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铸:努力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

来源 | 国家民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民委党组决策部署,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思想认识求深、检视问题求准、整改落实求细、组织领导求严,全校各族师生结合主题教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守底色、固本色、创特色,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

赵铸:努力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

▲大连民族大学第十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现场

牢记底色,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

赵铸:努力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

▲少数民族学子手持巨幅国旗同唱国歌

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族院校的发展壮大,归根结底,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民族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爱。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是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的根本保证,是保障发展的基本底色。

回顾大连民族大学发展史,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学校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学校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学校党委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对照新时期党中央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新部署,对照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大连民族大学不仅要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形势,实现办学水平和层次的稳步提升,更要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得更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抓得更实。要进一步规范政治学习的组织、指导、考核工作,坚持分层分类,从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编制学习计划,加强指导监督与考核,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家民委党组、地方党委有关部署的工作机制和实施办法,坚定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家民委党组、地方党委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从干部队伍结构和整体搭配上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优势和效能,推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

坚持本色,矢志不渝服务国家战略

赵铸:努力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

▲全校师生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升旗仪式

民族院校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解决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紧密相关,与国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支持民族地区发展高度契合。大连民族大学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发展起来的,践行办学宗旨、服务国家战略是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的努力方向,是实现价值的重要体现。新时期,学校党委提出突出学科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的“三个突出”战略发展思路,以此统领学校发展建设各项工作。

把学科建设作为引领,发挥学科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的引领作用,建设高质量发展“特区”,聚集资源和优势,巩固本科教学的核心地位,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成功实现12个本科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的基础上,力争在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上实现更大突破。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要求,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对标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民族院校的要求找差距,坚定办学宗旨,增强创业精神和内生动力,提高贡献率。

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方向,以服务民族地区为己任,坚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开展社会服务中,把资源和优势往民族地区、往脱贫攻坚上聚焦发力,为同步建成小康作出民族院校的最大贡献。经过8年多来学校对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全面、持续、深度的支持,深处武陵山腹地的贵州铜仁已成为学校打造校地合作的示范区,学校干部教师以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民族院校教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书”的使命担当。

发挥特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赵铸:努力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

▲在大连民族大学学校运动会上,由各学院学生代表带来的“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藏族健身舞蹈,展现出民大人爱党爱国的情怀和爱校荣校的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民族院校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真正把事业的重心、工作的中心、师生的智慧力量集中到这上面来,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工作。大连民族大学制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要求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教育贯彻到学校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工作由此着眼,目标向此努力,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学校在创新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展现更大作为。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立足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优秀人才。民族院校培养的人才,应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必须带有民族团结的基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模范,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能够起到火种的作用,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种子带到五湖四海,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树立“大思政课”概念,形成“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同时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做到润物细无声。学校还着力加强班导师队伍建设,明确班导师的职责,抓学风建设,构建“大学风”和“有高度的学风”,抓教师规范化建设,制定师德师风建设系列制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推动课程思政走向深入,不断巩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高质量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的目标,是党和国家赋予民族院校的使命,也是大连民族大学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党委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带领各民族党员师生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攻坚克难,勇担使命,以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新征程上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作者系大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