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2010年一部成本仅14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怦然心动》上映,有意思的是导演罗伯·莱纳却在抱怨为了让这部电影进入主流院线,宣传、市场上面花费的钱却比制作成本还高。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电影成本虽然不高,却是一部非常温情的电影,通过男女两位小童星各自的叙述展现一部如诗如画,充满着青春的懵懂、清新、迷茫、困惑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爱到底是什么?我们自己又是谁?当慢慢认清了这些这时,不管是当初的怦然心动,还是真正开始认识自己和对方,爱就有了无数可能性。

导演罗伯·莱纳善于情感类题材的电影,正如媒体评价的他惯于塑造二元主角, 让他们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说话,给观众以全方位的诠释,试图更加深刻地展示独到的人生见解。

罗伯·莱纳的前作《当哈利遇上莎莉》讲述了成人的爱情观,也凭借此片第43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2010年,63岁的罗伯·莱纳带来的《怦然心动》让我们看到青春的爱情思考,两小有猜到坦诚面对爱情的困惑,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魅力非凡的世界,影片对于世界、人生、自己进行了探索,这样的探索依旧让人怦然心动。

爱情的源头,一眼万年

电影中,当布莱斯第一次搬迁到朱莉家对面时,看着布莱斯的眼睛朱莉就心动了,从此之后,这种怦然心动持续了许多年,直到朱莉开始慢慢了解自己,这种心动的疯狂转向了平静。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在影片中朱莉多次提到布莱斯的眼睛,布莱斯并没有对朱莉一眼心动,但是他眼神中的羞涩与躲闪却成了朱丽相信他们一见钟情的明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布莱斯并没有真正认清自己,但是他的内心不同与其他男孩,他的纯洁性只是被世俗蒙住了而已,心上有灰但是眼中却有光,这正是朱丽第一眼爱上布莱斯的源头。

当布莱斯想摆脱朱莉的爱意时,故意找上了雪莉,但是在电影中可以看出他对于雪莉说的那些没有任何营养的家长里短根本不感兴趣,所以他的内心深处其实不是看花瓶的外表,而是看真正有内涵的女孩,只不过朱丽让人感觉到害怕,结果闹出了乌龙事件。

朱莉的追求也在童年一种对异性的自然向往,等到了她开始慢慢认清自己时,这种怦然心动却要慢慢停止了,而这时,走在自我认知路上的不仅仅是朱莉,还是布莱斯在外公的点拨下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什么。

对于自我认知的探索

《怦然心动》不仅仅是部小清新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是剧中各个人物对于自我认知的迷茫和困惑。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朱莉从一开始就就是纯洁的典范,她向往自然,面对美好的事物总是会感动不已,正如她看到布莱斯的双眼感动一样,随着渐渐长大,在父亲的引导之下,她慢慢的开始反思自己,自己到底喜欢布莱斯什么,仅仅是那一双眼睛还是布莱斯的内在?

当她想护住梧桐树以防止被砍伐时,布莱斯并没帮助她,直接坐上校车走了,当她天天送鸡蛋给布莱斯一家时,却被他当成垃圾扔掉,当布莱斯面对朋友说朱莉遗传了她叔叔的低智商时,布莱斯并没有当场反驳,虽然还会有所心动,她开始认为布莱斯就是个绣花枕头,不值得再去爱。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布莱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父亲看待任何问题都很表面,只是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他人,根本不看背后的原因,所以才开始布莱斯看待问题同样浅薄,而且他的软弱和世俗性面对想要做的事想要说的话都不敢迈出关键的一步。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面对父亲说那棵梧桐树根本没有在意,他想说却保持沉默,他的勇敢还没有真正爆发出来,布莱斯是幸运的,有一个外公不断的点拨他,告诉他如何去看外面的世界,如何去看人,当然更重要的是布莱斯有灵性,他的灵性通过他的眼睛反映了出来,因为有灵性所以他会不断的反思到底做的对不对,不断的探索自身的成长中的困惑。

当他终于勇敢的对朱莉表达爱意,对雪莉的绣花枕头开始无视了,对于朋友的所谓劝导听从内心的时候,布莱斯从某种程度上开始慢慢认清自己了,原来自己喜欢的就是朱莉这种有内涵的女孩,也明白了外公说的: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终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时,其他人都是浮云。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电影中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那就布莱斯的父亲,他那充满世俗的判断和外公有个强烈的对比,曾经他的萨克斯风水平一流,只不过他已经忘记了曾经的理想,而归于世俗的成功,所以面对朱莉两兄弟对于音乐的执着其实有着一点羡慕却不敢承认,只能通过打女儿一个巴掌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布莱斯成长的另一个洞察则是看到父亲的软弱,还有自己的软弱。

这部电影除了爱情之外,有特色的则是剧中各人对于自己的探索,虽然每人的着墨并不多,通过两位小主角的旁白展现出来,这种叙事结构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能够让观众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各人的所思所想,减少了让人物通过行动自说话并让观众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是成功叙事的典范。

二元主角叙事结构的成功典范

导演罗伯·莱纳对这部电影也非常看重,正如他说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有青春期阶段的不解,甚至惶恐,关于自我价值,关于成长,关于爱。

如何表述这些,使用这种二元主角的叙事可以讲得更通透,而且成本更低,按好莱坞的大片模式,推广和市场费用只会占电影成本的一小部分,而导演罗伯·莱纳却反过来了,通过对于叙事结构的巧妙构建,却让电影成本如此之低,以至于营销推广费用反而比成本高,难怪导演有怨言。

电影一开始,就以布莱斯的视角开始旁白了,第一次搬家就遇到一个不请自熟的女孩,让羞涩的他感觉到不适应,自己挣扎过程中偶然抓住了朱莉的手罢了。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而同样的场景再一次重演时,在朱莉的叙述中,布莱斯太主动,一见面就抓住了她的手,并深情的注视着,正是这个注视让朱莉从此爱上了布莱斯。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正如《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样,男女看待一个问题是有别的,特别是在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在电影中,其实从一开始两位小童星根本没有多少沟通,结果就产生了有意思的误解之处,结果让一场怦然心动延续了多年。

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丈夫晚上回到家闷闷不乐的,妻子说什么话时老公都有点回答不在心上,晚上上床睡觉了,老公依旧不太愿意说话,妻子偷偷的掉眼泪,感觉老公不爱她了,是不是外边有人变心了,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啊。而此时老公想的则是,太郁闷了,自己喜欢的足球队今天竟然输球了,怎么对得起我这个超级粉丝啊。

导演罗伯·莱纳讲述故事自有一套,90分钟的电影其实真正说来只用了45分钟,因为通过男女主角两个视角来叙述故事,所以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等到看到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只不过这个故事相对短了点,只是一集常规电视剧的时间,同样的90分钟的电影导演拍摄可就少了许多时间,毕竟是多视角的拍摄,从技术实现来说就是多台摄影机同时工作罢了,成本低了,但是讲述的故事却是发人深省,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也是这本电影如此迷人的原因。

《怦然心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也在认清自己的过程

网上有一段评论非常贴切就不再过度总结了:

我以为我要看的是一场爱情,结果发现看了一场关于理性与感性的美妙交汇。部分与整体,彼此眼中的对方都在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改变着,我先看到了整个世界,或者是我先看到了你的庭院,一个缓慢一个成熟,但是怦然心动的一瞬间,所谓的大道理都不在存在,而是汇合成了一股爱情的小河流,流向梧桐的根部,贸然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