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25歲時做好這10件事,30歲時會受益無窮(下)

《墨菲定律》|25歲時做好這10件事,30歲時會受益無窮(下)

掌握決策學問,做事情事半功倍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我們學會做決策,做決策幾乎貫穿了我們的生活,從衣食住行到經濟投資,甚至是為人處事交朋友談戀愛都需要我們擁有一個會決策的大腦。

《墨菲定律》中的幾個理論,能夠幫助我們英明決策。

  • 機會成本: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每一次選擇也意味著放棄,而放棄的東西便是機會成本,我們需要做的便是讓機會成本遠遠小於我們能夠得到的收益。
  • 羊群效益:別被潮流牽著鼻子走。有時候大多數人的意見不一定是正確的,就像我們的消費一樣,大家買什麼,自己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買一樣的,即使自己根本不需要那個商品。總之,記住一句話,有時候群眾的眼睛並非是雪亮的。
  • 沉沒成本:難以割捨已經失去的,只會失去更多。沉沒成本是我們作決策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談戀愛時,明知對方是錯誤的人,但因為花費在對方身上的金錢心力,導致我們捨不得離開,這就是沉沒成本,一味地盯著沉沒成本只會讓我們失去和對的人錯過的機會。
  • 長尾理論:今天的冷門將是明天的熱門,我們在作決策時往往會受到熱門的影響,但卻忽略了尾巴效應,例如非暢銷書雖然看似不那麼熱門,最後卻通過日積月累,銷量反而超過了暢銷書。
  • 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我們做決策時千萬不要犯用小概率事情去作為衡量標準,最簡單的例子便是投資股票,因為有人投了一次就賠了。結果就說股票一定會賠錢,這心態會影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墨菲定律》|25歲時做好這10件事,30歲時會受益無窮(下)

學會收集信息,能得到多少,取決於你知道多少

《墨菲定律》中介紹了一個理論叫做沃爾森法則:能得到多少,取決於你知道多少。現在社會信息發展迅速,因此無效的信息也很大,這就導致我們身邊充斥著大量無用的信息,但對於我們需要的信息卻很少,這就很容易出現囚徒困境,所謂的囚徒困境便是,信息不足,決策就會很迷惘,就是老人們常說的,別兩眼一抹黑就往裡面衝。

學會篩選信息之後,我們就可以過濾掉那些讓人無可奈何的虛假選擇,從而繞開一些陷井。

例如空城計,玩的就是信息不對稱。如果宰相公子元在博弈中掌握了鄭國的情況,那麼一定會順利攻城的。

所以我們再進行決策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多收集信息多瞭解情況才能事半功倍。

《墨菲定律》|25歲時做好這10件事,30歲時會受益無窮(下)

《墨菲定律》|25歲時做好這10件事,30歲時會受益無窮(下)

掌握效用理論,多快好省地打出一手好牌

阿基米德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所謂的效用理論中有一個定律叫槓桿理論:找到支點,以小撬大。這就提示我們,在解決一件事情時,要學會抓主要矛盾,解決了主要矛盾,其餘的問題就變得容易解決。

《墨菲定律》中提出一個理論,叫米格-25效應——牌不再好壞關鍵看你怎麼打。在擁有的牌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利用技巧,這些牌便可以打出一片天下。還記得我們初中學習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嗎?通過調整馬比賽的順序,從而使得三匹處於弱勢的馬贏得了比賽。

田忌賽馬的故事其實又引出了另一個定律套裁效應——統籌兼顧,效用最大化。在社會生活中,小到洗衣做飯,大到財產的分配,其實都會運用到這個效應。學會了統籌兼顧,可以讓我們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利益。

《墨菲定律》|25歲時做好這10件事,30歲時會受益無窮(下)

掌握幸福定律,讓我們的生活歡樂多多

我們無論做什麼,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可以更加幸福快樂,可是有很多人,雖然得到了很多,但是一點也不快樂,而有些人雖然得到的很少,但是看起來卻很快樂,在《墨菲定律》中,有個著名的幸福定律——幸福,就是別讓慾望超出效用的範圍。

其實很好理解,幸福說白了就是慾望和效用的比較。例如買彩票,如果你的慾望是中100萬,那麼當有一天你中了50萬時,你不會開心,因為你覺得自己沒有實現目標,相反,如果你每次買彩票都抱著中不了獎的心態,那麼有一天即使你僥倖中了幾萬,你也一定會開心到爆炸,因為你得到的比你所期望的要多。

有句古語說得好,物慾太盛而心難靜。人如果過度追求物慾,容易造成靈魂的匱乏,從而難以感受到幸福,因為在物慾的掙扎中,幸福感很容易便失去了原有的可以讓人幸福的色彩。

對於物慾,我們應該如《斷舍離》中所說,把生活從加法轉向做減法,會增加幸福感。

《墨菲定律》|25歲時做好這10件事,30歲時會受益無窮(下)

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

25歲到30歲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都已經從學校進入了社會,擁有了工作,開始自己賺錢,成家的還要養家。但大多數人的狀態卻是月光族,甚至還有很多負債。

關於負債,近期有幾家大公司對於90後資產進行了調查,發現90後平均每人負債1850%,也就說他們的消費是他們收入的18.5倍,很可怕吧?但更加可怕的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的消費觀念沒有問題。

因此,擁有合理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顯得尤為重要。但合理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都需要學習。

有許多年輕人認為,有多少錢花多少錢,只要自己還得起,負債也沒有什麼。甚至認為,節省錢並不能讓自己富裕,所以還不如享受當下的生活。

但理財界有個經典的“王永慶法”——富翁是省出來的。節省一元錢就等於淨賺一元錢。就連大文豪大仲馬也說過,節約是窮人的財富,是富人的智慧。

《墨菲定律》中提出一個觀點:如果你一天節約1元錢,然後存下來,假定年收益率是10%,那麼你60歲時就可以有200萬的資產。

當然,除了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懂得節約外,還要學會理財,即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家裡的錢財要進行劃分,哪些是用來投資賺錢,哪些是用來作為急用資金,從而對自己擁有的資產做出合理的分配。

以上十點,是我們應該在25歲時開始培養的思維習慣,查漏補缺,只有從底層的思維習慣開始改變,才能讓我們不太完美的人生釜底抽薪。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