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慶:幸福園小區的“老黃牛”

吳永慶:幸福園小區的“老黃牛”

核心提示:吳永慶,95歲。有60年黨齡的他,是一頭“老黃牛”,退休前在工作上默默無聞、兢兢業業;退休後發揮餘熱、任勞任怨,主動擔起小區的自治工作,發起併成立業主委員會,把一個曾經無人繳納物業費的又髒又亂小區治理成物業費繳納率100%的和諧小區。他所倡導的“鄰居好”理念,在幸福園小區蔚然成風,更成為城市文明的一股力量。

  愛崗敬業,聽從組織安排

  身姿挺拔,面色紅潤,耳不背、眼不花、少許發白,能一口氣輕輕鬆鬆從一樓走上四樓……11月5日上午,屯溪區上新社區幸福園小區,當一身運動裝束的吳老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根本不會相信這是一位95歲高齡的老人。

  吳老名叫吳永慶,1925年出生於揚州。1951年,皖南人民銀行(安徽省人民銀行前身)招考,200多人報名、錄取20名,他考試成績排第七。這改變了吳永慶的人生軌跡,他從揚州一家錢莊的臨時工成為皖南人民銀行的正式職員,也讓他戶口從揚州落到了徽州。

  入職不久,皖南人民銀行與皖北人民銀行合併為安徽省人民銀行,總部從蕪湖遷到合肥,吳永慶被分到了安徽最小的縣行——石埭縣(今石臺)支行。1959年,石埭縣與太平縣合署辦公,吳永慶又被調往人行太平縣支行。之後10多年,工作上兢兢業業的他服從組織決定,離開了他熱愛的金融系統,先後被抽調至太平縣委財貿部工作,擔任過太平縣委辦公室主任、太平縣委書記秘書、徽州行署農業局政工組組長,1971年、55歲的他又重回到人行即今天的中國人民銀行黃山市分行工作。

  “出走半生,回來依舊少年”,回到人行的吳永慶滿腔熱血投入工作,到了60歲退休年齡,行裡不放,復又返聘,一直幹到65歲才正式離開崗位。

  發揮餘熱,促進小區整治

  1997年,吳老搬到現在居住的幸福園小區。這裡原本是黃山市人行和工行的員工宿舍樓,由於物管不規範,小區成了無人管理的髒亂差小區。

  面對垃圾遍地、汙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小區,吳永慶很著急。

  “我寫了一個倡議書,呼籲業主自覺將垃圾扔到垃圾桶裡,可沒有人響應。”吳永慶說,一開始很難,很多人說他多管閒事。於是他就自己帶頭清運垃圾。小區的人看到了,有些人漸漸心有歉疚有了改變,可亂扔垃圾現象依然普遍。

  一個小區的垃圾,靠一個80多歲的老人來清理肯定不行。於是吳永慶和小區的另兩名業主鳳躍華、鄭克華商量,積極促成業主自治委員會的成立,推動小區管理步入正軌。2012年,在上新社區的支持下,人行和工行宿舍改名“幸福園小區”,吳永慶的三人業委會本著精打細算的原則,按照每戶每月20元物業費的標準徵收物業費,全小區84戶居民,每戶每年240元物業費,全年共計20160元,聘請一名保安兼保潔,每月1300元,全年需15600元,剩下的作為小區垃圾箱、掃帚、燈泡等硬件設施的維修費用。

  儘管物業費很低,但是徵收工作依然困難重重。收取物業費是小區正常運轉的根本,為此吳永慶踏破了腳皮、磨破了嘴皮,一次不行,兩次、三次、四次;一天不行,就二天、三天、四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84戶業主有83戶繳費了。還有一戶好說歹說就是不交,社區也沒辦法,最後通過法院起訴得以解決。當年的物業費收繳率達到了100%,這在整個屯溪的老舊小區中首屈一指。

  硬件環境得到整治了,“軟件”也得跟上,要打破“門對門、不認人”的鄰里冷漠。為此,吳老在小區內倡導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近鄰賽遠親,人們皆知道……遇有急難事,援手處理掉。人人講友善,愛幼也尊老……”這是他自己創作的“鄰里好”歌謠,從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句祝福開始,倡導人們做以禮相交、以誠相待的黃山好鄰居,樹立幸福園小區和睦相處的文明鄰里觀。

  撫今追昔,甘願繼續奉獻

  在吳老的家中,有4本厚厚的相冊,家庭的、親友的、工作的,吳老都分得很仔細。沒事的時候,他會翻翻相冊,回憶他所走過的近一個世紀的時光。

  老人說自己出生於舊時代,吃過各種苦,見過很多事,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也感受到了黃山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能生活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他倍感知足。雖然已經老了,但只要能為社區、為社會做點事,內心就是快樂的。

  黃山市人大代表、長期在上新社區從事基層黨務工作的姬臣告訴記者:“吳永慶同志雖然已經95歲高齡,但初心不改、奮鬥不息,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絲毫不減,甘於奉獻,樂於助人,心繫集體,牢記使命,可以說是‘發已白,志更堅’。這位平凡普通的社區老黨員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動展現了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情的文明新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