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后,“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一句话刷爆了朋友圈,电影也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它勾起了大家对校园霸凌事件的回忆和关注,让我们意识到校园霸凌离我们并不远。

电影中周冬雨饰演高三学生陈念,易烊千玺饰演社会混混小北,两人的交集从陈念救了被殴打的小北开始。《少年的你》没有空喊口号说校园霸凌带给人的伤害有多大,而是让观众代入陈念的角色观影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陈念因目睹胡小蝶自杀,成了魏莱三人组的霸凌对象。陈念心中清楚,胡小蝶自杀与魏莱等人脱不了关系,可她只想安稳渡过高考。但事不如人愿,胡小蝶消失后,陈念成了被欺凌的对象,影片就从陈念开始被欺负讲起。

陈念被欺负之后,生活开始变得压抑、痛苦、煎熬,只有在小北保护她,陪着她的时候才有安全感。她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校园霸凌带给人的伤害是长久且无法抹掉的。

《少年的你》讨论的是校园霸凌事件对经历此事少年们的影响,但想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是,受害者得不到保护,是因为人的从众心理导致受害者被孤立,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孩子的三观不健全。

一、受害者得不到保护,他们只想熬过去,逃进大人的世界

想长大的孩子是不幸福的,他们拼命的想长大,想逃进成年人的世界,却没有人告诉他们成长本身就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

影片里的陈念就是一个拼命想长大的少年,因为她现在的生活不够幸福,魏莱等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她们往陈念凳子上倒红墨水,体育课上孤立她、用球打她,陈念反抗她们,却被魏莱推下楼梯,周围都是围观看热闹的人,没有人愿意帮她。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陈念认为高考结束就是长大成人,不会再被欺负了,但长大的过程太煎熬了,没有人能够帮助她。

最初,陈念被欺负时,她向老师求助过,但魏莱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成绩优异家境条件好,老师并没有重视陈念反映的问题。之后她对警察说,胡小蝶自杀与魏莱对她的霸凌有关,但警察认为没有直接证据,放了魏莱三人,使她们更加怨恨陈念,对陈念的霸凌一日比一日严重。

最后,陈念把自己藏进壳里,不再信任其他人且充满防备,只信任小北。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陈念不信警察会保护她,是因为郑易说了保护她却没做到。她被魏莱围堵时,她给郑易打电话被拒接,她躲进垃圾箱后,又差点因为郑易打来的电话被魏莱发现。

她信任小北,是因为小北说了要保护她,就一直保护她不受欺负,让她过上了短暂的平静生活。

现实中像陈念这样受到校园霸凌的人不是少数。河南禹州7岁女孩眼睛被强塞小纸片;甘肃天水2位女生被罚跪扇耳光;澳洲15岁小女孩因汗毛太浓密遭到男同学欺凌,被推倒在地并吐口水。我们每隔几个月就会看到这样的校园霸凌事件爆出,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校园霸凌正在发生。

有些施暴者的家长会用“孩子还小”“孩子不懂事”作借口;有些旁观者会认为,这只是过去发生的“小事”;有些参与者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小玩笑”,但他们的行为却严重伤害了他人。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对于受害者来说,他们的青春不美好,充满痛苦的回忆,他们能做的就是熬过去,熬过这段痛苦的青春,渴望快些长大。

对于受过伤害且熬过去的人来说,事情会过去,未来可以期待,但伤害无法抹掉。对于走不出来的人说,生活没有美好可言,让人看不到希望,让人绝望。

二、人的从众心理导致受害者被孤立

心理学上对从众心理的解释是,个人受到外界群体行为的影响,不知不觉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简单来说就是“随大流”。

人之所以“随大流”的原因是害怕被孤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进入某一个团队,就像是我们上学时会以成绩好坏划分团体,前排的好学生和后排的差生是两个基本不会交流的群体。

同样的,校园霸凌也会分群体,《少年的你》中魏莱和跟班是霸凌者团体,陈念的其他同学是旁观者群体,而陈念就是被欺负的个体。

霸凌事件发生时,只有受害者会被孤立寻求不到帮助。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影片中胡小蝶被欺负时,她是被孤立的那个人,没有人为她说话,大家都在充当冷漠的旁观者。胡小蝶无法再忍受魏莱的欺凌,她选择用死亡结束痛苦的生活。之后,陈念成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但等魏莱欺负不了陈念时,魏莱身边的跟班就成了被欺负的对象。

跟班被欺负后,哭着对陈念说了一句话:“我以为我讨好她们就不会被欺负,为什么还会选我啊?”

