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亞馬遜:鳥趣

野性亞馬遜:鳥趣

野性亞馬遜:鳥趣

亞馬遜是鳥的王國,這裡棲息著數千種鳥類,而且它們中的許多色彩斑斕,習性奇異,充滿了情趣。在亞馬遜熱帶雨林做生態學研究和考察期間,我“結識”了這個鳥類王國中的不少成員,關於它們的故事迄今還記憶猶新。

野性亞馬遜:鳥趣

蜂鳥

全世界約有600種蜂鳥,其中大多數種類生活在南美熱帶雨林。不知是哪位自然學家賦予這些小精靈這麼恰如其分的名字,小型的蜂鳥真的微縮得象只蜜蜂,懸飛時翅膀發出嗡嗡的蜂鳴。

另外,蜂鳥無與倫比的“絕技”是它們既能向前後左右飛,又能在空中懸停。它們這種超群本領得益於其特殊的肌肉組織和翅膀結構:蜂鳥胸肌相對大小為鳥類之冠,振動翅膀能力很強;而且一般的鳥只能運動翅膀近端的肌肉卻不能操縱其遠端部分,但在蜂鳥則是二者兼用。

野性亞馬遜:鳥趣

蜂鳥家族的成員大都披著漂亮的羽毛,在陽光下發出五顏六色的光澤。有的蜂鳥拖著長長的尾巴,懸飛時尾羽不停地划著圈兒;還有的頜下嵌著羽毛,好似扎著飄逸的綵帶。我們生態站附近最常見的一種蜂鳥身體為藍色,前胸鑲著一塊寶石綠,在陽光照耀下奕奕閃光。

不過,也的確有些種類色澤黯淡,這樣的蜂鳥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下層,在陰暗的環境下,這些蜂鳥不易被天敵發現。

為蜂鳥拍照有時頗需要費一番心思。有一次,我的閃光燈忽然“罷工”了,這意味著無法再在昏暗的林下使用長焦鏡頭。為了拍到長喙蜂鳥入巢的情景,我做了個冒險的嘗試:在有兩隻幼雛的巢前支起三腳架,使用標準鏡頭捕捉蜂鳥入巢的瞬間。

野性亞馬遜:鳥趣

一切準備就緒,我耐心地等待。終於,蜂鳥飛來了,它發現“家”門前出現了陌生的“龐然大物”,發出驚恐的尖叫聲,圍著相機和我轉了兩圈便一溜煙飛走了。

我繼續“守株待兔”,大約十分鐘後,蜂鳥回來了,依舊是故戲重演。又過了6-7分鐘,它再次飛來,圍著我和相機轉了兩圈便落在巢附近的樹枝上,似乎慢條斯理地理著羽毛。我屏住呼吸,右手緊握快門線。忽然,蜂鳥倏地又飛走了,我剛要鬆口氣,誰知它竟從不知什麼地方閃電般出現在巢前。我毫不怠慢,猛地按下快門。“卡拉”一響,蜂鳥驚叫著躥進了密林。

我默默地祈禱,但願它不會一去不復返。一會兒,蜂鳥倏地又懸在巢前。我再次按下快門,它又驚飛了,但轉瞬間再次飛來,而且這一次競不顧一切地撲到巢上。我狠狠心又按下快門,它驚恐地紮起翅膀,但畢竟沒有飛走。

我不再動一動,止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靜靜地看著它將食物吐到幼雛嘴裡。它是冒著自身生命的危險哺育幼雛!終於,母鳥喂完食後輕快地飛走了,我也悄悄地離去。第二天清晨,我又去看那鳥巢,兩個幼雛安然地臥在巢中,我長長地鬆了口氣。

金剛鸚鵡

野性亞馬遜:鳥趣

在我國乃至全球各地,人工餵養的鸚鵡都因其美麗的羽色和會學舌的嘴而成為籠中寵物。南美熱帶雨林裡的鸚鵡則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裡:它們或者瀟灑驕傲地翱翔在蔚藍的天空,或者靈巧自如地穿行在茂密的林間。第一次在叢林裡看到這些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鳥,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造物主如何把它們一個個塑造的如此光彩奪目、完美無暇!

