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6萬噸提高到8萬噸,新標準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航母按照排水量劃分可分為三種類型:6~10萬噸的重(大)型航母,3~6萬噸的中型航母,1.5~3萬噸的輕(小)型航母。這是大家廣為熟知的標準,因為在相關的航母專業書籍、院校教材、百科等都是這樣劃分的。不過最近小船人在中國艦船研究中心編寫的最新的有關航母的專業書籍上看到這一標準被更改了:大型航母的門檻由6萬噸以上提高到了8萬噸以上,中型航母的範圍也由3~6萬噸之間擴大至3~8萬噸之間。中國艦船研究中心作為我國軍艦的搖籃,也是唯一的航母總體設計單位,其對於航母標準的定義相信是具有權威性,其更改必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由6萬噸提高到8萬噸,新標準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按照新的標準“伊麗莎白女王”級屬於中型航母

自上世紀初航母出現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年了。在這百年間,大型航母的概念一直存在,且隨著年代和技術環境的改變,一直在更新。如在上世紀30年代,2萬噸的航母便可算作是大型航母,而在當下最新最強的航母,設計排水量已經超過10萬噸了,顯然不可能再用這一標準來界定大型航母了。因此可以看出,大型航母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標準,而應當是代表著同時代中,排水量相對較大、戰鬥力較強的航母。

由6萬噸提高到8萬噸,新標準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排水量超過10萬噸

縱觀全球現役航母,如果按照我們熟知的6萬噸的標準,我國的“遼寧”艦和首艘國產航母,以及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等都可算作大型航母。但是如果把它們和美國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相比,雖同屬大型航母,在綜合性能上卻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這一標準並不能很好的概括現代大型航母的真實實力。而新標註的提出,既可表明現在航母的整體發展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未來航母的發展確立了新的標準。

由6萬噸提高到8萬噸,新標準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遼寧”艦

航母大型化的優勢

大型航母相較於中、輕型航母能夠裝備彈射裝置,滿狀態起飛中、重型艦載機,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運輸機等,以及攜帶更多的艦載機,武器彈藥,油料等,使得預警探測、防禦與進攻作戰能力相較於中、輕型航母有質的飛躍。此外,大型航母在適航性上、居住舒適性、續航力、生命力、武備佈置等方面天生具有優勢。如據美國海軍對其航母的戰略作用、作戰效能、全壽命週期費用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大型航母成本較中型航母增加約8%,作戰效能則能增加13%。由此可見,航母大型化對於提高航母戰鬥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由6萬噸提高到8萬噸,新標準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航母上的固定翼預警機

航母大型化的表現

美國作為航母大國和強國,也是二戰以後建造和擁有航母最多的國家,從“福萊斯特”級、“小鷹”級以及“企業”號,再到後來的“尼米茲”級、“福特”級,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戰力越來越強,排水量也越來越大。除了人們在感官上能感受美國航母越來越大,在官方自己的數據上亦能看出這一趨勢。據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2009年對9艘“尼米茲”級航母的實際排水量進行測量統計,發現“尼米茲”級的“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 號和“杜魯門”號的實際排水量均已超過極限排水量,其餘5艘的排水量也已十分接近極限值(注:“尼米茲”級航母原始設計的極限排水量為:105461噸)。為此,“尼米茲”級航母的排水量已從最初交付時的平均97636噸變成了目前的104080噸。而最新的“福特”級航母的原始排水量設計更是直接超10萬噸。因此,不難看出,航母排水量的增長趨勢十分明顯,大型化已成為航母發展的重要方向。

由6萬噸提高到8萬噸,新標準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尼米茲”級航母

作者:小船人的夢想 2019年11月16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