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學:初心不改,忠誠事業

日前,市委印發了《關於開展向張繼學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張繼學同志生前系燕崖鎮朱家戶村黨支部書記,他24年如一日,紮根基層、奮戰一線,帶領群眾苦幹實幹,把遠近聞名的“要飯村”“光棍村”變成了“鄉村旅遊示範村”“鄉村振興樣板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

從今天起,《掌上沂源》推出系列報道,大力弘揚張繼學同志的“老黃牛”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形成學先進、做先進的濃厚氛圍,為推進全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今天推出第一期【張繼學:初心不改 忠誠事業】。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這是位於沂源縣燕崖鎮西南的一個小山村——朱家戶村。粉牆黛瓦,綠水紅荷,清澈的碾砣河穿村而過,石巷、農屋、特色民居,讓城市人嚮往、農村人喜歡。然而,以前的朱家戶卻是一個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沒有姑娘願意嫁進來的“要飯村”“光棍村”。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1995年,35歲的張繼學放棄了在縣城每年賺十幾萬元的生意,回到朱家戶村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從此,改變朱家戶的貧窮面貌,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成了他的初心和執著的追求。

沂源縣燕崖鎮朱家戶村兩委委員 張傳錄:他有個夢想,就是讓朱家戶變變樣。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為了這份初心和使命,為了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張繼學自掏腰包帶領黨員幹部外出參觀學習,墊錢購買樹苗,幫村民發展蘋果、葡萄、大櫻桃等經濟作物。修路、架橋、砌壩、打井,他就像一頭不知道疲倦的“老黃牛”,帶領村民一步一個腳印、默默耕耘。短短几年時間,全村溝溝坎坎經濟作物面積達到1000多畝。

張繼學妻子 李洪風:(他說)咱這個時候出來學人家,咱早晚有一天,咱讓人家跟著咱學。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為了實現致富奔小康的夢想,擔任村裡領頭人的24年裡,張繼學帶頭拉犁深耕、任勞任怨奉獻,把一身“牛勁”全部奉獻給了朱家戶村的發展上。而他卻因為長期帶病堅持工作,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於2019年8月31日醫治無效去世。就在彌留之際,張繼學最放不下的是村裡遭遇洪水後的重建情況。

沂源縣燕崖鎮朱家戶村兩委委員 張傳錄:

還在那裡問,洪水下去了嗎?民俗院子的堰塌了以後,修起來了沒?草莓大棚施工什麼情況?還問那些事。沂源縣燕崖鎮黨委書記 宋傳偉:

面對困難,他自己有一句話,就是不怕慢就怕站。張繼學同志發揮頭雁作用,整個支部包括黨員隊伍,這個信念是非常堅定的,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

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张继学:初心不改,忠诚事业

現在的朱家戶村已經發展蘋果、大櫻桃、葡萄等林果800多畝,硬化道路8.7公里,建設沼氣池和水窖260餘個,鋪設石板路、安裝路燈、打造景觀水系,實現了村莊美化、亮化、硬化、淨化、綠化。朱家戶村集體收入由空殼增加到現在的1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5萬多元,2018年朱家戶村創建為“省級美麗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