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為啥說“印度,你們被美國欺負了”?

見腫消世界


伊朗外長扎裡夫在和印度記者交流的時候,希望通過印度記者的報道向印度高層喊話。

喊什麼話呢?

希望印度能夠顧及到和伊朗的友好關係,不要被美國的石油禁運政策嚇倒,還是要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

扎裡夫說,印度沒有購買伊朗的石油,是因為被美國“欺負”了。

這意味著美國給印度壓力,印度才沒有購買的,而不是印度自願為之,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在伊朗外長看來,印度人是有點受欺負的感覺。

伊朗方面提到這點,其實說明了兩個事實:

第一,伊朗的石油出口情況很不樂觀,不然不至於扎裡夫公開呼籲印度購買石油。

伊朗石油出口到底有多少?其實伊朗官方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數字。

不過根據追蹤全球石油出口的相關網站推測,伊朗石油出口已經降到了每天50萬桶以下,基本上在30萬桶左右的規模。

這是什麼概念?

1年前伊朗每天的石油出口是280萬桶。換句話說,如今的出口基本上是過去的十分之一。

而石油是伊朗財政收入的最重要來源。石油出口減少這麼多,伊朗政府的收入就要相應減少。

這也能解釋了為啥11月15日魯哈尼政府突然提高了汽油的價格以及調整了汽油的配額。基本上油價提高了1.5-3倍之多。這引發了全伊朗多地的抗議。

難道魯哈尼不知道這種調價行動一定會有抗議嗎?當然知道,但不得不這麼做了,因為伊朗政府確實沒錢了。

所以,伊朗最近的問題和扎裡夫對印度喊話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印度在美國和伊朗之間走平衡。

印度其實並不是故意得罪伊朗,之所以停止進口伊朗石油主要是兩點:

1)美國的石油封鎖對印度公司會起到很大的制約作用。

畢竟印度公司還是使用美元結算的,一旦印度繼續進口伊朗石油,就意味著印度出口的美元體系出了問題,不能繼續和美國做生意。

是美國對印度經濟貢獻率高,還是伊朗對印度經濟貢獻率高?顯然是美國。

2)印度找到了伊朗石油替代品。這就是沙特和阿聯酋等國。

換句話說,伊朗石油並不是國際市場的唯一,是有很多替代品的。因此印度完全可以用其他替代品來作為本國需要石油的代替物,而不用繼續冒著風險進口伊朗石油。

雖然不進口伊朗石油,但是印度和伊朗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合作的,比如對伊朗港口查巴哈爾的投資就是一直在進行當中。

這個港口距離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只有幾十公里,對印度和伊朗都具有戰略意義。

雙方儘管在石油問題上有不愉快,但在類似的戰略問題上還是有合作的。所以這也是伊朗希望能夠從印度打開一個石油突破口的原因,反而說明雙方關係大體上還是不錯的。


木春山談天下


伊朗外長的意思是:你們印度選擇遵守美國的制裁決議,其實你們是被美國欺負了,美國會隨著局勢發展而調整策略,或許某些時候會讓你印度吃大虧!當然,如果你印度不購買我們的石油,我們也不會購買你們的大米,大家都得不到好處......扎裡夫最終要表明的態度是:我們對於購買印度大米持開放態度,就看印度如何對等作出反應了!

1.對於印度來說,從不簽署RECP就可以看得出來,印度既想享受區域貿易好處,同時也擔心自己國內的競爭力不夠導致國內某些產業會失去生命力。而從印度“遵守”了美國的對於伊朗石油豁免之後的制裁來看,內心深處印度還是希望能夠繼續在美俄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來為自己某得更大的利益。

2.伊朗現在面臨美國的制裁實事求是講經濟壓力很大,但從伊朗現在宣佈發現大油田,同時啟動建設布什爾第二期核電項目(兩座俄第三代VVER-1000反應堆)澆築水泥。伊朗與俄羅斯未來還會建設6座核反應堆,這樣的態勢舉動,估計對於印度來說也是一個刺激:我到底是選擇與伊朗繼續合作,進行石油換大米,還是聽命於美國?

3.印度很矛盾:既想讓自己的大國地位凸顯,又想讓自己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同時還想保護自己的國內行業的,是不是有點兒像英國當初公投“脫歐”一樣:既想獲得更多的貿易便利和紅利,又想將所有的義務讓別人負責?

客觀講印度的未來必然是向大國在前進,但是印度內心想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同時想要在俄美之間搞平衡,更像讓印度洋成為“印度”的“洋”,實在是太難了!