因为她们需要联合,有时被孤立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们需要有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所以才会孤立你,如果没有你,那他们也会选择另一个人。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想要博得关注,自己曾被欺负过,误以为欺负别人的行为只是“小打小闹”,这都是霸凌者出现的原因。当他们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家长的不重视,学校的忽视,旁观者的沉默,导致了他们开始变本加厉。时间一久,他们更会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而一些旁观者也会跟着做欺负别人的“小事”。

“小事”继续发酿,变得严重成了大事,就出现了恶劣且影响不好的的霸凌事件,他们认为的“小事”就变成影响别人的一辈子的大事了。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这世上最大的恶就是作恶不自知,旁观者还为其找借口,小孩不懂事,他们是无心之举,但恶就是恶,借口只是让别人不再追究的说辞,并不能成为你欺负别人的理由。

三、校园霸凌事件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孩子为什么会做恶,那是大人的忽略和纵容。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才导致了孩子不能树立正确的行为认知。

电影《少年的你》中父母这一身份是很少出现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不管,是深爱着却不能陪伴,孩子是缺少爱和陪伴的。

魏莱之所以不害怕警察,作恶也不会愧疚,是因为家庭带给她的观念是,结果好就行,过程不重要,用钱就可以解决的事算不上大事。在整部影片中,魏莱只有过一次害怕,就是她们欺负陈念的视频成了警察需要的证据,她害怕父亲不和她说话的冷暴力惩罚方式。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在魏莱的成长过程中,她缺少父母的真心关爱,父母都把她当成工具,她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但她父亲把她当成炫耀的工具,她母亲把她当成讨好丈夫的工具。这样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是,魏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他人眼中的恶魔。

陈念母亲爱她,但为了赚钱不能陪在她身边,她教会陈念的就是忍着,要考上北京啊。陈念母亲为了躲债离开她,还对陈念说:“你是个小孩子,他们能够拿你怎么样。”却不知道她的行为导致女儿在学校被排挤,陈念母亲的照片被追债的人贴在墙上,发在网上,同学带有异样的眼光看她。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但陈念的母亲没有察觉到女儿的痛苦,陈念不仅不能寻求母亲的安慰,还要忍着哭强装一切很好,反过来安慰母亲。陈念母亲的懦弱没有担当,逼着陈念必须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小北是被母亲抛弃的孩子,没人能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13岁的孩子,无亲无故,要怎样养活自己?他只能混社会,和别人一起讨债,他只会以武力解决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活下去。

豆瓣8.4《少年的你》刺痛无数人,被霸凌的时刻会过去但伤害不会

魏莱、陈念、小北的父母都是失责的,他们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不对或者说更爱自己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忽视、放纵,导致孩子三观未树立起来,使他们在歪路上越走越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言行举止、处事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不是玩具或宠物,不是想起来看几眼关心一下就成的。孩子没有权利选择父母,但父母若没做好当父母的心理准备,有权利选择暂时不生孩子。

影片中的他们,无论是受害者陈念还是欺凌者魏莱,他们的父母都没尽到应尽的责任,好好保护教育他们,他们的不幸与父母脱不了关系。

现实中,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伤害与被伤害一直都有,但最令孩子伤心和失望的不是被欺负,而是成年人的忽视,事后也许还会有人说,你要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

但只有受过伤害的人才懂,我们并不想感谢他们,我们要感谢的是那个坚强熬过来的自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时有多痛苦多难过。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要成为冷漠的旁观者,有时沉默的旁观也会成为一种纵容和罪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