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11月17日,上海氣溫斷崖式下降,最低溫度跌至7℃。讓人感覺一夜入冬。寒風瑟瑟,冬雨悽悽。

對於小孩,特別是體弱多病的孩子,冬天總是如此漫長。

19日凌晨1點,上海兒童醫院急診科——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氣溫突降,這裡的孩子比平時多了一倍,人來人往,腳步匆匆。

有人等叫號,有人等檢查,有人哄孩子……唯一相同的是父母臉上焦灼的神色。

毛毛,5歲,腹痛入院!

王怡然,3歲,高熱驚厥!

某男寶,13個月,呼吸困難!

摧毀一對父母有多容易?孩子生場病就足夠了!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比確診更難熬的是“待確診”

上海市兒童醫院,年急診量高達兩百多萬人次。這裡每天要進行六十多臺手術。

每一次生與死的較量,都牽動著家長敏感的神經。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相比於知道最終診斷結果時的茫然、痛苦,確診前的那幾天,父母的心才是真正地墜入了煉獄之中。

王天奇,五歲,來自寧波。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根據寧波當地醫院的診斷,王天奇的病情為急性腎炎。

可短短四天內,他的腎臟功能急劇衰退,肌酐指數迅速飆升至正常人的十倍,由急診轉入了上海兒童醫院腎臟科。

病情無法確診,也就意味著沒法對症下藥,孩子離死亡就又近了一步。

父母、外公外婆,只能徹夜守在病房外的走廊上。

這種漫長的等待,幾乎熬幹了家人的眼淚和精力。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一直給予孩子信心的父親王東,也忍不住痛哭失聲。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為了明確病因,並把王天奇的肌酐指數降下來,醫生建議在體外透析的同時進行活檢手術。

活檢手術需全身麻醉,這對已經嚴重腎衰竭的王天奇來說,存在著巨大風險。

手術同意書籤還是不籤?

籤,孩子有一線生機!但也有可能永遠離開。不籤,孩子將無生還的可能。

最終,全家人決定冒險一搏。

在明確病因的路上,王家人一次次被推到崩潰邊緣。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越過一道又一道難坎,九天後,王天奇等來了最終的診斷結果:淋巴瘤導致的急性腎衰竭

王天奇的父母熬過了人生最難熬的半個月,等來了珍貴的一紙診斷!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比“我知道”更揪心的是“他不知道”

和王天奇相比,銅陵四歲男孩範昱澤似乎多了一絲幸運。

他的病在入院後迅速確診:神經母細胞瘤。

可他的父母卻在經歷著另外一種痛苦:孩子的病情他們知道,孩子卻不知!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想著孩子的病,五年生存率不到30%,範紅勝夫婦總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掉眼淚。

孩子不懂,總問:爸爸你為什麼老是哭呀?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這樣的話無疑是在父母心口插刀子。

範昱澤更不明白,為什麼爸爸每天都讓他喝紅棗湯。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他渴望出去,可小小的病房卻禁錮了他所有的自由。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經過四個月的化療,範昱澤要進行一場高風險的腫瘤摘除手術。

手術過程中有可能血管斷裂、摘除腎臟。

醫生的話含蓄卻易懂:如果在手術當中出現意外,希望家屬能理解。

手術時,醫生最擔心的情況發生了:範雨澤脾臟血管、腎臟血管、主動脈血管完全被腫瘤包裹住,如果切除腫瘤,意味著脾臟腎臟都要被拿掉。

最終醫生決定,終止這場手術。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手術後的第二天,範昱澤離開了重症監護室,回到了普通病房,但他並不知道這場手術沒有成功。

等待他的是新一輪的化療,以及第二次手術的機會。

選擇隱瞞,確實給孩子心理上減少了一絲痛苦,卻讓父母多了太多的“不可解釋”!

當孩子問他們:“我為什麼還不能回家?”

除了沉默、流淚,他們還能做什麼?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比堅持更難的是“放棄”

不管確診前如何受煎熬,也不管手術中會有何種變故。

父母最怕的卻是四個字:無能為力!

孩子得了重病,他們信奉的只有一點:竭盡所能給孩子治病。

但在疾病面前,祈禱變得不堪一擊。他們有時需要面對一個艱難抉擇:堅持還是放棄?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有一些得了絕症的孩子,醫生對其已經束手無策。

但為了維持生命,孩子們卻仍要在ICU承受一波波治療的痛苦。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某男寶,大腦嚴重萎縮,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又感染了肺炎。

醫生告訴孩子媽媽,孩子基本上沒有腦的電波活動。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孩子媽媽卻不信,她固執地對醫生說:有的時候我叫他,他還有反應。

之所以如此堅持,僅僅只是不想放棄而已。

面對這樣的小病人,醫生除了痛心,更多的只能勸父母在生命的最後多為孩子想一想。

浪費一天,他與這個世界的交集就少一天,與其這樣,不如多陪陪他。

是堅持還是放棄?大腦嚴重萎縮、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男寶媽媽選擇了後者。

她選擇給孩子最後的溫暖!

這比傾家蕩產給孩子治病,更多了一份讓人佩服的不易和悲壯。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生活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兇險多變,可讓人備感溫暖的是,不管是孩子還是我們,都不是一個人。

五歲的王天奇,雖然病情嚴重,但父母家人從未放棄。醫生也說,他已經度過了最難的坎……四歲的範昱澤,雖然年幼,卻樂觀積極。範紅勝也在朋友圈更新著希望:加油,兒子!即使面對堅持還是放棄,有人無奈地選擇了後者,醫生也始終不離不棄。

親愛的寶寶,我祈禱你永遠不用面對這一切,但如果遇到,我也許會害怕,會彷徨,但絕對不會軟弱!

為了你,我可以成為你生命最堅硬的那塊磐石。

版權說明:本文視頻、部分圖片來源於紀錄片《人間世第一季》、《人間世第二季》,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眾號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非常感謝!

凌晨1點,我成了那個最“慫”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