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真的有個“龍”的“生物學父親”嗎

劉邦真的有個“龍”的“生物學父親”嗎

阿元

關於劉邦的身世,看到一種特別高科技的說法:劉邦是人獸雜交的品種,屬較早的轉基因產品。

這種說法吧源頭,來自司馬遷。

按《史記》的記載,漢高祖劉邦是個野種,沒有爸爸,起碼有的不是人間的爹。

雖然在《史記》裡說劉邦的老爸姓劉,名太公,但實際上這個爸爸身份是假的。關於劉邦的降生,《史記》裡是這麼說的: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劉邦的老媽也不是啥正經人,整天串門子。有一天串門串累了,就跑到一片沼澤地去玩,玩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著了。睡著了就開始做夢,在夢裡遇到一個神仙,老漂亮了。正當劉邦老媽在夢中對著神仙發情的時候,天空變的特別昏暗,又是打雷又是閃電四射的。正好劉邦的老爸劉大爺,看老婆出去這麼長時間還不回去,擔心給戴綠帽子啊,於是就出門去找。找到他老媽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這幅電閃雷鳴的景象。接下來,是劉邦老爸見證奇蹟的時刻。一條龍飛到了劉大媽的身上,一痛忙活之後(強姦還是通姦說不清楚),劉大媽懷孕了,生下來的兒子就是劉邦。

這個故事叫司馬遷講的懸懸乎乎的,實際過程相當的簡單,那就是劉邦是老媽被龍強姦,或者和龍通姦後生下來的,和他的老爸一點關係也沒有。

劉邦是龍的兒子,這一記馬屁可謂是相當的響亮。因為按著古代中國帝王是真龍天子的說法,劉邦天生就該當皇帝。

就因為司馬遷劉邦整成是龍強姦劉大媽,然後生出來的,結果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認為:司馬遷是在揭漢高祖劉邦的老底。

原因是劉邦是他老媽搞破鞋偷漢子生出來的,但司馬遷在《史記》裡不敢這麼說啊!怕漢武帝不僅割他的下邊,還會砍了他的上邊。咋辦呢?只能是用這種隱諱的方式來表示,用劉邦是他老媽被龍強姦了之後生出來的,以此暗示劉邦乃是個野種。

這種想法過於天真。它成立的基礎是建立在漢武帝,以及之後的所有西漢皇帝、大臣都是笨蛋,都是睜眼瞎,起碼比現在的某些磚家、叫獸(大家懂的)笨上一千多倍,打死也看不出來司馬遷的這種暗示,的基礎之上的。事實是,漢武帝之後的皇帝及大臣們,不可能都是笨蛋,司馬遷更不可能因為暗示劉邦是個雜種,把《史記》這本偉大的歷史著作推到被禁燬的地步。

要知道,司馬遷和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愛《史記》這部作品。為了完成這部作品,他在遭受宮刑之後,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兩重摺磨而痛苦的活著,就是為了能完成這部作品。所以你可以推斷司馬遷在《史記》中拍劉邦的馬屁,是為了讓這部作品能流傳於世,不至於讓漢武帝把它一把火燒了;但你肯定不能說他為了撥劉邦是私生子這個犟眼子,而讓這部作品不能誕生。

再有,商、周、秦這幾個王朝的老祖宗,肯定沒有得罪過司馬遷,他們的後人也沒有對司馬遷施以宮刑,但司馬遷通過講故事,成功的把他們的老祖宗也變成私生子,變成沒有爹的野種。

商王朝的老祖宗是帝嚳的後代。

帝嚳名叫高辛,早在十五歲時開始輔佐顓頊帝,三十歲接班。據說只要有風雨吹拂、日月照耀的地方,人們都服從他的教訓,於是他被尊稱為帝嚳(念酷)。

這位很酷的帝嚳也有不酷的事情,就是他的孩子都來路不明。據說他有四個老婆,其中掌門太太也就是大老婆,是踩了腳印懷了小孩子。

然後,他的二老婆又跑來給他講故事:她和兩個女伴去池塘洗澡,看見燕子從空中扔下了一隻鳥蛋。二老婆心裡琢磨,這不是天上掉餡餅了嗎?於是張大嘴巴接著,鳥蛋咕咚一聲,掉她肚子了,結果懷孕了。

果然是貪小便宜吃大虧啊!

