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今年已引進境外資金9148.69萬元,雙招雙引成激活區域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今年以來,濱城區總投資近80億元的10個集中開工項目已全部開工,完成投資10.09億元。截至目前,全區引進境外資金9148.69萬元;1—10月份,實現到位市外資金46.25億元,“雙招雙引”成為激活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打樁論英雄。濱城區堅持“聚焦爭先進位、全面走在前列”的工作定位,發揚“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幹勁作風,全區新簽約立項項目25個。健全“人才+項目+產業”鏈條推進招才引智,申報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人,引進“兩院院士”“泰山學者”等省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10人,渤海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入駐項目12個,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儲備項目98個、總投資710億元;黃河三角洲糧食產業物流園等6個項目入選2019年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二批優選項目。

協調聯動抓招引,凝聚“雙招雙引”合力,推進優勢產業集聚

今年,濱城區聚焦產業鏈抓招商,繪好“三張地圖”,立足家紡紡織、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建築建材等主導產業,聚焦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汽車零部件,新型、綠色建築材料,高附加值家紡服裝等行業企業,依託國家及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高科技園、農業“新六產”示範縣區集成優勢,通過延鏈、補鏈、增鏈、強鏈,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聚焦現代服務業抓招商,圍繞文化旅遊、金融服務、電商物流等產業推進突破東區和高鐵商務區建設,突出對大型城市綜合體、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物流、醫養健康產業的招商力度,建設服務業強區;聚焦“四新經濟”抓招商,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同時,推進以商招商、協會招商、平臺招商,充分發揮10強產業專班、20個重點招商項目專班、16支專業招商隊伍的作用,聚焦雙500強、央企名企招大招強、招新招特。

濱城區發揮渤海科創城、高鐵片區、北海片區等重點區域優勢,借勢發力挖項目,進行推介招商、敲門招商。藉助駐外商會、協會力量開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聚焦開工、建設、竣工三個關鍵環節,強化項目跟蹤服務精細高效,加快濱州農產品電商物流園、紅星美凱龍愛琴海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加快施工。

流程做“減法”服務做“加法”,流程再造服務提速,優化營商環境

濱城區以推進全省“一窗受理”改革試點為契機,深化“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緊扣“重點項目一對一,便民服務360”服務品牌,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對項目審批實行“一企一檔”“多評合一”“並聯審批”和容缺預審等措施,對窗口設置、審批流程做“減法”,自助設施、便民服務做“加法”,實現了流程再造再提速,政務審批效能再優化,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創新服務理念,突出服務全區重點項目建設審批,成立幫辦代辦服務中心,對濱州農產品電商物流園、濱州海底世界等20餘個重點項目實行“一對一”包靠服務,有效降低企業審批時間和投資成本。對辦理營業執照等60餘項高頻事項的審批實現一次性告知。紮實開展“放管服評”改革百日攻堅行動,出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企業登記容缺受理、“審核合一、一人通辦”三個實施辦法,推進並聯審批、容缺受理、幫辦代辦、“一對一”專班服務。

優化流程再造,對審批事項尤其是對投資項目類審批事項,實行“一項一檔”和“一對一全託化”模式,採取“多評合一”“並聯審批”、容缺預審等措施,構建“一次申請、一窗受理、材料內部傳遞、部門並聯審批、全程一次辦結”的鏈條處理機制。取消兜底性申報資料37種,社會投資工業項目由175天壓縮為45天。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平均壓縮52.3%,平均審批時限8.4個工作日,依法核減提交材料51%,實現了審批時限、提交材料平均“雙減半”。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對服務大廳升級改造,打造標準化大廳。建設自助服務區和24小時不打烊受理雲櫃。推行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放開企業名稱庫,開始使用名稱自主申報系統,縮短名稱核准所需時間,9月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達到91.7%。依託全省政務信息系統加快區級層面投資項目審批數據推送平臺建設,實行“信息推送、雙向告知”。加快政務服務“一窗受理”平臺與各類業務辦理系統的數據對接,實現申報材料一次性錄入、自動分發、並行辦理。在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試點整合市場監管、稅務、民政、衛健、社保等民生領域事項推行“一窗受理”,政務服務已覆蓋所有城區社區和80%的鄉鎮(街道)社區,年內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80%以上,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加大土地供應,推動更多項目落戶標準化廠房和小微產業園,年內建成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出讓標準地6宗,完成土地挖潛2000畝。全面建設區產融綜合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對接融通、增信等服務。建立區級白名單和待增信企業管理辦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謀劃項目儲備,壓實招商責任,助推“雙招雙引”進程

今年以來,濱城區全力謀劃項目儲備,搶抓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立足“一帶四區多園”產業佈局,聚焦十強產業、高鐵片區、棚改舊改、生態保護、林水會戰等重點,精心謀劃和儲備一批穩當前、利長遠的重點項目。充分發揮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效應,推動已批覆9.6億元政府專項債項目加快施工。

壓實責任,加快“雙招雙引”進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聚焦重點項目、關鍵環節,對招商目標、重點項目實行時間倒排、任務倒逼、責任倒查,形成抓執行、促落實的強大合力。同時,凝聚十強產業招商專班外出招商、20個重點項目專班抓項目推進的合力,為加快“六個濱城”建設,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67億元、增長5.6%,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03.1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由負轉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74億元、增長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24億元;進出口總額完成64.57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