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市值一夜蒸發百億美元,都是“百億補貼”惹的禍?

11月20日,今年以來股價表現亮眼的拼多多發佈了2019年三季度財報,結果喜憂參半。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拼多多三季度的淨虧損16.604億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2.24億元。在分析師們都以為拼多多會以一份不錯的三季報繼續催漲股價時,它卻讓人失望了。

這一次,拼多多的業績讓市場有點始料未及,且對其股價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拼多多盤前一度大跌逾22%,創下IPO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拼多多市值一夜之間蒸發近百億美元,接連被百度和網易反超。

在618拉開“百億補貼”大幕並持續至今後,拼多多在市場營銷上花費了69億元,而收入僅有75億元,虧損擴大至23億元。

拼多多的虧損擴大已經被看做既定事實。對此,拼多多自己似乎並不在乎。在昨天的財報會上,拼多多表示,在下一季度會繼續百億補貼戰略。

很顯然,拼多多嚐到了甜頭。剛過去的Q3,拼多多實現營收75.14億元,同比增長123%;截至2019年9月30日,平臺平均月活達4.296億,環比增長6360萬。

“補貼”是互聯網訂單類產品中常見的一種運營手段,不管是發紅包還是商品打折等均是補貼的形式。,下邊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理解補貼:

拼多多市值一夜蒸發百億美元,都是“百億補貼”惹的禍?

1、補貼的本質是一種用“金錢換時間”的短期市場行為

“用金錢換時間”是補貼的本質,在智能手機等基礎設施極其完善、微信等傳播路徑無限發達的背景下,一種新的產品增長速度大大超出過往的水平,這無疑也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

在同一個賽道上,早發佈幾個月甚至幾周意味著極其明顯的優勢,這就是“時間窗口”的關鍵意義,後來的趕超者如果要獲得這個賽道的上場資格,補貼就變成一個重要選擇,“用金錢換時間”,ofo對陣摩拜、快的對陣滴滴、美團對陣點評莫不如此。

“用金錢換時間”決定了補貼通常是一種短期的市場營銷行為,而並非是一種商業模式,實現了趕超和領先,補貼就失去了戰略意義,和免費不同,補貼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的,成本結構決定了其不能長期存在。

2、補貼是馬太效應背景下的大賽道上的資本遊戲

補貼通常是競爭導向,互聯網競爭的行業背後往往有贏家通吃的特點,贏家通吃是德州撲克的一個概念,獲勝者的人拿走所有籌碼,互聯網的很多細分領域都存在贏家通吃的概念,第一名擁有80%的份額,第二名10%,剩下所有10%,除非成為第一名,否則就意味著失敗或被收購。

市場被贏家壟斷馬太效應背景下的贏家通吃讓頭部的創業選手意識到必須成為第一名,而且要足夠快地成為第一名,這時候資本主導的補貼模式就變成了重要選擇,很多風險投資在談某個賽道的創業者的時候都是這麼說的——接受我這一筆大錢,不然我立馬投資你的競爭對手!

3、補貼是其他獲客成本已經高到一定階段的增長方式

除了資本背後的推動,很多普通創業者也採取補貼這種形式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一個新用戶的獲客成本已經高到難以承受了。

比如:一個新開發的APP,在廣告平臺,比如廣點通、應用市場等傳統渠道,一個獲客成本已經50塊,那麼它換一種方式——拿40塊去直接補貼新用戶,其獲客效率就比原來傳統渠道高。

直接現金補貼之所以效率高,其背後的一個原因是在價格敏感的人群中,一個獲得現金的用戶擁有天然的巨大口碑和傳播效應——一位用戶在某個APP獲得了20塊獎勵,她會把這個消息用一切手段告訴所有她認識的人,這種天然的傳播能量讓補貼成為指數級增長的武器。

“拿‘儲蓄罐’裡的錢去存定期恐怕不是一個好主意。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改變現在的經營策略。”拼多多CEO黃崢此前的一番話,正是當下拼多多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