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拍《河山》最難的是我老公當導演

信息時報訊(記者 蔡慕嘉)《老酒館》之後,時隔不到兩個月,觀眾又在熒屏上見到了秦海璐的新作。不過這次有點不一樣的是,這部近期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抗戰劇《河山》,是秦海璐和老公王新軍一起合作的作品,兩人還都在劇中身兼兩職,王新軍當導演,秦海璐監製。這樣的夫妻合作是一種什麼體驗?近日,秦海璐接受記者採訪時笑說,“(拍《河山》)最大的難處是我老公當導演啊,太難啦!”

秦海璐:拍《河山》最难的是我老公当导演

拍《河山》難?

這不是大家平常看到的抗戰劇能有一個付出

《河山》和《老酒館》是秦海璐在同一個階段拍攝的兩部劇,有淵源的不僅是兩部劇今年前後腳播出,在這兩部劇裡,秦海璐扮演的還都是地下黨。相比《老酒館》中江湖氣滿滿的谷三妹,秦海璐說,專業人員“姜雅真”不一樣,“她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情報工作人員,身上有著非常強的職業特性。而且她面對的人、環境也不一樣,比如說她開始的時候是在情報局,後來到了軍統的藍衣社,再後來到了日軍的情報課。她面對的人都是高精尖、專業培訓過的,那麼她也是非常謹慎的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特殊型人才。 ”

《河山》歷經5年打磨、6個多月拍攝,動用群眾演員近4萬人,為了還原抗戰時期的真實場面,導演王新軍曾回憶,當時他親自“開路”走了4000多公里,“所有場景要走一遍,儘可能地把我們所掌握的這段歷史能夠更真實、更客觀、更貼切地反映出來”。在談到該劇的服化道細節,秦海璐也透露,整個主創團隊,不僅在服化道方面細節要求高,從角色臺詞到拍攝場面都要精益求精,並且有個龐大的顧問團隊跟組,“我們(劇中)的戰壕,如果是不符合打仗作戰地形的,我們是不會選擇的。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要自己修路,修了三十多公里,然後還挖了差不多直徑是四公里多長的戰壕,就是為了(拍)一個戰場(戲)。這些可能都不是大家平常所說的抗戰戲或者戰爭戲能有的一個付出。”《河山》在籌備過程中,團隊還曾向《血戰鋼鋸嶺》等經典戰爭電影的創作團隊取經,秦海璐感慨,“這種戲真的不是少量資金或者花一兩個月時間能拍完的,大家看到市場上有一些不符合審美要求的戲,其實與它們的資金投入以及時間限制是息息相關的。”

和老公合作難?

王新軍非常執著,也很嚴苛

《河山》開播當天,秦海璐曾在微博上介紹,“這是我從初期劇本到後期剪輯全程參與的一部作品”。被問及做這樣一個作品,最大的難處和樂趣是什麼,秦海璐也如實交代,“最大的難處是我老公當導演啊,太難啦!(笑)。最大的樂趣也是我老公當導演啊,好開心啊!(笑)。”秦海璐表示自己非常瞭解自己的老公,王新軍是個非常執著的人,對於專業的要求也非常嚴苛,好在合作下來,她覺得他還算是一個不固執,理性且可溝通的導演,“從監製的身份上來講,我覺得很多事情是要擺到明面上說的,那麼工作是工作,這件事情當然決定權是在導演,因為我們是導演中心制的一個項目。如果是製片制的話,那他可能就真的被開了好幾回了都。”有一說一,王新軍往昔的軍旅生活以及他豐富的影視經驗來拍攝《河山》,也是讓作為監製的秦海璐格外放心,“他是一個有著非常豐富的一線作戰經驗的導演,他也很擅長拍這樣的戲,他對這部分的歷史和知識非常瞭解。”

值得一提的是,《河山》這部劇還有著強大的戲骨陣容,集結了李雪健、張嘉譯、辛柏青、尤勇等眾多實力派。其中,劇中飾演衛錫鉻的李雪健廣受好評,他把一個鄉紳失去東北老家的委屈、抗敵報國的激情,以及在力圖自保與民族大義之間的動搖拿捏得十分精妙。為什麼找老戲骨,秦海璐也很直接說道,“這不是弟弟妹妹們能演得了的角色。”而這群老戲骨的認真,也讓她十分感動,比如,為了討論出一場戲最佳的演繹方式,張嘉譯和尤勇直到凌晨12點都在爭論;又比如,生病不能吹風的李雪健,願意為角色一口氣站十個小時吹風拍戲,還叮囑創作團隊“千萬不要告訴你海丹姐(李雪健妻子)和我的經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