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為遠望護航

火箭騰飛,遠望守望。汽笛聲吹響,遠望人就要遠航,而在遠望人遠航的背後還有著一群同樣守望星空的人,他們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後續我們的太空編輯部將推出《為遠望護航》系列稿件,讓我們一同去了解不一樣的遠望人!

你看到了火箭飛天的宏偉、但不一定知道遠望號的孤獨守望。在遠望號航行大洋的背後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任務前在陸地多方協調、制定周密方案,任務時在大洋精心保障、提供技術支持,任務後在機房分析數據、深入分析總結。

當遠望號在聚光燈下分享勝利的喜悅時,他們默默地站在幕後,為遠望號的榮譽鼓掌,為自己的成就歡呼,他們就是來自技術部的科技專家們。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某型任務後,試驗工程隊員歡呼雀躍,勝利的笑容最美麗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技術部,自組建以來,他們先後圓滿完成以載人航天工程、北斗導航工程、探月工程、風雲二號等任務為代表的100多次國家級重大試驗任務。

“從一無所有到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大洋科技先鋒之路,我們只認準一條:黨叫幹啥就幹啥!”在某專題片《口述金色航程》中滿頭白髮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王火根深情回憶著創業時期的崢嶸歲月。

上世紀八十年代因測控任務需要,曾任某研究所工程師的王火根隨測量船出航執行任務,在親身體驗了遠洋測控事業的崇高與光榮後,兒時報黨報國的夢想又重新點燃,一種強烈的念頭在他心裡萌生,“遠洋測量船就是我建功立業的地方,是圓我兒時夢想的地方”。已近不惑之年的他說服家人,毅然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離開了已奮戰16年的崗位,投身到航天遠洋測控這一偉大事業,從那時起,他就成了一個永不停轉的“陀螺”,他把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崗位上,先後完成了老中新三代測量船的導航系統論證工作,先後參與了百餘次航天遠洋測控科研試驗任務。

當越來越多的衛星如鋼鐵衛士般守衛在祖國的萬里高空時,激動之餘,悄然回首技術先鋒踐行生命與使命相統一的事蹟,留下更多的是感動。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一點一焊,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還記得那是一個盛夏,在辦公室內連續奮戰了19個小時的高工周琳琦病倒了…….

為打破國際技術壟斷,為測量船提供更為先進的測控技術支持,那個夏天高工周琳琦帶領研發團隊,全封閉工作2個月,在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後,該軟件成功應用於測量船測控系統。而在這2個月裡,周琳琦整整瘦了20多斤。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這是這支鐵打的隊伍從成立之初便矢志不移的執著追求。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全身貫注執行任務

大海有它溫柔的一面,也有它可怕的一面,已退休的陳信雄高工總是難忘那一次次搏擊颱風的經歷,“那出生入死的經歷如刀刻在我腦海中,雖然回頭細想還是很後怕,但我很懷念那些在海上戰風斗浪、與天比高的日子”。

1997年4月,某測量船在圓滿完成風雲二號衛星海上測控任務勝利返航之際,途經馬裡亞納海溝時,突遭12級狂風挾著低氣壓和寒潮的三面襲擊,兩萬多噸的巨輪上下升沉十幾米,船單舷傾斜達23度,縱搖好幾米,狂風惡浪把船體撞擊得劇烈震盪、吱吱作響。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這是一段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面對極為罕見的惡劣海況,隨船領導與氣象工程師一同紮在了氣象機房,“老陳,你是氣象專家,現在全船幾百號人的身家性命就交到你手中了!”劇烈的動盪使得所收雲圖變形扭曲無法正常使用,陳高工憑著一張一小時前接收的雲圖,不斷推算船舶位置,靠著豐富的大洋氣象預報經驗,不斷修正預報臺風移向,在臺風包圍圈中愣是找出了一條安全的夾縫,經過整整36個小時殊死搏鬥,硬是衝出了颱風巨浪。

挑戰從未停止,面對一次次急難險重,隨船試驗工程隊就是那穩如泰山的壓艙石,處驚不變、泰然處之。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2006年10月23日晚,正在某海域準備執行任務的測量船,突然接到緊急命令,要在6小時後配合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搶救某型號衛星。作為隨船系統工程師,吳有杏高工在接到緊急命令後,立即連夜投入了查閱技術文檔,擬製設備狀態參數等緊急準備工作。24日凌晨,吳高工在分析了大量的測試數據後,得出了“該星姿態控制已經失效,只能利用每個週期內有效的10秒時間發出指令”的結果,並迅速找到了遙控發令的有效方法,得到權威專家一致認可,就這短短的10秒搶救時間,讓瀕危的衛星“重獲新生”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任何一個從無到有的“零”的突破,不僅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更需要“破繭成蝶”的勇氣。

2014年,某型號任務技術難度挑戰空前。面對某重大技術難題,技術部黨委立即成立了由總工程師帶隊的技術攻關小組,眾志成城、集智攻關,順利攻克“看得見”“跟得上”“怎麼跟”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科研試驗能力歷史性的突破。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新船開始安裝雷達,為了這一刻,設備人員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淚水

大愛無言,技術先鋒對中國遠洋航天事業的篤愛,早已融入血脈,他們把所有的熱忱和激情都獻給了這片承載著青春和夢想的海天。

一年的時間裡,科研人員有1/3的時間馳騁在茫茫大洋,1/3

在船廠監督審查測量船維修檢修,只有1/3的時間回到單位,而這僅有的1/3時間可能大半時間還要出差。

有人曾作過一個“缺乏人情味”的統計:近5年來,技術部出海、造船的試驗工程隊,有300餘人次的春節、元旦等重大節日是在海上、船廠度過的;有385人主動中止或放棄了休假;有24人主動推遲了婚期,放棄了新婚蜜月;有16人照顧不上分娩的妻子和病重的親人……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這可不是放氣球玩,而是在進行設備校準

青山無言,大海緘默。在去年執行某任務時,氣象觀測員焦振軍隨船出海期間,母親因病去世,萬里之遙,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任憑淚水靜靜地流,始終堅守在觀天看海護平安的重要崗位上,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服從命令是我的天職,從加入到遠洋航天事業的那一刻,家人就早已理解我的選擇。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不僅奉獻了自己,也奉獻了同親人的團聚,奉獻了孩子應該得到的父愛母愛,奉獻了年邁的雙親應該得到的孝順和侍候。

為遠望護航: “遠望”的每一次出航有他們陪伴

▲1997年5月,隨遠望3號船執行某任務的試驗工程隊員合影

永不言苦、永不言棄、永不言敗是他們生動的寫照,把個人和家庭的困難拋在一邊,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挑在肩頭,每一名技術先鋒都深知,愛的最高境界是愛祖國,情之所繫所依在海天。

來源 | 我們的太空
作者 | 亓 創、施 威、高 超
編輯 | 蓋曉婷、賀盛鵬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