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布袋和尚的传说

传说在五代后梁时,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个张重天,从好来勒村前江里撑竹排归家,一抬头,看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幼儿,滴水成冻的大冷天,身上只系个兰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屁股下还垫着只青布袋。

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非常欢喜,就把他拾回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号长汀子。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形裁腲腿,蹙额皤腹,寝卧无恒,常以杖荷一布袋,人称‘布袋和尚’。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奇怪的是,凡是他乞过食的铺店,往往生意兴隆,获利倍增。所以,只要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热闹非凡。他常把人随时丢弃的废物,拾起来放进袋里,同时又对人说:“有时备无时,无用比有用。”有人笑他的布袋是垃圾袋,他却又笑又比的说: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但是他布施众生时,袋里却有拿不完的东西,怎么也拿不光。人深以为奇,但都不解其深意与禅机。

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

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梁贞明二年(916),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警世人,世人不相识。

从此,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人们都知道,原来的那个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曾经有益于人的胖和尚,便在奉化溪口专门为他修了一个雄伟的寺庙,名曰“雪窦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县布袋和尚,常露腹欢喜,手执布袋,禅机幽默,所以被称为布袋和尚,相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布袋和尚,五代梁时僧。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谓四明人。姓氏、生卒年均不详。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常以杖荷一布袋,见物则乞,故人称布袋和尚。有偈曰(大五一·四三四中):‘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可为其一生之写照。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载,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贮于囊中,时人称为长汀子布袋师。师能示人吉凶,颇能预知时雨。梁贞明二年(916)三月,师将示寂,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大五一·四三四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入寂。其后,有人于他州见师负布袋而行。世人以其为弥勒之化现,江浙之地多画其像流传之。宋画遗品今唯存梁楷之布袋图。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人人皆有一"布袋"

布袋和尚,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又名“契此”。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布袋和尚,在佛教中又称大肚弥勒佛。中国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将其尊俸在寺院的前殿。由于大肚弥勒佛像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形象化地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其实,布袋和尚是每一个人,人人皆有一“布袋”。布袋是指我们这颗心,人人皆有心,故人人皆是布袋和尚,皆如布袋和尚一样天天带着个布袋,到这里又到那里,做这又做那。

我们这颗心,任何事物都可进入它,它不排斥任何事物,世间所有的事物都进入它,也不能装满它,置三千大千世界于其中,它依然就像空的一样。我们这颗心时时在我们的眼前,时时在我们眼前却鲜有人看见它,认识它。大时它能无穷大,小时它可无限小。

这颗心是名副其实的“布袋”,它能大能小,能松能紧,它可将整个世界打包装入它其中,背在肩上说走就走;也可万缘放下,一丝不挂,清光之中独露身。

布袋和尚的传说 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你要是也了悟这颗心,明白这颗心,看见这颗心,契入这颗心——你也名曰契此。凡是契会这颗心,契会这颗心如布袋的人,都是布袋和尚,都名契此。事实上,人人皆是布袋和尚,人人皆有一布袋,怎奈世人不自知!

《忍辱偈》

契此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一口布袋装天下,生老病死皆虚物。此心神,此袋奇,愿天下修行人都能契此心,得此袋,皆为布袋和尚、布袋行者、布袋菩萨、布袋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