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盧永根院士那樣一心向黨、愛國為民

他出生在香港,後來紮根內地,興農報國,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論文抒寫在廣袤大地上。他的一生,飽含著對祖國最深沉的大愛。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時代楷模”稱號。

盧永根院士的一生當中曾經有過四次重大選擇,第一次是中學時期選擇了一種信仰,第二次是考大學時選擇了一個國家,第三次是工作後選擇了一份事業,第四次則是生命最後選擇了一種告別。盧永根的人生選擇生動地詮釋了對黨的一片忠誠、拳拳報國之心和為了人民群眾幸福生活而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彰顯出愛國知識分子用一生堅守初心、踐行使命的赤子襟懷。

盧永根對黨忠誠。盧永根同志有著70年黨齡,於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放棄在港舒適的生活,在黨組織安排下回廣州讀書並積極領導地下學聯工作。在美國留學時,美國的親人曾竭力說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選擇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他用義無反顧的抉擇,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農業科學家,更是一位信仰堅定、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

盧永根奮鬥報國。盧永根愛黨愛國,發乎於心、現乎於行,始終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始終以奮鬥姿態投身於科研實踐。他一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農業科學研究第一線,於1978年主持完成的《中國水稻品種的光溫生態》,成為我國水稻育種工作者最重要的參考書之一;他帶領學科研究團隊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他繼承、擴充的一萬多份水稻種質資源,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他以非凡擔當和忘我拼搏成就了愛國知識分子的價值。

盧永根奉獻為民。盧永根一生為國盡力、為民謀利,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他對自己近乎苛刻地節儉,卻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無私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教育基金;他將廣州花都祖傳的商鋪贈與當地羅洞小學作為永久校產,商鋪租金收入全部用於學校獎教獎學;他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做最後的貢獻。”他的人生字典裡只有奮鬥和奉獻,唯獨沒有自己,這種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彰顯出共產黨人鮮亮的初心底色。

盧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典型,是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榜樣。盧永根的愛黨愛國、為民奉獻的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