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區以呼蘭河得名,呼蘭河古名洛剌渾水、忽剌溫江、胡刺溫水,清代稱呼倫河、霍倫河,後統稱呼蘭河。一說是女真語、滿語忽刺溫的音轉;一說是滿語,意為煙囪。《中國地名辭源》記載,呼蘭河因水色而得名,是蒙古語赤(ulagun)的對音。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在黑龍江省南部,松花江與呼蘭河在此相遇。

這裡是黑龍江省最早開發的五城之一;在清朝光緒時期,城內商賈雲集,已成為南北經濟交流的中心;光緒末年,以農業和教育發達而著稱於世,是黑龍江省教育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中東鐵路開通後因經濟文化繁榮,成為黑龍江省第二大都會;民國時期更是成為全省首縣。這裡扼守哈爾濱北大門,是省城通往北疆腹地重要交通樞紐節點,成為連接黑龍江北部及俄羅斯、東北亞的重要通道。這裡是現代女作家蕭紅的故鄉,素有江省鄒魯、滿洲穀倉之美譽。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呼蘭區地處黑龍江省南部,是哈爾濱市轄區之一,這裡東鄰巴彥縣,東南與道外區、賓縣隔松花江相望,西南兩方接松北區,西北與蘭西縣為相連,北及東北與綏化市、巴彥縣毗鄰,境內有哈爾濱師範大學等二十多所院校。區以呼蘭河得名,呼蘭河古名洛剌渾水、忽剌溫江、胡刺溫水,清代稱呼倫河、霍倫河,後統稱呼蘭河。一說是女真語、滿語忽刺溫的音轉;一說是滿語,意為煙囪。《中國地名辭源》記載,呼蘭河因水色而得名,是蒙古語赤(ulagun)的對音。

下16個街道、7個鎮、3個鄉:轄呼蘭街道、蘭河街道、利民街道、腰堡街道、學院路街道、建設路街道、康金街道、雙井街道、沈家街道、長嶺街道、南京路街道、裕民街道、裕田街道、裕強街道、蕭鄉街道、公園路街道,方臺鎮、白奎鎮、石人鎮、二八鎮、蓮花鎮、大用鎮、利業鎮,許堡鄉、楊林鄉、孟家鄉;其中學院路街道、利民街道、南京路街道、裕田街道、裕民街道、裕強街道、利業鎮由松北區(哈爾濱新區)託管。區人民政府駐南京路,總面積2229平方公里,2016年年末戶籍人口61.9萬。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區境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活動。先秦屬息慎。漢晉屬夫餘之地。北魏屬勿吉。南北朝屬豆莫婁。隋朝屬黑水靺鞨。唐朝屬黑水都督府。遼代屬東京道女真鐵驪部。金屬上京會寧府。元朝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朝屬奴兒干都司塔山衛。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屬黑龍江將軍;雍正十二年(1734)設立呼蘭城;同治元年(1862)設呼蘭廳,駐呼蘭城;三年(1864)移駐巴彥蘇蘇)。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廳為呼蘭府,移駐呼蘭城,原廳治置巴彥州;於呼蘭副都統東境設置木蘭縣;其西境設置蘭西縣。

民國二年(1913)呼蘭府改呼蘭縣,次年6月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2月由省直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12月屬濱江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11月屬哈北專區。1949年屬松江省。1954年8月屬黑龍江省。1956年3月屬綏化專區。1958年8月劃入哈爾濱市。1959年樂業公社和對青山公社劃入道外區。1960年東方紅公社改稱西沈公社,長征公社改稱石人公社。1961年12月將樂業和對青山公社劃回。1965年6月,改屬松花江專區。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1983年9月劃入哈爾濱市,次年10月沈家鄉設鎮。1985年白奎鄉、二八鄉、石人鄉撤鄉設鎮。1995年8月方臺鄉、大用鄉撤鄉設鎮。1996年6月腰堡鄉、蓮花鄉撤鄉設鎮。1999年12月長嶺鄉、雙井兩鄉撤鄉設鎮。2001年2月利民鎮、腰堡鎮併入呼蘭鎮,西井鄉併入康金鎮,臺屯鄉併入樂業鄉,李家鄉併入對青鎮,並更名對青山鎮。2002年10月樂業鄉撤鄉設鎮。

2004年2月獲批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以原呼蘭縣(不含樂業鎮、對青山鎮)行政區域;同年10月設立呼蘭、蘭河、腰堡和利民4個街道。2009年11月,康金鎮、雙井鎮改設相應的街道。2010年1月增設建設路、學院路2個街道。2014年設立利業鎮,長嶺鎮、沈家鎮撤鎮建街道。2016年8月設裕民、裕田、裕強、蕭鄉、公園路5個街道。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呼蘭區地處松嫩平原南部,無山地丘陵,最高峰團山海拔189.5米;地勢大致東北高西南低;受河流影響,形成河谷、漫灘、階地等地貌。境內河湖眾多,主要有有松花江、呼蘭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這裡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嚴寒;年均氣溫3.3℃,年均降水量505.4毫米。

她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之一;有玉米、大豆、亞麻、油菜、烤煙等農產品;有元皮、玉石雕刻等特產。境內草原分佈廣,多分佈於松花江漫灘區;盛產防風、柴胡、瞿麥、仙鶴草等百餘種野生藥材;有建築用砂、沸石、泥炭等資源,沙資源較豐富。


松花江與呼蘭河相遇之處,黑龍江省鄒魯之鄉,哈爾濱市呼蘭區

這裡平原風光獨特,有東方巴黎聖母院之稱的天主教堂,亞洲之最的百年仙人掌,以及文廟、三光庵等宗教建築構築了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境內有現代女作家蕭紅故居、清真寺等古蹟,有金沙灘風景區、大頂子山溫泉水世界、呼蘭河口溼地保護區等景點。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蕭紅故居始建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呼蘭河口溼地保護區是松花江沿岸保存較完整、面積較大的沼澤溼地,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市溼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