野性亞馬遜:鳥趣

在鸚鵡家族中,金剛鸚鵡是體型最大的一個屬,包括三個種,其中紅色金剛鸚鵡分佈範圍最廣。這種鸚鵡通體紅色,僅喙和兩頰為白色,雙翅的前緣呈天藍色,遠遠望去,彷彿一團火焰在熠熠燃燒。

傳說金剛鸚鵡壽命可達50年,而且喙的力氣極大。森林中許多棕櫚樹上掛著碩大的果,通常這些果實的種皮極其堅硬,人用錘子也很難砸碎;而金剛鸚鵡卻能輕巧地用嘴將其外皮碾開,吃到種子。

當地土著撒拉馬乾人曾給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歐洲白人入侵南美時,曾有士兵開槍射擊一對金剛鸚鵡,其中的一隻砰然落地,另一隻飛走了;過了一會兒,正當這個士兵手拎獵物沾沾自喜時,遁去的金剛鸚鵡突然從天而降,先是一口啄瞎了射擊者的眼睛,然後用喙將掉落地上的雙筒獵槍擰成了鐵麻花。

對於土著人的傳說,我一般不敢貿然相信,因為其中常常夾雜著這些善良民族的美好願望。不過這個故事從側面說明了金剛鸚鵡在土著人心目中是個大力士。

野性亞馬遜:鳥趣

石雞

達爾文因觀察到許多種鳥兩性形體和羽色的差異而創立了性選擇學說。這樣的兩性差異淋漓盡致地體現在石雞上,這種鳥的雄性呈光彩奪目的橙黃色,頭頂扇形冠羽;雌性則是暗淡的灰紫,也沒有特殊的修飾。

像許多雌雄異形的鳥一樣,石雞有求偶炫耀行為。每天清晨和傍晚,十幾只甚至幾十只雄性石雞聚在雨林裡固定的幾塊被打掃的乾乾淨淨的空地上,生態學者稱之為“婚場”。如果婚場附近沒有雌性,雄鳥便棲息在樹枝上極有耐性地等待著,偶爾發出尖尖的叫聲,彷彿是在呼喚雌性。

一旦有雌鳥前來造訪,雄性則尖叫著爭先恐後撲向空地,眼睛緊盯著雌性,一下下拍打翅膀,同時將冠羽緩緩地側向雌性以便使其看清自己的輪廓和漂亮的羽毛;不知是擔心雌性的注意力不夠集中還是空地無法容納所有的競爭者,雄鳥落地幾秒鐘後又飛躍起來,兩隻腳橫抓住空地旁邊小樹的莖幹,身體水平地懸掛著,眼睛依然盯著雌鳥,隨即又再次跳到空地上。如此你來我往,頻頻地跳躍不停。雌鳥似乎不易被打動,漫不經心地在樹枝上梳理羽毛,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地不辭而別,撇下一個個痴情的雄鳥。

野性亞馬遜:鳥趣

一般來說,雌鳥需要多次飛臨婚場才能最終選中情鳥,一旦有情鳥成為眷屬,兩隻石雞便飛到秘密的地方“成家立業”。石雞的巢是以泥土混合草梗築在石洞的內壁上,它們的名字亦源於此

可以說,人類迄今尚不十分了解石雞的婚配製度及其繁殖行為,比如說雌性是否光顧不同的婚場以及雌鳥是否始終使用同一個婚場,等等。不過最新研究表明,

石雞的求偶行為與光有直接的關係:雌性總是在光照最適中時飛抵婚場,在這種光強下,雄性羽毛的豔麗被反射得最充分

音樂鳥

亞馬遜叢林裡有種鳥名為音樂鳥,它的個頭差不多麻雀般大小,也是棕色,外表看上去沒什麼出奇的地方。但這種鳥的無與倫比之處是具有天生麗質的好嗓子,鳴唱起來餘音嫋嫋、婉轉悠揚。

我曾為它們業餘地標記了一下譜曲,大致為C調的5113165655132。不過,不知是過於謙虛還是膽子太小,這些“歌手”拒不接受“歌迷”的接近,只要有人稍微靠攏,音樂鳥就會急匆匆地遠走高飛,因此我們常常是隻聞其聲,難見其蹤。

野性亞馬遜:鳥趣

根據達爾聞的性選擇理論,鳥類許多"出奇"的特徵,如豔麗的羽色或富有特徵的身體結構,都是異性長期定向選擇的結果。我由此聯想,如果音樂鳥美妙的歌喉也是這樣進化來的話,那麼它們或許也會有雄性求偶炫耀時群聚在一起時的“同臺演出”,倘若真是如此,那麼雄性音樂鳥的“擂臺賽”無疑應該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大自然音樂會。

