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要說這悍馬,得從它爺爺二戰時期美軍的威利斯(Willys)吉普講起,這款吉普師祖是二戰美軍的標配,五星上將馬歇爾曾把威利斯軍用吉普譽為“美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貢獻”。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等到了越戰時期,美軍研發了M151替代威利斯吉普。M151在測試中表現都很完美,可是到了越南戰場上,就暴露出致命缺陷——容易翻車。
M151吉普設計時降低了整車高度,由此導致A字下控制臂和車體的鉸接點位置偏低。為克服獨立懸掛車輛離地間隙小的問題,M151橫跨底盤的防偏杆安裝位置偏高。由此導致高速行駛中,車輛一旦轉向和緊急制動,4個車輪的懸掛系統無法保持平衡,大大增加了意外翻車幾率。
美國大兵到了越南戰場,高速駕駛M151吉普車,制動轉彎時經常發生側傾事故,以至於大兵們沒有遇到敵人時,就已經被摔個半死,真是坑爹了啊。。。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痛定思痛,1979年,美國軍方決定開發一款1.25噸載重多用途車輛,這款新車主要用於戰術突擊、支援,保證高機動性,並且不容易翻車,這個項目1981年正式啟動,叫做“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 (HMMWV)”,美軍暱稱為Humvee。
1983年,AMG(AM General)公司的樣車勝出,第一代軍用悍馬誕生。那麼,“悍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來介紹一下軍用悍馬

悍馬H1 是悍馬汽車系列品牌。車身採用鋁合金、鋼材、玻璃纖維,主要作用是在不平坦道路上保持高度穩定性。雖然是6,500cc容積設計,但耗油較少;通用動力設計V形八汽缸6.5公升柴油引擎,能發出170匹馬力及驚人的40.1kgm扭力。尚有6.5公升渦輪增壓柴油引擎,能發出190匹馬力及更為高的53.3kgm扭力,其拖曳能力更在四噸以上。兩副引擎皆為電子噴注式設計,能提供穩妥及暢順的動力輸出。


