裡特別的多。想要找成長股,要費點心思。

3、成長期與成熟期

既然成長股是處於業績穩定的前期,那就是不穩定狀態。業績的釋放肯定沒有成熟期那麼多,但是其增長還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蹭的一下就出現成熟期的業績。又不是火箭一樣的速度,憑啥要那樣的瘋狂。

為什麼成長期的企業沒有成熟期那樣的利潤釋放呢?就釋放那麼一點點,憑啥啊?都是一樣的產能,都是一樣的生產工藝,怎麼成熟期的企業就利潤釋放了呢?

產能建成了,只是產能利用率不高。成熟期的企業產能已經完全建成,產能利用率也已經開足了馬力。那必然賺到的利潤就非常的多。可惜成長期的企業,產能沒建好,產能利用率就不會那麼好,自然企業的業績不穩定。從成長期到成熟期,是產能不斷擴大,產能利用率不斷上升的過程。

市場規模不一樣。成熟期的企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最大化了。而成長期的企業,對不起還在為市場的擴張費盡心思,哪裡還考慮未來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呢?

成長期的企業由於產能、規模在成長,自然人們遐想無限。成熟期的企業各個地方都穩定呢,還有啥想頭呢?

4、高估值買入,低估值賣出

現在終於清楚了,成長股為啥估值那麼高,企業的業績釋放不出來。可是他在朝著成熟期在前進,搞不好一旦進入成熟期,那麼市場一看:呀,這麼好的企業,我怎麼給這麼一個低估值啊?

所以,真正影響估值的是市場對企業未來的展望。如果市場對企業的業務在未來能夠獲得很大的業績,那麼自然他的估值會很高。如果未來的業績還是那麼半死不活的,給高估值就是錯誤。

到了成熟期,企業啥樣都知道了,你叫我還有啥想法啊???自然估值高不了,你要是爭口氣,我就給你一個贊(高估值)。

知道了吧。高估值是市場人士對企業的美好願望,這個願望是否企業能夠完成呢?這玩意只能以後才知道,現在市場人士弄這麼高,到底是找誰接盤,天知道。你也過來猜猜?

高估值買入,低估值賣出,就是這樣。高估值買入可能會賺大錢,當企業高速成長時候。高估值也可能大虧,當企業跟你想的完全是兩樣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