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襪都”迎接數字蝶變

日前,《2019胡潤全球襪業企業創新百強榜》發佈,36家中國企業上榜,其中26家來自浙江諸暨市。這是胡潤研究院第一次發佈該榜單,同時也針對諸暨襪業區域品牌價值進行綜合評估,估值達1100億元。

歷經40餘年,從最初的仿製“洋襪”,到襪子產量佔全國的65%、世界的35%,再到現在的襪藝小鎮,諸暨不斷賦予“國際襪都”新內涵。今年,諸暨實施了襪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越來越多的襪企正摒棄傳統的粗放經營模式,在開發數據化、生產智能化、市場網絡化等方面取得新發展。

“這是銷售人員的數據,這是客服人員的報告,訪客有多少、諮詢有多少、投訴有多少,一清二楚。”在諸暨卡拉美拉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蔡姍妮打開智能手機,指著實時更新的數據分析道。卡拉美拉每年開發800款至1000款襪子,每逢新品上線,公司都要進行測評,根據數據來進行爆款預測及後續生產排單。今年“雙11”,卡拉美拉賣出了1200多萬元的襪子,數字化改造讓電商銷量迎來新突破。

記者在諸暨天新針紡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看到,擋車工熊朝蘭騎著電動車來回管理60臺織襪機。“襪子生產的每一道工序都通過機聯網上傳服務器,我們可對原料、機臺等運行狀態進行追蹤溯源。”公司總經理何朝陽介紹,這是諸暨投入使用的首個可追蹤溯源的襪業智慧工廠,人工成本節省70%,產品損耗減少20%,產能卻可提升20%至30%。

走進大唐襪業電子商務現代供應鏈產業園,流水線緩緩運轉,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揀貨、驗貨、打包。據瞭解,諸暨襪業每天有近60萬單襪品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而智能化倉儲和自動化分揀系統日處理快遞近6萬單,預計每單快遞成本至少比以前下降10%,目前已有23家電商企業在此設置倉儲。郵政大唐倉配業務項目部經理孫浩波說:“今年‘雙11’,整個產業園攬收74萬件快遞,第一批攬件卡車11日凌晨就出發了。”

“數字化改造是襪業轉型的必由之路。”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徐良平認為,要大力擁抱數字經濟,全面提升襪業產業鏈,聚焦優鏈、延鏈、補鏈等重點,進一步補短板、拉長板,著力在裝備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市場網絡化、數字產業化上下足功夫,以數字化引領襪業高質量發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