美國軍部於七十年代末期,根據越戰經驗,發現需要新一代的輕型多用途軍車。當時軍方所要求的軍用車需要符合高機動性、多用途、有輪(非履帶式)汽車,簡稱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眾所周知,美國國防部對其所用機械一向有嚴格要求,經過長達八年的測試階段,於八十年代末期,正式授予“M”字編號,納入軍方制式並分發於各軍方部隊。軍方要求“Hummer”最少要有十二年的服役期,並且從一共通車架中發展出多達十五款不同用途的車身;其中包括救護車、運兵車、反坦克導彈車等等,從以上可得知Hummer的泛用性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中,Humvee首次亮相,以其在戰場上的英勇形象而名氣大噪。大家注意看下圖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美軍還穿著六沙迷彩服。這種六色沙漠迷彩也叫做“巧克力屑”,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為沙漠地區作戰設計的迷彩服,是根據美國本土多沙礫的沙漠環境設計出來的,它是美國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的制式迷彩。但是海灣地區屬於細沙沙漠,六色沙漠迷彩不適用,所以美軍在1993年大量換裝了三色沙漠迷彩。
扯偏了,繼續聊悍馬。AMG公司看到大家這麼喜歡悍馬,看準這個商機,推出民版H1越野車,將“HMMWV”改名為“Hummer”,咱們中國人音譯為“悍馬”,很符合這輛車的內在氣質。
悍馬M998採用動力強勁的6.5升V型8缸柴油發動機,全車為四輪獨立懸掛,配有全時四驅系統。該車的前後車軸幾乎一致,差速器直接安裝在車輛底盤大梁上。即使三個車輪同時打滑,車輛憑藉剩餘的一個輪胎扭矩輸出,照樣可以正常行駛,總之,不容易翻車。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第一次看到悍馬的人,肯定會注意到,悍馬是那麼的寬扁,輪距達1.82米。車輛在高速行駛時轉向或者緊急制動,其力量分佈更為平衡。悍馬採用寬截面低壓防彈輪胎和中央充放氣系統,增大接觸面積,提升了車輛對地面的附著力。在戰場上,悍馬不僅能夠搭載全副武裝的士兵,還可以架設重機槍、發射陶式導彈、救護傷員等。
第一次海灣戰爭後,美軍對悍馬進一步改進。AMG汽車公司將悍馬前驅動橋的位置進一步提前,其接近角從47度增加到63度。車輛的懸掛系統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因此越野搭載能力也有所提高。改進後的悍馬從一輛標準的1.25噸級越野車升級為2噸級越野車。還有就是,悍馬使用了當時新款4檔自動變速箱,加裝電子智能控制系統,其動力輸出有所上升,但平均燃料消耗卻有所降低。車輛動力系統也進行進一步改裝,對發動機的渦輪增壓進氣系統和三元催化轉化排氣系統進行了優化。這是悍馬M998之後的基準車型,美軍稱其為“重型悍馬變型車”(Heavy HMMWV Variant),簡稱“HHV”,裝備編號為M1097。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到1994年底,美軍決定適當降低悍馬的機動能力——HMMWV ECV由此誕生,其編號為M1113。ECV車型達到了2.5噸級車輛的標準,但其代價就是犧牲車輛原本接近角。
在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中,悍馬仍然是美軍主力軍車,美國迷你戰爭劇《殺戮一代》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偵察營,從始至終都在駕駛悍馬執行任務,這個大夥們應該有印象…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雖然悍馬在戰場上勇往直前,但它也並非十全十美。有人會問,是不是這貨的油耗太高呢?
這麼說吧,美國佬壓根就不在乎啥油耗不油耗的問題,大排量的車開起來多帶勁,反正打仗的Money全是借/搶來的…
其實呢,主要問題還是出在防護性上。通過對戰場反饋分析,軍方發現車輛缺少必要的防護措施,這就相當於士兵駕駛著悍馬“裸奔”…
AK-47 步槍子彈能穿透這種非裝甲車輛,RPG火箭彈能直接把它KO,若是碰到路邊炸彈、地雷,可直接把它炸個底朝天,悍馬似乎已經成為了反美遊擊力量襲擊的最佳目標…
改唄!於是,悍馬裝甲改造計劃拉開序幕,美國軍方不眠不休,在ECV車型的基礎上,增加車身防彈鋼板衝壓,在最薄弱的發動機艙、進氣/散熱格柵等區域,加裝了網狀防彈內襯。在車底安裝高密度裝甲板,輪艙位置配有V型爆炸氣流導偏裝置。由此一來,車輛雖不能防禦大口徑步槍穿甲彈的攻擊,但是對於小口徑步槍彈、炮彈、彈片來說,還是有足夠的防禦能力。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被“裝甲”後的悍馬,其型號為M1114和M1116,裝甲部分的重量高達1.4噸。不過,由此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太重了,車輛的動力和越野能力都直線下降。
顯然悍馬已經不適應現代反恐戰爭的需要了。而無論怎麼將悍馬進行升級,其防護性也無法在戰場上從容應對IED炸彈帶來的巨大威脅,這使美軍防不勝防…大夥們算筆帳哈,死一個少爺兵軍方要出不少撫卹金,要是因為車輛防護性問題導致士兵的傷亡率升高,美國政府要出一大筆錢來擺平這件事。
此時,若是研發防護性能更強的新式軍車,雖然也要花去不少經費,但綜合考量,還是要比安撫傷殘士兵付出更少的精力、花費更少的銀子。一句話——山姆大叔從來不做虧本買賣。在這種慘重教訓下,軍方下決心研發裝甲化的全線戰車。
鑑於此,美軍急需一款防護能力更強、馬力更大、通過性更好的軍車來替換悍馬,這就是悍馬要被美軍淘汰的最主要原因。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競標,美軍把目光轉向MRAP防地雷反伏擊車、JLTV聯合輕型戰術車等重型武裝車輛。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其中,MRAP可有效防禦路邊炸彈襲擊設計,其外側加固裝甲可有效抵禦炸彈和地雷的襲擊,車底全部採用了V型導流結構,有助於將爆炸襲擊時產生的衝擊波和碎片分流,為車內士兵提供有效保護。

軍用越野車的鼻祖從吉普到悍馬,如此強悍為何會被美軍淘汰


與此同時,為彌補MRAP與目前軍中悍馬之間的空缺,大幅提高載荷性能和防護能力,恢復輕型戰術機動性,美軍還會批量裝備JLTV聯合輕型戰術車。相比悍馬而言,JLTV的尺寸明顯大了一號。


好了,就說這麼多,人們始終在經歷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對於悍馬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它雖然經典,但終究會因不能滿足新的需求,而被新款軍車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