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一記投籃在出手後直至到達籃筐之前的這段時間裡,籃球會停留在空中,那時誰也無法獲得球權——這時你不能說防守成功了,也不能說進攻失敗了。你可以認為薛定諤的貓活著,你也可以認為它死了,直到一名內線球員卡位成功搶到籃板,給這一切劃上句號。

通常來說,籃板都是比賽中的馬後炮,因為籃板要麼被我們當做自然而然的附帶收穫,要麼就被當做一種註定的結果。在籃球這項充滿創造力和戰術策略的體育運動中,籃板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動作。籃球賽場上的位置概念越來越模糊,所有球隊都在不斷地追求小個陣容,試圖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用來代替傳統大前鋒和中鋒的方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都應該轉頭看看盧卡-東契奇。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讓我們先暫時把東契奇優秀的進攻組織能力放在一邊。(不過這的確是很值得我們考慮的一項特點。)獨行俠是聯盟進攻最出色的球隊之一,在串聯球隊進攻的過程中,這名20歲的超級巨星儼然給我們呈現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戰術優勢(甚至他只是順便這麼做而已)。東契奇不僅是隊內的得分王和助攻王,他還是球隊的籃板王,這種出色的籃板能力給其餘的球員帶來了更多陣容上的彈性。因為有東契奇梳理進攻,所以獨行俠可以讓像塞斯-庫裡和德朗-賴特這種創造進攻機會能力有限的球員在場上擔任名義上的控衛。東契奇出色的籃板能力也讓像克里斯塔普斯-波爾津吉斯這樣不擅長籃板球的中鋒得到了更多喘息的機會。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獨行俠主教練裡克-卡萊爾在本賽季的前12場比賽裡嘗試了8套不同的首發陣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資本進行這樣的嘗試。因為獨行俠對防守籃板的需要得到了緩和,所以他們(7勝5負)能夠根據具體的對陣情況來設計自己的首發陣容。近段時間,獨行俠一直在糾結到底讓誰來擔任波爾津吉斯的首發前場搭檔,他們一直在馬克西-克勒貝爾(一名可靠的空間型內線球員)和德懷特-鮑威爾(一名致力於搶下籃板直接發起進攻的內線)之間徘徊。其實這兩個人都算不上非常優秀的籃板手。獨行俠還有一種選擇——他們在賽季初對陣鵜鶘時曾這樣嘗試過——讓身高6尺7的前鋒多里安-芬尼-史密斯去打內線。或者說他們會選擇讓場均能搶到全隊最高的10個籃板的東契奇去擔任大前鋒?同時還讓他負起控衛的責任,並且還要與對方的側翼進行對位?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從如此公式化的角度來理解當今位置概念越來越模糊的籃球會讓人感到迷惑,甚至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最重要的東西是“功能”二字,只要一支球隊擁有打造球隊體系的全部材料,他們具體結構的任何一個細節都是有商量的餘地的。在當今的NBA裡,陣容管理問題都要歸結到一個問題上去: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把隊內進攻最出色的球員放在場上並留在場上?或許一支球隊中最具進攻威脅的球員都是那些小個子後衛,所以一名後衛會被放到替補席用來代替一名更高大的側翼。在球員技術特點的組合以及對陣一名特殊的對手時,球隊中可能會出現過剩的情況,此時又會帶來另一種改變。比賽就在這樣不斷地協調中進行下去了。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這也就是為什麼像東契奇這樣的籃板型側翼會成為籃球市場中的下一類熱門球員。一名球員在球場上能做的最具影響力的一件事就是改變讓誰上場打球,讓誰在場下休息的決定因素。一名像東契奇的球員能讓一套白日夢陣容看起來更加切合實際。如果你能在不在籃板球上作出讓步的情況下拉開空間會帶來什麼?如果你能在不給對手第二次機會的情況下把另一名進攻組織者加入自己的陣容會帶來什麼?一名出色的籃板型側翼讓這一切都成為了可能。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東契奇場均搶下的10.7個籃板球可不僅僅是用來讓他拿到三雙的。在對手的一記投籃打鐵後,東契奇搶下的籃板佔全隊籃板球的份額比聯盟中任何一位外線球員都要多——據Cleaning the Glass統計,甚至比像尼古拉-約基奇和史蒂文-亞當斯這樣的中鋒都要多。關於這一點我再說兩句,就外線球員而言,現在的東契奇有機會打出NBA歷史上防守籃板表現最佳之一的一個賽季。你也能在擁有科懷-倫納德的快船和擁有賈斯蒂斯-溫斯洛的熱火的陣容身上看到相似的效果。這兩名球員都很擅長搶籃板,因此他們就能讓自己的球隊在場上多佈置一些射手或是擅長外線防守的球員。在不同的球隊以及不同的陣容中,這樣的想法同樣奏效,比如鵜鶘的約什-哈特,凱爾特人的杰倫-布朗,或者甚至是那些身材更大一號的控衛,比如馬刺的德章泰-默裡。聯盟中球員的不斷流動讓籃板型側翼更具價值。樹蔭上方聳立的大樹越來越少了,所以越來越多的籃板球都落到了那些身材高大的側翼球員手上。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擁有那樣身高的外線球員——特別是那些能像東契奇和倫納德那樣給自己創造出投籃機會的球員——已經成為聯盟中最有價值的球員了。小個子後衛有時候會被對手徹底防死,大個內線球員的移動速度又是一大障礙。也不是說高個子的側翼球員就完全防不住,不過這其中的佼佼者確實能夠利用自己的技術以及身高優勢來解決防守。這樣的籃板能力會讓得分越來越高。幾乎沒有球員擁有足夠高的身高以及足夠快的速度去單防東契奇或倫納德,而且他們的籃板能力會給隊友帶來空間與幫助,防守球員同時還要面對這一點。

這種特別的解決方案的優雅之處就在於它從側面入手這個問題。獨行俠為了在防守端保護東契奇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們總是讓東契奇去防守埋伏在底角的定點射手。當東契奇從那個地方開始跑動的時候,他們的對手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去搶籃板。據NBA官網的球員追蹤數據統計,並沒有別的任何一名後衛或是側翼把自己放在那個位置去和東契奇競爭防守籃板的數量。這是一場身高和球員本能的完美風暴——像東契奇這樣不擅長防守的球員也可以在比賽的最後幾個防守回合留在場上發揮作用。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手裡幾乎沒有平均水平以上的籃板手的獨行俠也能在聯盟中過得順風順水。

像東契奇這樣的側翼籃板怪,會成為聯盟未來的趨勢所在?

這只是東契奇和波爾津吉斯兩人相互影響中的一個方面,這兩名天賦異稟的球員才一起搭檔了一個月,他們還在慢慢熟悉作為隊友的彼此。但無論如何這兩人之間都會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因為他們之間的特點符合籃球這項運動的邏輯。想要贏得籃球比賽,你就要讓這場比賽歸於平衡。一旦內線球員開始飄在外線投籃並組織進攻,外線球員開始做傳統內線球員的工作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在過去的5年裡,籃球這項運動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空間,技術特點以及比賽速度都發生了改變。接下來我們即將看到整個聯盟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比賽的風格以及球員做出貢獻的方式都將發生改變。開始階段的一些漣漪最終都會引起翻湧的波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