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評學習張繼學之一:張繼學,為什麼“需要學”?

三評學習張繼學之一:張繼學,為什麼“需要學”?

​本報評論員 高金國

  11月17日,淄博市委作出了向張繼學同志學習的決定。“張繼學”,這個原本普通的名字,一時間成了淄博的“熱詞”。一個相貌普通、名字普通、職務普通的“普通黨員”,為什麼會在全市掀起學習的熱潮?他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有個前提,叫“求知慾”。缺乏求知慾的學習,往往是無效的;在這種需求的基礎之上,我們去了解、去探尋,然後去模仿、去學習,最終成為和他一樣優秀的人——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瞭解他,是必須的一步;掌握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意義,是關鍵的一步。換句話說,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麼“需要學”張繼學。

  之所以“需要學”,原因不復雜。張繼學的事蹟不僅感人,更充滿了時代意義。他既有“獅子型”幹部的特質,更兼具“老黃牛型”幹部的特點;從他一生勤勤懇懇、紮根沂源鄉村、致力鄉村振興的事蹟來看,“老黃牛”的特色更為醒目、更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有個誤區,把“老黃牛”當成了“老實牛”,認為這類幹部只會根據領導要求做事,缺乏主動性、頭腦不靈活,不敢硬碰硬;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們覺得“獅子型”幹部似乎更好一些。這其實是個誤區。這兩種幹部,沒有高下之分、優劣之別,只是風格不同。他們都敢於擔當,只是有的雷厲風行,有的春風化雨,但殊途同歸,最終都能實現“辦成事”的結果。

  在農村幹過的都知道,“村裡的事情”,是最難的。一人一個心眼,一家一個想法,不同的“家族”還有不同的利益。很多村子富不了,不是資源少、路子少,而是“庸人幹不了、能人不願幹”。不帶頭、不實幹、不擔當,是處理不好農村這一攤子事兒的。但張繼學辦到了、做好了,窮鄉村成了“省級美麗鄉村”。原因在哪裡?因為他有老黃牛的勁頭:踏實,肯幹,紮紮實實幹!

  張繼學最打動我的,是他的兩句話。第一句,是24年前,他剛當上村黨支部書記時說的一句話:“讓村裡老少爺們吃上飽飯、有錢花!”

  第二句,是他在彌留之際,依然忘不了自己要乾的事情,大大咧咧地說:“沒事,回去繼續幹。”

  擔任村幹部的24年,他以“幹事”始,以“幹事”終。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過如此吧?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黨支部書記,在龐大的黨員幹部隊伍中,如一粒沙,並不起眼。然而,即便是一粒沙,他也折射出了太陽的光輝。

  張繼學之所以“需要學”,原因就在這裡:他平凡,但實幹;他追求的不是“仕途”進步,而是村民致富;他沒有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而是把樸實的“吃飽飯、有錢花”作為基本目標,最終實現了“美麗鄉村”的夢想。

  他是腳踏實地的追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