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四瀆”指哪四條河流?已斷流的河流在哪個市?

我國古代“四瀆”指哪四條河流?已斷流的河流在哪個市?

中國古代有“五嶽四瀆”之說。

五嶽是:西嶽華山,東嶽泰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

四瀆是:江、河、淮、濟,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根據《禹貢》中記載,濟水發源於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東潛流七十餘里,到濟瀆和龍潭地面湧出,形成珠(濟瀆)、龍(龍潭)兩條河流向東,不出濟源市境就交匯成一條河,叫水,至溫縣西北始名濟水。後第二次潛流地下,穿越黃河而不渾,在滎陽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濟水流經原陽時,南濟三次伏行至山東定陶,與北濟會合形成鉅野澤,濟水三隱三現,百折入海,神秘莫測。

濟水流經河南、山東兩省入海。隨著歷史的推移和地貌的變遷,濟水在東漢王莽時出現旱塞,唐高宗時又通而復枯。黃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漸衝入濟水河床而入海。

我國古代“四瀆”指哪四條河流?已斷流的河流在哪個市?
我國古代“四瀆”指哪四條河流?已斷流的河流在哪個市?

古代四瀆都建有廟宇祭祀,濟水源頭的濟瀆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江河淮濟四瀆廟中僅存的一座。

唐代,濟水通而復枯,唐太宗李世民問大臣許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載祀典,濟水甚細而尊四瀆,何也?”許敬宗答曰:“瀆之為言獨也,不因餘水獨能赴海也,濟潛流屢絕,狀雖微細,獨而尊也。”濟水雖然細微,卻能獨流入海,濟水這種不達於海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就是它始終位列四瀆的原因。

由於黃河泥沙沉積導致河床淤積,因而會不斷改道,往北改道滄州附近入海,往南曾經奪淮河入海口。黃河多次奪濟水的河道,導致濟水河床抬高,後來在唐代和北宋時期,黃河不斷向北擺動、南流之水越來越少,濟水流域的一些支流無法匯入被黃河淤塞消亡的滎澤,反向南流逐漸成為今天淮河流域的一部分。這樣,濟水逐漸乾涸,水量減少。

清咸豐五年,黃河在銅瓦箱決口,奪大清河入海,至此濟水徹底從地圖上消失。

我國古代“四瀆”指哪四條河流?已斷流的河流在哪個市?
我國古代“四瀆”指哪四條河流?已斷流的河流在哪個市?

現在河南濟源,山東濟南,濟寧,濟陽,濟陰(現在曹州)還存在著與濟水有關的地名,濟水只留下一段古老的似是而非的傳說。

今天的濟源市,是河南省直轄縣級市。位於黃河以北,北隔太行山與山西晉城相接,西距中條山與山西運城交界,南臨黃河與河南洛陽接壤,東與焦作毗鄰。

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上古時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濟源因“軹邑”富庶而聞名。1997年升為省直管市,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領導,2003年被列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箇中心城市之一。濟源市經濟發展,事業進步,政通人和,百業興盛,榮獲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