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全域港口、交通金三角,成都有了空港、陸港,還要造“水運港”


11月7日,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發佈公告,對《成都港總體規劃(草案)》(下稱《規劃》)做了公示。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公告

《規劃》顯示,成都港定位為四川省重要港口,是四川省水上旅遊集散中心,在促進成都平原區域協調發展、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過程中,起著支撐作用。

結合“大都市慢生活”的成都特色,以及世界旅遊名城的城市定位,在功能方面,成都港主要以旅遊、客運業為主,遊艇經濟、水上運動和貨物運輸為輔。

在此基礎之上,成都港將致力於發展為國際知名的旅遊港口。

成都港要怎麼造?

根據《規劃》,成都港工程,將依託成都市境內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通航水域,以及三岔湖、朝陽湖、石像湖等湖泊庫區,重點打造錦江港區、沱江港區、三岔湖港區“兩江一湖”格局。

1、錦江港區

其中,錦江港區沿錦江打造,由錦繡天府塔碼頭群、城市陽臺碼頭群、望江樓碼頭群、金融城碼頭群、南湖碼頭群、錦江生態帶碼頭群及黃龍溪碼頭群共7碼頭群組成,主要發展旅遊客運,是成都港的核心港區,也是成都市建設國際旅遊名城重大計劃的重要組成。

區域方面,主要涉及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的市中心部分,高新區的金融城版塊,天府新區南湖版塊、錦江生態帶,雙流區黃龍溪區域。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錦江港區規劃圖,圖源: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官網

2、沱江港區

沱江港區規劃有毗河碼頭群、小三峽碼頭群、淮州新城碼頭群、沱江第一彎碼頭群、簡州新城碼頭群及簡陽碼頭群共6碼頭群,涉及金堂縣淮州新城西南區域、簡州新城東部區域,以及簡陽市城區大部分。

在功能上,沱江港區以旅遊客運為主,貨運為輔,服務於涉及區域周邊市民生活和臨港產業。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沱江港區規劃圖,圖源: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22日至23日,成都市舉行了成都市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系列規劃國際專家諮詢會。會上,《成都市實施“東進”戰略總體規劃(2017-2035)》、《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總體規劃》等一系列“東進”相關方案亮相。

本次沱江港區的規劃,將與《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總體規劃》相呼應,助力成都“東進”戰略的推進。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沱江發展軸規劃圖

3、三岔湖港區

“兩江一湖”格局中的“一湖”,三岔湖港區,依託於三岔湖而建。三岔湖位於簡陽市西南部,龍泉山東側,總佔地約12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27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還是四川省新五大旅遊區“兩湖一山”的核心區。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三岔湖實拍圖

三岔湖港區主要分佈於三岔湖湖區東岸和東北岸,與簡陽市空港新城西側接駁,主要由馬鞍山碼頭群、奧體中心碼頭群,以及垂釣中心碼頭群組成。

在功能上,與其他兩大港區不同的是,作為唯一的湖泊港區,且有著三岔湖這一生態旅遊示範區的光環,三岔湖港區將以發展遊艇經濟和水上運動為主。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三岔湖港區規劃圖,圖源: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官網

用產城角度來理解成都港

在就成都港這一規劃,天府樓市對全經聯聯合創始人、副主席雷越姝女士,以及成都的答案IP創始人、產業城市研策專家林森先生做了採訪。

採訪中,雷越姝女士對成都港的規劃持保守態度,她認為:“成都港運用於觀光旅遊是可行的,但也會帶來汙染的隱憂,需要配套管理措施並限制使用的數量。”

林森先生的觀點則顯得更加積極:“成都港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港口,就在於它是一個全域港。這裡面的核心就在於,成都在解讀成都港規劃時,是以產城的角度來看,並非將其看作是傳統意義上的物理形態的港區。”

而關於“全域港”的概念,林森先生談到:“分別來看,錦江港區可以理解為人文港區、城市文旅港區

,將成都的文化、生態、公園、人居等城市人文息息相關的部分,通過錦江貫穿了起來;沱江港區為產業港區、商貿港區,串聯了成都東部的淮州新城、簡州新城,向南更是與資陽、內江等聯通;三岔湖港區則是體育運動的主題港區。”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錦江夜景實拍圖

東進區域是重點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從成都港總體佈局圖上可以發現,《規劃》所涉及三大港口區中,除錦江港區外,沱江港區和三岔湖港區,皆分佈於成都“東進”區域內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成都港總體規劃,圖源: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官網

對此,林森先生表示:“從成都單個城市的角度來看,這一規劃主要還是契合成都東進的發展大方向。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看,

這是為了讓成都更好地融入長江經濟帶。

他認為,與同為長江經濟帶上游重要城市的重慶相比,重慶擁有幹流優勢,而成都所擁有的則是水系和腹地優勢。將成都港的重要產業港區、商貿港區放在成都東部,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成都的水系優勢

成都“東進”再下一城,“成都港”規劃兩大港區落地東進腹地

/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簡單來講,如果將成都形容為長江經濟帶西段的大港區,那麼東進區域則是成都的碼頭區,起著橋頭堡的作用。

此外,林森先生還提到:“在東進區域打造產業港區,也是為了健全東進區域的交通‘金三角’路網。此前成都東進區域已有了青白江的鐵路港、簡陽天府國際機場航空港,沱江港區則是東進區域的‘水運港’。”

總的來說,成都要打造港口,對於城市而言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城市競爭力的提升來自於三方面,一是民眾創造財富的熱情,二是地方政府開明的姿態,以及科學規劃的能力。

一座城市,勤政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動能。成都要發展世界文化名城,也需要音樂、美食、賽事以外的更多元化的體驗。成都港充分激活和運用成都的水資源,也是一種積極的創新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