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告誡太子:我把他貶官到外地,只要他稍微猶豫,你立刻殺了他

皇帝告誡太子:我把他貶官到外地,只要他稍微猶豫,你立刻殺了他

文|武品文史

皇帝告誡太子:我把他貶官到外地,只要他稍微猶豫,你立刻殺了他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樹立典範,和紀念功臣,便設立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1:1畫像。然而到了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他越發的擔心起這些功臣會不會效忠李唐,其中讓李世民最擔心的一位就屬徐懋功。為了穩固大唐江山,他在臨終前給徐懋功設下一個計,只要徐懋功稍有差池就會身首異處。為何李世民會對徐懋功如此防備?徐懋功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呢?

皇帝告誡太子:我把他貶官到外地,只要他稍微猶豫,你立刻殺了他

英國公徐懋功是唐朝初期的著名將領,雖然可以和衛國公李靖並稱,但是這個人的性格有些優柔寡斷。

他在歸順大唐之後一直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憑藉自身過硬的素質和超強的軍事才能,為李世民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但在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之後,徐懋功就搖擺不定,不知道應該選擇誰,因此徐懋功就保持了中立,採用一種隔岸觀火的態度。儘管李世民曾多次拉攏徐懋功,但是都被徐懋功拒絕,這就讓李世民非常的惱火。

皇帝告誡太子:我把他貶官到外地,只要他稍微猶豫,你立刻殺了他

徐懋功自以為是聰明人,但是他沒有想到,他的這種保持中立的策略,雖然和牆頭草的行為有些差別,但卻可以看出,他沒有程咬金、秦瓊這些人的忠義之心。所以在李世民即位之後,一直和徐懋功保持著表面上的君臣關係,也不曾對徐懋功有絕對的信任,如果不是徐懋功連續獲得大破突厥、剿滅高句麗的赫赫戰功,李世民也許早就把徐懋功誅殺。

皇帝告誡太子:我把他貶官到外地,只要他稍微猶豫,你立刻殺了他

然而李世民也非常清楚,徐懋功事事小心處事圓滑,從來都沒有露出半點異樣,而且不可否認的說,徐懋功確實是一位難得治世良臣,到了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他更不願意在人生的最後時刻,落下一個妄殺功臣的話柄,所以李世民給李治留下了:“汝為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的遺言。希望通過這次考核,來驗證徐懋功到底能不能用。

而徐懋功在能成為凌霄閣功臣肯定有真本事,他知道這是李世民信不過自己所設下的圈套,於是在徐懋功接到任命通知以後,就連忙趕赴地方就任。

皇帝告誡太子:我把他貶官到外地,只要他稍微猶豫,你立刻殺了他

李世民死後,李治看到徐懋功如此謙卑有禮,認為父親看錯了人,於是李治就拜徐懋功為宰相併加以重任。徐懋功也是年老體弱,加上這次的事件之後更加謹小慎微,最後與公元669年去世,享年78歲。

不過徐懋功在晚年給李治出過一個主意,也正是這個主意斷送了大唐江山。原來李治打算立武則天為皇后,奈何群臣反對讓李治頗為頭疼。這時徐懋功卻對李治說了一句話:“家事何必問外人?”,李治因此把武則天扶上了位,親手斷送了李唐江山,不知道這是徐懋功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也可以發表一下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