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兒童醫院63歲醫生返聘發揮餘熱 通過微信完成“遠程醫療”

西安市兒童醫院63歲醫生返聘發揮餘熱 通過微信完成“遠程醫療”

本已經過了退休的年齡,但是63歲的謝佩言依舊每天早早起來去按時上班。

“現在醫生60歲就退休,實在是太可惜了,因為醫生越老經驗越豐富,應該越值錢。”謝佩言一邊和記者打趣,一邊忙活著手上的工作。

老謝的崗位在西安市兒童醫院門診二層檢驗科的化驗室裡。“你看,這些都是年輕醫生拿不準的標本,要經過反覆核驗才能確定病因。我幹這一行時間長,經驗較多一點,可以發揮餘熱。”

娃得“怪病” 幸好碰到謝醫生

謝佩言大學畢業就在西安兒童醫院檢驗科工作。這個工作,他幹了40年,從一開始入職,醫院只有300張床位,一個化驗室,到現在化驗室比原來的規模擴大了近10倍。

“很多病例,都是通過檢驗結果來確定的。”謝佩言說,幾天前,有一位來自青海的才4個月大的患兒,一直拉肚子,折騰了很久才找到病因。

患兒在青海、蘭州、西安的七八家醫院看病,期間主要靠血漿和白蛋白維持生命,大家的看法,都是先天性缺陷免疫症,花了40多萬,都沒查出實質性的問題,診斷不清就是白花錢。“我就不迷信這些就診史,而是找到了孩子的父母尋找原因。”

後來,得知孩子家是青海門源縣。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謝佩言聯繫到消化科,把孩子的大便送過來,發現呈墨綠色、帶一種奇怪的腥臭味,表面還有遊動的東西(可能有寄生蟲)。

漂浮、能運動的東西到底是啥?謝佩言翻看了農業大學資料,對比蟲體原來是“結腸小袋纖毛蟲”。認定就是這個東西后,謝佩言告訴孩子家長,服用甲硝唑就能治病。

就這樣,謝佩言用價值2元的12片甲硝唑,穩定了孩子的生命。

“雖然工作中也會與臨床醫生產生爭論,我卻認為正常的爭論可以促進學習。”謝佩言說,以前自動化程度很低,現在除特殊病例,大多都可以實現自動化,大大地節省人力。

特殊群體的病例,還要特殊處理。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孩子40天的時候,出現上呼吸道疾病。血抽出來像牛奶一樣,所有的儀器測出來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都是零。

謝佩言只能採取家長血液,用離心技術互換的方法來檢驗。“我給這個方法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肉夾饃的消化過程’,是先天性脂肪酶發育不良。後來,集合醫院各種力量配合,大概不到一個月病情就得到了控制。”

先天性脂肪酶發育不良的孩子,現在孩子已經五歲了。謝佩言說,5年間,他一直通過微信和孩子家長保持聯繫,觀察孩子病情。

對於什麼時候退休,謝佩言搖著頭說:“因為被別人幫助過,所以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更多的人,還有很多項目沒完成,還有很多事沒有幹。”文/圖 本報記者 葛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