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不要相信“給孩子減負”的謊言。不斷的堅持,總會有回報的,所換來的成果都是孩子未來立足的資本。所練就的堅強意志,都是為孩子的成長和生存積攢的能力。

很多家長之間都在交流: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懶,怎麼那麼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看書,不愛去學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拖拉拉,背書東張西望,等等。很多孩子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逐漸的討厭學校,討厭課本。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確實,持之以恆的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沒有定性的孩子呢!僅靠外面的壓力,而內心沒有動力,既沒有學習效率,也很難取得好成績。

就像一顆雞蛋,用外面的撞擊打破是因為外在的壓力,從裡面靠小雞的生命力打破是因為內在的動力。外面的壓力,得到的只是入口的食物,而從裡面打破,誕生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所以,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欲。做家長做老師的,教給孩子再多的學習方法,也不如激發他想要學習的動力,讓孩子自己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自發的摸索探索。

學習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很多孩子厭煩了日復一日地重複和枯燥,不願意在此投入過多的精力,因此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這成了不少家長和老師的一塊心病,怎樣才能使他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是老師和家長最想知道的事情。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1.用“善意的謊言”鼓勵孩子的進步

事例:初中時有個同學,是全級倒數第一的差生。有一段時間,老師臨時安排他和我坐同桌,有一次課堂上數學老師安排大家做小測的試題,他有點羞澀地把卷子遞過來問我做得對不對。其實,那真的只是一道用勾股定理就能計算的非常簡單的幾何題,對於我們班的同學來說是一道大家都可以得分的送分題。卷子上能看出用橡皮擦過的痕跡,說明他已經反覆演算了好幾次。

我能看得出,他其實對這道題目並沒有多大把握,他能來問我對不對,應該是鼓足了勇氣。我告訴他“答案是對的,解題的思路也很完整!原來你的數學很有潛力嘛!”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我慶幸自己給了他想要的答案。在後來的日子裡,他對數學真的抱有非常強烈的興趣,他第一次被老師叫上講臺在黑板上做題然後被老師表揚,是他在初中三年裡第一次露出開朗陽光的模樣。

後來,雖然他其他的課程依然原地踏步,但是數學成績卻至少進步了十幾個名次,再也不是揚名全校的倒數第一了。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在心理學上,把這種由他人的期望,使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全才,上帝為你開了一扇窗,必然要關上一扇門。“善意的謊言”為孩子塑造一個充滿期待和成就的“人設”,孩子就會自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使自己的表現與人設相符。

孩子做對了一道簡單的題目,一種家長是用“善意的謊言”告訴孩子“你很有潛力,可以繼續努力”,另一種家長是“這麼簡單的題目做對是應該的,繼續做”。

雖然,我們都明白,應該要做前一種家長,而在實際行動中卻總是忍不住做了後一種“打擊”孩子的家長。所以啊,做一個“捧”孩子的家長比我們想象的難得多,需要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練出過硬的“忍”功。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2.偶爾放慢腳步,等等孩子

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承載著父母無限的期待和想象,我們設想著孩子未來的樣子,老師,醫生,律師,歌手,公務員,企業家……在每個行業中成為佼佼者。那麼,這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能力,邏輯思維,文字水平,語言表達,藝術細胞等等。

在這充滿希望的養成計劃中,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總是時時刻刻充滿緊迫感。怕早教沒學好孩子進入小學跟不上,小學沒學好怕初中跟不上,初中沒學好怕高中跟不上,暑假不復習不預習怕開學跟不上,沒報輔導班怕孩子沒才藝……這樣的緊迫感逼迫著家長,家長就去逼迫孩子,總是想要推著孩子不停地走,走得更快一些。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然而,跑步累了都要停下來喝口水,汽車發動機跑的久了也要停下來緩一緩,何況是人,總有累了、煩了、膩了的時候,何況有的孩子腿短、走得慢。

臺灣作家張文亮先生有一首詩寫道: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的是我們眼中的“好孩子”,有的是“小蝸牛”。我們把過多的表揚和鼓勵給了那些“好孩子”們,自認為用盡了自己的耐心對待“小蝸牛”,習慣於通過不斷催促來讓“蝸牛”快些走,可是“小蝸牛”似乎還是停在原地。

然而,我們忘記了重要的一點,我們的身高和腿長是不對等的,“蝸牛”也不是一直停在原地,只是爬的慢了些。對待“小蝸牛”,我們需要的是放慢自己的腳步,相信他們有一顆前進的心。所以收起自己的那份急躁,慢些吧。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3.父母的堅持,教會孩子堅持不懈

前段時間,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在新加坡一口氣拿下5個國際一等獎,令人歎服,許多家長非常羨慕黃磊和孫莉有這樣一個“天才女兒”。

仔細想來,黃多多難道真的是天才嗎?有人用"天才"這兩個字來稱呼她,忽略了她在背後所做出的努力。但在面對詢問到:你覺得自己現在這樣的狀態,有多少是幸運的成分?她則提到:我覺得幾乎為0。這句話似乎是多多的真實想法:不要再叫我天才,因為我在背後付出的東西,遠不是你們能看到的。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是的,即使她是有天賦的,卻仍然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無論是練琴還是外語,仍然需要從小小年紀開始持之以恆的練習,才能有今天的成績。而且,這樣的堅持還會繼續下去。

這樣的堅持,也離不開父母的堅持。每一個自律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狠心的爹媽。曾經很多次,多多也曾受不了練琴的辛苦向媽媽求饒。孫莉也有過心軟的時候,認為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可是,她還是狠心地逼著多多堅持練琴,現在才能守得花開月見明。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培養孩子堅持忍耐的性格其實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要想孩子收穫未來的成功,家長需要持續地播撒種子。孩子要學會堅持不懈,最離不開家長的“狠心”堅持、忍耐和鼓勵。

當孩子要打退堂鼓的時候,家長能否狠心陪著孩子一起堅持;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家長能否狠心拒絕;當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達到一定目標的時候,家長能否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並給予獎勵和鼓勵,這一切都決定著孩子能否學會堅持和忍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