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雙招雙引”結碩果,項目建設再提速

幾天前,高新區召開了一場招商項目研討會。研討會上,商務、經貿、財政、國土等部門代表以及第三方機構顧問聯合對最近的招商引資項目和新增資項目進行審查評估。

  這樣的研討會,高新區每半個月召開一次。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郭志剛說:“研討會起到了項目過濾器的作用,過濾掉一些‘兩低三高’項目以及一些不符合產業規劃,不符合新舊動能轉換的項目,留下的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畝均貢獻高的優質項目。”

  宕開一筆見新境,一幅書寫著“雙招雙引”速度與激情的畫卷正在水城大地上徐徐展開。中化集團與魯西集團全面合作,未來三年投資120億元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和化工裝備生產基地;華潤集團生物醫藥產業園和萬象匯綜合體項目落戶聊城……今年,我市舉辦了“江北水城”雙招雙引大會、京杭運河文旅大會等活動,開展了“千企招商大走訪”,1—10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9億元,省“十強”產業內資項目到位資金高出去年全年32%。

  今年,我市每月召開縣委書記座談會調度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等進展情況,加快項目建設的步伐。今年一季度,我市開工過億元重點項目只有15個,在全省倒數第一;而二、三季度則分別新開工63個和74個,躍居全省第二。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加快項目落地和建設機制創新。我市對制約開工問題逐個剖析原因、跟蹤破解,一季度全市因土地問題無法開工的104個項目只剩5個,因資金問題無法開工的28個項目已全部解決。

  日前,投資6.5億元的希傑九期核苷酸項目投入試生產。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廣平介紹:“企業一入駐,我們就給希傑集團規劃了1000畝產業園,在土地資源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我們預留了400畝土地,為企業留足發展空間,為儘快上項目奠定基礎。”

  廠區需要鋪設一條通達至希傑電廠的燃氣管道,沿途施工涉及多家企業,開發區專班工作人員盯在現場,協調企業、溝通市政,最短時間內完成沿線施工,保證管網配套達到項目要求。最終,項目從簽約到試生產只用了不到11個月。

  像這樣開工速度的項目,在聊城還有很多。按照全市八大主導產業分工,我市成立市領導牽頭,規劃、發改、經信、土地、環保、安全生產等部門組成的8個專班,集中攻堅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專班人員推行“一線工作法”,工作日到項目現場辦公,合力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卡脖子”問題。

  我市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八大領域劃轉集中率達到93.9%;企業開辦實現24小時內辦結,最快2小時辦結;社會投資工業項目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施工建設,審批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實現“拿地即開工”;聘請35名改革義務監督員,及時反饋營商環境突出問題;設立3.5億元應急轉貸基金,幫助50家企業還貸續貸6.5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限額80.59億元,比上年增加51%。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宏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