雖然咱們看不著,但可以猜測得到,帝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老婆帶了綠帽子,肯定是勃然大怒。但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帝嚳居然再次放棄暴怒的權力和追究的興趣,既沒有離婚也沒有把老婆都打死,而是置之不理。於是,二老婆的孩子也被帝嚳養大,後來被人稱為“子契”——也可以管他叫鳥蛋之子子契。這個子契也叫契,他就是商人的祖先,也應該屬於聖人的行列。

而前邊說的帝嚳大老婆踩腳印生的,就是周王朝的老祖宗后稷。《周本紀》裡是這麼說的:“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

意思是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老媽叫姜原,也是個好奇寶寶。遠古社會也沒啥事可幹,既無街可逛,也沒有茶座可以聊天。姜原女士閒的實在無聊了,於是到野外瞎溜達,結果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腳印。如果是個現代女性,看到這麼大的,非人類的腳印,估計會想到外星人,肯定會被嚇的大聲尖叫並逃之夭夭。但原始狀態的人類相當的單純,看到大腳印光顧高興了,於是就把腳放裡頭比量了一下。這麼一比量,壞事了。姜原女士感覺肚子裡咕咚一下子,多了個東西。等過了十個月,居然生下了個小孩子。這孩子就是后稷。

和現在許多女孩子未婚生子或者偷情整出孩子之後,往往把孩子扔到廁所裡差不多(當然還有直接掐死的。這也證明母愛並沒有那麼偉大,有時在生存壓力以及輿論批判面前相當的脆弱),姜原女士對這個來歷不明的孩子也非常的討厭,於是就把他扔到了一條小衚衕裡。但奇蹟發生了,這個小孩子不但餓不死,連過路的牛啊、馬什麼的,都繞著走。姜原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先是想把這倒黴孩子扔到樹林裡喂狼,結果打獵的人太多沒有得逞;於是把這孩子又放到了水渠的冰上,我凍死你!

結果奇蹟再次發生,飛來了一大群鳥,有直接趴在冰上給孩子當墊子的,有蓋在孩子身上給他當被的。孩子不僅沒有凍著,反而在鳥群的呵護下睡的呼呼的,比在他老媽懷裡還自在。

姜原覺得這也太奇怪了,是不是老天爺不讓我扔這個孩子啊!於是就把孩子抱了回來,給他起名叫棄。意思是想扔但扔不掉的混蛋孩子。

棄長大了之後,被堯封為農業部長(農官),負責當時全國的農業生產,被稱為后稷。據說他是古代中國第一個開始種稷(小米)和麥的人,被尊為農耕生產的始祖。后稷以姬為姓,他的後代姬昌,就是周文王。

司馬遷把這麼多王朝的老祖宗都整成沒爹的孩子,不是對他們的侮辱,而是要提高他們的身份。這種現象《公羊傳》說的非常明白:“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還有許慎《說文解字》裡,關於“姓”字的解釋也說了:“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

把他們都說成是感天而生,是想告訴大家人家是奉天承運,按著老天爺的意思來到這個世界的,所以他們當帝王、當聖人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司馬遷拍劉邦是“感天而生”,理所當然應該當皇帝這個馬屁的時候,還是出了漏洞。他在拍前幾個王朝,比如夏商周啥的創始人是“感天而生”的馬屁的時候,拍的都是創始人的老祖宗,等拍到劉邦這兒的時候,卻直接拍到劉邦的身上。這樣的馬屁雖然把劉邦拍成了感天而生,拍成了龍的兒子,但也拍出了一個誤會。那就是劉邦實際上不是他老爸的兒子,而是他老媽偷情的產物,結果在劉邦的出身上抹上一個大大的黑點。

雖然劉邦是不是他老媽偷人的產物,只有他老媽知道。當然更大的可能是他老媽也不知道,除非她能做DNA鑑定,還得是在當地大面積地做。

那麼司馬遷為啥拍馬屁能拍出這麼大一個誤會呢?這不是因為不是司馬遷拍馬屁的功夫不到位,而是說明從劉邦往上數八輩老祖宗,實在是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所以司馬遷才不得不把這種“感天而生”的馬屁實實惠惠地拍到了劉邦的身上,硬生生把劉邦拍成了野種。