英武


如果認真品味一下伊朗外長的話,就能感到他的這句話很有“挑撥性”,扎裡夫將印度說成被欺負的一方主要有兩層含義:第一、看不起印度的“軟骨頭”,在美國跟前下跪服軟;第二、表達對印度停止進口伊朗石油的不滿。


美國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的主要手段就是威逼利誘伊朗的貿易伙伴停止進口伊朗的原油,在美國的恐嚇威脅之下,印度顯然是屈服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說印度被美國欺負也是客觀事實。不過,想讓印度忽略美國的實力,去維護與伊朗正常石油貿易是不可能的,豈止是印度,日本、韓國和歐洲國家還不是一樣被迫削減與伊朗的石油貿易。伊朗外長的話只不過是刺激一下印度的神經,不會從根本上讓印度“硬”起來。



石油出口是伊朗經濟的主要來源,自從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以來,伊朗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近期,伊朗政府提高成品油價格就是一個非常確切的佐證。所以伊朗外長通過媒體向印度喊話就是希望印度能重新進口伊朗的石油,以緩解伊朗的財政危機。


印度捨棄伊朗,選擇順從美國的戰略壓力,也是迫於無奈,雖然印度也時常自我膨脹的時候,但是,在美國的面前還是沒有反抗的勇氣,即使被欺負了又能怎樣,一個國家的戰略選擇不是一句揶揄擠兌的話就能被改變的。

【親們,記得點贊喲!覺得我回答的還可以,不妨關注一下吧!thanks】


三號二


題主的問題是:伊朗外長為啥說“印度,你們被美國欺負了”?

事情是這樣的,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表示,印度正在為美國欺負,原因是今年5月份印度決定停止從伊朗購買石油!



伊朗外長這麼說有兩個必要條件。

第一,印度確實在被美國欺負。

自從印度停止從伊朗購買石油之後,印度化肥的生產成本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據說,目前相對於上半年已經增加了三倍。

當然,這種成本的提高一定會轉嫁到終端消費者的手裡,也就是印度的農民購買化肥要花更多的錢了。

也就是說,由於沒有向伊朗購買石油,佔有印度大多數人口的農民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損害。

(印度的農業)

而面對這樣的壓力,印度還在聽從美國的意思不買伊朗的石油,這不僅是被欺負,而且是被欺負了還不敢反抗!

第二,印度不從伊朗進口石油,讓伊朗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影響到了普通民眾的生活。

伊朗外長讓印度頂住美國的壓力來買伊朗石油,肯定不是為了只是考慮印度的民生,而是在為自己打算。伊朗最近因為美國的制裁,石油出口大減,老百姓生活下降嚴重。

例如,自從一年前美國對伊朗開始制裁之後,伊朗國內產品售價就迅速飆升,已經高達百分之四十,而貨幣也貶值了將近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美元計價,伊朗201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最多也就是2018年的1/3。而由於伊朗對外石油出口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實際情況肯定比這嚴重的更多。

由於美國的制裁,伊朗的食品和藥品供應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目前伊朗特別希望走出困境,否則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伊朗非常希望印度能夠繼續從伊朗購買石油,緩解國內的經濟困境,才有了上面對媒體的一番話。

而他,也是正好利用了印度因為沒有購買伊朗石油,導致國內的化肥成本過高,影響到了農民的利益這件事兒。


伊朗外長的意思就是頂住美國的壓力,和伊朗做生意才是在為印度的老百姓謀福祉。


但是,這幾乎就是伊朗的一廂情願罷了。

印度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做一個選擇的話,他肯定會屈服於美國對他的壓力。

因為,國際政治上,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需要美國站在他這一邊。

經濟上,印度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要遠超過伊朗。

2018年美國和印度的商品服務貿易總額為1400多億美元,大約佔到了印度對外貿易的18%,讓印度從中賺了250多億美元。

所以,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國際政治角度,印度都會把美國看得比伊朗重要的多。這也意味著,美國製裁伊朗期間,印度很難頂住美國的壓力大量從伊朗這裡購買石油!


歷史風暴


世界上哪個國家沒被美國欺負過,關鍵要看有誰敢於反抗,或是否擁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膽識與氣魄。

事實上,大多數國家都會屈服於美國的淫威,包括日本、韓國、加拿大等等。而真正敢於怒懟並敢於亮劍的,除了中俄外,大概只有伊朗最為硬氣了。而印度,看似桀驁不馴和不可一世,其實就是一箇中看不中用的“銀樣蠟槍頭”。

印度與伊朗山水相連,多少年來,兩國貿易一直都在互通有無,互惠互利。但自從美國對伊朗實行極限施壓後,美國一紙令下就把印度整的左右為難。

起初,印度的翅膀還挺硬,不僅敢於跟山姆大叔頂頂嘴、叫叫板,但一看山姆大叔真不慣脾氣後,立刻像醃黃瓜似的,蔫頭耷腦了。

要知道,印度每年都需從伊朗進口2000多萬噸石油啊,而且價格便宜——因為享受折扣;運輸方便和運費低廉——因為近在咫尺。現在則不行了,只能從其它國家進口石油,價格隨行就市不說,運輸麻煩且運費高昂,每年至少比以前多花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與此同時,伊朗也不再從印度進口大米,相當於印度又損失一塊。