遺憾的是我在森林裡聽到過許多動物的大合唱:比如粗獷的吼猴大合唱,刺耳的噪蟬大合唱,無休無止的青蛙大合唱,可唯獨沒能聽到這期盼已久的音樂鳥大合唱。

巨嘴鳥

野性亞馬遜:鳥趣

南美有一類鳥被稱為巨嘴鳥,有幾十種,其共同特性是鳥的喙長相當於身體的三分之一。許多讀者一定會以為這樣的嘴很笨重,其實不然,它們在樹叢間飛來飛去、大嘴一張一合銜食水果時靈巧得很。

這是因為巨嘴鳥的嘴骨構造很特別,它不是一個緻密的實體:嘴的外面僅僅是一層薄薄的硬殼,中間貫穿著極纖細、多孔隙的海綿狀骨質組織,其間充滿空氣,所以不會給巨嘴鳥的生活造成壓力。

大多數種類的巨嘴鳥色澤豔麗,這不僅反映在其斑斕的羽色上,也體現在它們多彩的大嘴上。有一種巨嘴鳥喙尖呈殷紅色,大嘴的上半部分為黃色,下半部分則是蔚藍色。再配上橙黃的胸脯、漆黑的背部以及眼睛四周天藍的一個羽毛圓圈,真構成一幅多彩而又協調的水墨畫。

巨嘴鳥主要以果實、種子和昆蟲為食。有人曾經這樣描述巨嘴鳥奇特的進食習慣:它吃東西時先用嘴尖把食物啄在一起,然後仰起脖子把食物向上拋起,再張開大嘴,準確地將食物接入喉嚨。不過在原始叢林裡,我是從未見過這種遊戲式的進食行為。

根據我的觀察,每次大嘴鳥取食水果時總是將喙尖高高地翹起,這大概是為了讓水果滾入喉嚨,否則,真不知道它們如何將進了嘴裡的水果吞到肚子裡。

巨嘴鳥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吞食許多水果,然後將種子排洩到它們飛及的地方,所以它們可算是植物種子的傳播能手。

禿鷲

野性亞馬遜:鳥趣

禿鷲是猛禽中體型最大的鳥類家族,常被人們稱為“百鳥之王”。而分佈在南美的天皇禿鷲翼展可達3-4米,可謂猛禽中的龐然大物。天皇禿鷲的外貌很醜:頭部和莖部裸露,只被有錦羽,雄性禿鷲還長著鮮紅的肉冠和肉垂。

天皇禿鷲可以長時間地在天空盤旋,飛行高度達幾千米。因為它們外貌醜陋、體型大、腳力強,當地人便為想象出許多傳奇的故事,比如禿鷲抓小孩等等。其實,這類猛禽通常只吃腐肉,不主動進攻活的動物

我們生態站一位年輕的鳥類學者曾經做過有趣的實驗:他首先赤身裸體地躺在烈日下的裸山上,兩小時過去了,沒有一隻禿鷲出現在視野內。他隨後打開幾筒牛肉罐頭倒在軀體四周,然後再躺下;不一會兒,幾隻禿鷲便開始在天空盤旋,而且逐漸地越飛越低,數量也越來越多;最後,幾隻禿鷲竟翩翩落在離他不遠處的岩石上並一步一步朝他走來。他擔心真的發生不該發生的事,便猛地坐起來揮動雙臂,禿鷲也慌忙飛走了。

每每在亞馬遜森林裡看到形形色色、絢麗異常的鳥,我就漫無邊際地想,如果大自然中的生命果真是由上帝創造的話,那麼上帝肯定是個天才的畫家,將筆下的鳥個個描繪得色彩斑斕;其次,“他”應該是個天才的作曲家,給不同的鳥配上各具特色的歌喉;當然,“他”還必須是個天才的想象家,為每種鳥設計出代表其物種特性的行為,包括捕食與反捕食對策、領域利用模式、繁育後代的方法、等等。一句話,上帝一定是個全才。

倘若真是如此,上帝也是夠辛苦的啦!

張樹義

我國第一個到南美亞馬遜熱帶雨林進行野外研究與考察的生態學者。1990-1994年在法國居里大學留學期間,他曾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位於法屬圭亞那原始森林裡的努裡格(Nouragues)生態站工作19個月,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本文是張樹義教授講述的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親身經歷。

野性亞馬遜:鳥趣

——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