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派的表演風格,讓越劇的節奏優美舒展

藝精品高尹桂芳越劇界的人士皆喜稱尹桂芳為尹大姐,這是為什麼呢?範瑞娟意味深長地說:“

尹桂芳是我們十姐妹中年紀最大的一個,她為人熱情,心地善良,藝精品高,人緣又好,我們這樣稱呼她,除了尊敬外,還帶有一種親切感。”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生於1919年,在半個多世紀漫長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革新、創造,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尹派”藝術。“尹派”表演風格樸實逼真、高雅不俗,所表現的人物樸實而不呆板,瀟灑而不輕浮,儒雅而不遷腐。以聲色和速度的變化來刻劃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節奏優美舒展、明快流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為越劇的主要小生流派之一。

尹派的表演風格,讓越劇的節奏優美舒展

越劇

尹桂芳在數十年的舞臺實踐中塑造了眾多各具特色的小生形象,如《沙漠王子》中的羅蘭王子、《浪蕩子》中的金育青、《何文秀》中的何文秀、《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等,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京昆表演藝術家俞振飛,在芳華越劇團建立四十週年之際,贈尹桂芳一首七絕: “規折矩回有正途,含光斂採格清腴。偶然落筆黃庭現,笑煞凡夫嗜墨豬。”俞老謂:“戲曲表演之身段動作,寧煉毋冗,寧潔勿濫,寧自然毋矯飾,寧樸實毋華靡。”凡為高手,必於繁簡濃:淡間,斟酌審慎,以傳神為指歸;否則濃鹽赤醬,難免書家所謂墨豬之讜。

尹派的表演風格,讓越劇的節奏優美舒展

紅樓夢

尹派表演含而不露,動而不煩,斯乃深得劇藝真諦。願以此旨,告之後學,俾芳華薪傳,繩繩相繼。言簡意賅地為尹派藝術作了高度評價。由徐進編劇,陳鵬導演。其中有個“嘆鐘點”唱段,長達一百十六句,敘述一個青年沉湎在十里洋場墮落成乞丐的往事,很受觀眾的歡迎。可是經過十年動亂,作者連這個唱段的手稿也無存了。1981年,已半身癱瘓的尹桂芳與作曲連波、琴師李子川一起,根據《芳華特刊》“嘆鐘點”的唱詞,一面回憶一面哼,一面拉琴,一面記譜,終於把《浪蕩子●嘆鐘點》這個膾炙人口的唱段整理出來了。

尹派的表演風格,讓越劇的節奏優美舒展

這個唱段,經尹桂芳精心指導,由著名青年演員趙志剛演唱,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又經電臺播放,傳人千家萬戶,有些越劇老觀眾,紛紛要求恢復上演《浪蕩子》全劇。著名劇作家徐進,根據僅存的劇情簡介,重新編寫了劇本,由上海越劇院三團排演。原來尹桂芳飾的金育青一角,由趙志剛扮演。尹桂芳無論颳風下雨,總是坐著輪椅,由家人推著,趕到排練場,進行輔導。該劇終於上演了。當趙志剛飾演的金育青在黃浦江邊,一口氣唱完一百 十六句的“嘆鐘點”後,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讚賞趙志剛的演唱,又是對尹派唱腔藝術的讚揚。

尹派的表演風格,讓越劇的節奏優美舒展

黃浦江

一個唱段,救活了一個劇目,在越劇觀眾中傳為美談。尹派唱腔之所以有這樣十分誘人的藝術魅力,因為它純樸雋永,低迴流暢,深沉灑脫,易於傳唱。觀眾認為它有圓、潤、糯的三大特點,所以四十餘年來,風靡越壇,經久不衰。馳譽藝壇的芳華越劇團,由尹桂芳和竺水招等在1946年創建於上海。接著,進行了全面的藝術改革,建立了嚴格的導演制和排練制,並“以新的劇本、新的意識、新的技巧配合著新的舞臺條件,呈現在觀眾面前”,上演了《浪蕩子》著名的劇目。她們還建立了以徐進、野鶴、鍾泯等參加的劇務部,組織了強大的演員陣容,有竺水招、吳小樓、焦月娥、餘彩琴、戚雅仙等。

尹派的表演風格,讓越劇的節奏優美舒展

芳華越劇團

這支隊伍,可說是群英薈萃,眾芳爭豔。從而使以尹派藝術代表的芳華越劇團,成為最受尹桂芳歡迎的劇團之一。尹桂芳在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但她並不滿足,而是不斷開拓自己的藝術道路,探索新的表現內容和形式。尹桂芳在演《秋海棠》時,秋海棠被毀容後,臉上被劃了一刀,很難看,尹桂芳為了追求藝術造型的真實,按要求化妝。1982年,青年演員趙志剛要在《漢文皇后》中飾演竇廣平,由尹小芳幫他設計唱腔,尹桂芳輔導他演唱和舞臺的表演動作。演出時,尹桂芳拄著柺杖,在別人攙扶下,一連看了四五次,每看完一場,就當面指導,使趙志剛在藝術上得到較快的提高。

尹派的表演風格,讓越劇的節奏優美舒展

化妝

這掌聲表達了觀眾對尹桂芳為培養越劇新秀不辭辛勞的敬佩之情。尹桂芳在藝術上獨樹一幟,為人處事熱情厚道,她生活道路坎坷曲折,末能享受富有的物質生活和常人的天倫之樂但她為人們創造的尹派藝術,卻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我援引著名電影導演謝晉為芳華越劇團建團四十週年的題詞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吧!謝晉寫道:“從1946年到1986年,‘芳華’走過四十年漫長、艱辛、曲折的道路尹桂芳同志從舊社會到新社會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她為越劇藝術獻出了畢生的青春年華,她貢獻了很多,這是她作為一個人民喜愛的藝術家真正的價值,向尹大姐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