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獨山王丹:辦實事謀發展 當好群眾“服務員”

中國網11月21日訊 自信能幹、熱情爽朗,這是王丹給我們的第一印象,這位省商務廳派駐拉林村第一書記,在2018年3月,毅然離開了年幼的孩子,留下了父母的想念,不遠千里來到獨山,立足脫貧攻堅崗位,傾盡全力為該村謀發展。

贵州独山王丹:办实事谋发展 当好群众“服务员”

學方言 與群眾溝通“零障礙”

王丹是貴陽人,初到獨山,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聽不懂方言。“剛來的時候,因為語言問題,交接工作我都聽的是連蒙帶猜,甚至懷疑自己能否做好工作。”王丹無奈的說,雖然同事們都很體諒她,儘可能的講普通話,但用方言交流習慣了,說普通話大家都很彆扭,反到讓溝通變得不順暢。

此外,聽不懂方言更是讓王丹的群眾工作“難度升級”,作為拉林村第一書記,貧困戶常常會打電話向她尋求幫助,然而語言不通的“雞同鴨講”式交流卻讓她十分頭疼,聽不懂群眾的話,就無法瞭解他們的需求,更不能給他們真正想要的幫助,這讓王丹很是著急。

工作有困難,那就努力解決困難。王丹下定決心要聽懂獨山話,為此,她積極調整心態,一邊在熟悉村情環境的同時,一邊主動讓同事們多說獨山話,常常到群眾家中與他們聊家常,一段時間下來,她漸漸掌握了一些方言用詞,日常的話語基本都能聽懂。

“聽”沒問題了,王丹還要“講”,她積極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學習講獨山話,只為更好的和群眾交流。如今,她的獨山話已“小有所成”,雖然日常還是用普通話和大家交流,但有時候著急起來,也會憋出一兩句獨山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讓群眾更加的親近她。“用普通話跟群眾交流,難免會有距離感,學習獨山話,是想通過群眾熟悉的語言,以更好地方式與他們交流。”王丹說。

贵州独山王丹:办实事谋发展 当好群众“服务员”

重教育 讓智志雙扶“零例外”

扶貧要智志雙扶,這是王丹一直堅信的,只有將群眾的思想扶起來了,才能讓他們真正瞭解政策、用好政策。為此,每次入戶走訪,王丹在瞭解群眾需求和宣傳政策之餘,還常常向他們分享通過辛勤勞動成功脫貧的典型事例,引導群眾正面、積極的思想,破除“等靠要”和“以貧為榮”的落後觀念。

扶了大人的“志”,更要扶孩子的“志”,宣傳是扶志的方法之一,教育才是扶志的根本。王丹十分看重教育,不但全面掌握了全村孩子的就讀情況,還常常到群眾家中,苦口婆心的勸導不愛讀書的孩子,舉事例、講道理、談理想……總要說到孩子點頭保證好好讀書才能罷休。今年,她還積極爭取到了愛心企業的資金,給村裡所有考上大學的孩子們每人資助了500元,“雖然500元不多,但我想通過這500元讓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知道,只有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重視教育了,我們的下一代才有希望,才能真正的實現脫貧致富。”王丹說。

自來到拉林村,王丹利用“孃家”省商務廳的優勢,先後對接聯繫了中石化貴州分公司、勘社股份、詹陽動力等多家愛心企業及商務廳各黨支部,共捐贈助學金3.1萬元,資助該村52名學子讀書。

“去年,我家小孩考上了貴州財經大學,王書記幫忙聯繫了愛心企業資助我們,真的十分感謝她。我常常叮囑我的孩子,要好好學習、早日成才,做一個有用的人,像王書記一樣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拉林村貧困戶王建祥說。

贵州独山王丹:办实事谋发展 当好群众“服务员”

強產業 創致富門路“零突破”

想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王丹認為產業是第一要素,拉林村閒置荒坡很多,支柱產業幾乎為“零”,如何讓荒坡“活”起來呢?這變成了王丹常常思考的問題。

2018年,在王丹與村支兩委、駐村尖刀排多次商討考察中,該村致富能手陳興芳闖進了他們的視線。陳興芳在上司鎮開辦了一家貴州貞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板藍根加工,由於近幾年板藍根產業收益良好,他決心擴大廠子規模,正四處尋找適合種植板藍根的土地。

瞭解到這一情況,王丹立刻與陳興芳取得了聯繫,一邊動之以情,引導其返鄉置業,一邊優化後勤服務保障,積極幫助陳興芳解決土地問題,在她和全體成員的努力下,拉林村迅速與陳興芳展開了合作,兩年間共種植板藍根900畝,用工高峰時近300餘人到基地務工,其中50%為當地貧困戶。

“我來這裡幹活有一個多月啦,我年紀大了,出去也找不到工作,在這裡幹活挺輕鬆的,每天還能拿到80塊錢呢,感覺挺好的。”正在為板藍根鬆土的貧困戶陸秉藍說。

板藍根的種植不但為群眾提供了就業,還激起了大夥兒自主發展種植的想法,為此,王丹多方收集群眾意願,積極與陳興芳協調溝通,通過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保價收購等保障措施,鼓勵群眾種植板藍根,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板藍根產業效果初現,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但也是一種鞭策,我們不能把目光只放到板藍根上,想要群眾增收致富,發展產業必須多元。”王丹說,今年,她把目光投向了海花草,帶著村支兩委和尖刀排成員一同在村裡試種了40餘畝海花草,目前長勢良好,只待明年見到成效後,將板藍根和海花草一起抓,力爭打造成拉林村兩大支柱產業。

贵州独山王丹:办实事谋发展 当好群众“服务员”

記者手記:“第一書記”不是一種頭銜,而是一份責任。一直以來,王丹都將自己看做一個拉林村的服務人員,群眾需要的她解決,群眾困惑的她解答,離開孩子、遠赴獨山,她懷揣著對拉林這片土地的熱愛,帶著對脫貧攻堅使命的敬畏,全心全意為拉林村服務,用心、用情、用力,為鋪就拉林村脫貧致富大道傾注全部的力量。

(韋萬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