雖然有人根據《左氏春秋傳》的記載,說劉姓是從一個會養龍的人,叫堯的後代裡,一個叫劉累的那裡傳下來的。但實際上,劉累和劉邦真的沒有啥關係。

關於劉累的故事也是個神話傳說:說夏代的孔甲被天帝所看重,賞給他四條龍。孔甲沒有找著以養龍為生的氏族,那些龍都不吃飯,差一點兒就要餓死了。這時候有個唐堯的後人叫劉累的,會喂龍,於是夏後(不是孔甲的王后,而是夏王的意思。後在夏代是最高統治者的意思。)非常高興,賜給他御龍的姓氏。結果劉累,實際應該叫御龍累了,養龍的水平也不咋地兒,把一條龍給養死了。養死了他也沒有向上報告,而是悄悄地把龍肉給醃了,送給夏後吃。龍肉好吃啊,不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嗎?這夏後一吃龍肉,太好吃了,吃了還想吃,但劉累(應該是御龍累)不敢把那些龍都殺了,於是就給嚇跑了。跑了之後也不敢姓御龍了,更不敢姓劉,最後姓的是範,這也是範這個姓的起源之一。

(《左氏春秋傳》: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姓(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飧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範氏其後也。)

故事玄幻了一點,但說的非常明白,劉累不可能是劉邦的老祖宗。第一他已經被改姓了,姓御龍;第二他逃跑之後,御龍也不敢姓了,也是改姓範了。所以,劉累咋也算不上劉邦的老祖宗。

而且現在關於劉姓的來歷,比較被人認可的說法之一,是“劉”字來自“斧鉞”的解釋。也就是說劉姓一族可能是砍柴的出身,或者是鐵匠專門生產斧頭的,反正他家族的起源和斧頭有很大關係。

老劉家最早可能是砍柴的出身,或者是造斧頭的鐵匠,這種社會地位很符合劉邦父母家的情況。劉邦的父母,是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能證明這一點的是他們連個名都沒有,更不要說字了。以致於善於拍馬屁的司馬遷也只能是稱他們為劉大爺(太公)劉大媽(劉媼),而拍不出別的花樣來。

證明劉邦真的是他爹的親兒子的另一個理由,就是他和老爸的感情真心不錯。

劉邦當皇帝之後,每五天一次去看老爺子,到那早請示晚彙報的,而且一見著老爺子就磕頭。他的大臣們不幹了,說你是皇帝啊,你爸也是你的臣子,你咋能跟臣子磕頭呢?這不合規距,你以後可不能再給你爹磕頭了。但劉邦孝順啊,對老爹是真好,非要磕不可。咋辦呢?乾脆封老爸為太上皇帝。這下大臣們沒有啥說的了,你劉邦願意磕頭就磕吧,反正是你們家裡的事,俺們也管不了。

(語見《史記太祖本紀》: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擁篲,迎門卻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

如果劉邦真的是個野種,還是被他爸劉大爺知道的野種,想來劉大爺對小時候的劉邦肯定好不了,弄不好是非打即罵的。而且如果連司馬遷都知道劉邦是野種的話,劉邦自個兒肯定知道。以劉邦的孝順勁,鬧不好當了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親爹。

而且按《史記》的記載,劉邦年輕的時候沒少被老爸嘮叨,說他不成器,不如二哥劉仲會種地。如果劉邦真的是野種,那麼他老爸巴不得他成流氓呢,還會管他是否有出息嗎?

(語見: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再有,劉邦對他的幾個哥哥也都不錯,把二哥還有個弟弟都封了王。而之所以沒有封他大哥的孩子劉信(可能這時候他大哥已死)為王,是因為劉邦年輕的時候,不務正業啊,老想玩黑社會,經常帶著他的狐朋狗友到大哥家蹭吃蹭喝。有一次他的大嫂實在是煩了,當然也可能是叫劉邦快給吃窮了,吃怕了。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拿個飯勺子開始敲鍋沿,意思是沒有飯吃了,你們趕快滾蛋吧!

就因為這事,劉邦恨他大嫂一輩子,連小侄劉信也一起恨。得了天下之後,就是不封劉信為王。劉大爺心疼大孫子啊,就為他求情。劉邦看在老爹的面子上,封劉信為“羹頡侯”。

這個頡,音戛,意思是飯鏟子刮鍋發出的聲音。羹就是飯。羹頡就是飯沒有了敲鍋沿的意思,讓劉信記住,不封你王得怨你老媽,誰讓她當初不給我做飯呢?(事見《史記楚元王世家》)

從劉邦到底沒有封他大侄子為王的事可以看得出來,劉邦是個相當小心眼的人。如果他是劉家的野種,那麼他的兄弟肯定瞧不起他,他也肯定不會給他們啥好果子吃。別說封他們為王了,估計砍了他們都有可能。

所以,劉邦之所以有個“龍”的“生物學父親”,不過是司馬遷美化劉邦的一記馬屁。

劉邦,確實不是雜種,更不是野種……

劉邦真的有個“龍”的“生物學父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