所以伊朗外長扎裡夫才說,“印度,你被美國欺負了。”而印度則只能啞巴吃黃連,沒地方訴苦。


怡人之人148633009


伊朗外長扎裡夫稱,印度被美國欺負了。實際上是在向印度喊話,不要一味的聽從美國的聲音,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美國要求印度不要進口伊朗的廉價石油,而讓印度則去進口沙特和其他中東國家的高價石油,本身就是一種損失。而且,伊朗的石油廉價銷售給印度的同時,還可以從印度購買大量的高價大米,這也促進了印度大米的銷售。所以,單純的從經濟的角度上說,印度是吃了很大的虧。

而且,美國對印度的經濟制裁和要求印度購買美國的高價軍火,這也讓印度受傷不淺。當然,從政治的角度上講,扎裡夫也有離間美國和印度之嫌。這個,在國際上,也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伊朗希望自己能夠早日恢復對印度的石油出口,以解決當前十分緊張的財政危機。同時,也可以突破美國的石油封鎖,讓美國的如意算盤落空。這樣,對於解決目前與美國的軍事對峙提供更加寬鬆的條件。

而印度又是一個好高騖遠的國家,總是希望自己能夠一飛沖天。而扎裡夫喊話印度,就是在故意刺激印度的神經,讓印度找回自己的傲氣,脫離美國的“魔法”,重新回到與伊朗正常的經濟貿易的交易之中,讓美國圍堵和封鎖伊朗的政策徹底失敗。所以,伊朗外長扎裡夫喊話印度,被美國欺騙了的目的,實際上也是為了伊朗自己的利益而進行的。看來,印度又要為自己的智慧煩惱了。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這是本週早些時候的一件事,伊朗外長扎裡夫在面對一些印度記者談話時說的一句話:“你們被美國欺負了。”扎裡夫的意思是:美國不讓你們買伊朗的石油,你們害怕制裁就不買,結果不聽美國話的國家都用上了便宜的伊朗石油。你們聽話,卻只好用高價的沙特,阿聯酋石油,你們是不是被美國欺負了呀?扎裡夫的意思中包含有對印度奴顏卑屈怕美國的嘲諷,也含有因印度關鍵時刻拋棄伊朗的不滿。


今年5月,美國停止了對伊朗為期6個月的石油豁免之後,印度害怕遭到美國的制裁,停止了從伊朗購買石油。伊朗對美國的強硬和印度對美國的軟弱形成了強烈對民。印度原本是伊朗油最重要的商戶之一,伊朗自然不願意失去這個大戶。伊朗以優惠,低價,貨易貨的方式供給印度石油,希望能拉住這個客戶。伊朗在豁免期內討足了便宜。但,當美國不再豁免後,印度立刻轉身去買其它國家的石油。當然,對處於困境中的伊朗無疑於落井下石。

印度雖然對美國卑躬曲膝,並沒換來美國的回報,倒是印度因為轉買沙特,阿聯酋的高價油多花了一百多億美元。同時,由於與伊朗斷決了交易,也影響到了印度的大米出口,本來這是一場以貨易貨的交易,印度拿大米換石油,印度不買伊朗的石油,伊朗當然也不會買印度的大米了。在美國製裁伊朗石油出口之時,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拋棄了伊朗,東亞大國仍然是該怎麼買還怎麼買,盡顯大國誠信和有擔當的風度。印度口口聲聲要做有聲望的大國,卻被美國幾句恐嚇就跪了,怎麼對得起大國的稱號。


當然,扎裡夫對印度也是欲言又止,想批評幾句,更希望把印度拉過來。伊美矛盾尚未解決,雙方鬥爭還在繼續,伊朗當然還是希望印度能繼續購買自己的石油。所以,扎裡夫專門提醒印度:你被美國欺負了,丟錢丟人。印度自己心中應該明白,但投機的心理使它既想好又想巧,結果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印度人能聽進去伊朗的話嗎?也許,印度人也是很講實際的,這一次聽美國人的話吃了虧,下一次可能就要多考慮考慮了。


天太2


在美國終止豁免後,任何企業與伊朗進行石油交易都將面臨美方制裁。在美方施壓下,各家銀行也很難再處理涉及伊朗石油交易的業務,甚至運送伊朗石油的船隻也可能遭到美國海軍查扣。面對美國的全面封堵,伊朗政府隨後作出一系列強硬表態。


星月890


伊朗肯定還是想把作為世界重要一極的印度拉入己方陣營 但是印度人就喜歡玩點兒平衡之道 :這邊拉攏普京,那邊又不得罪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