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個ETC一週都收不到,“車牌付”不是更好嗎?

在2019年下半年ETC像瘋了一樣到處“招攬”車主,無論是各大銀行還是汽車服務相關的平臺都隨處可見免費辦理ETC的廣告,但很多車主反映申請以後少則一週收到,多則一個月也沒到家,其實ETC使用便利性比移動支付差這麼多,為何不推廣“車牌付”呢?

辦個ETC一週都收不到,“車牌付”不是更好嗎?

ETC存在的原因

ETC可謂是高速無感支付的“老人家”了,不過自它面世以來普及率一直都沒有出現爆發性增長,按道理來說方便車主又可以打折應該很受歡迎才對的。其實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提高高速收費的效率、車輛進出高速的效率,收集更多的車輛繳費信息等等。

辦個ETC一週都收不到,“車牌付”不是更好嗎?

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看它的存在價值,期初大數據技術仍未普及的時候,ETC起到的作用就是提高通行效率,而現在就不一定了,因為相比一“車牌付”,它是技術落後的且不夠方便,因此現在更著重與收集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來發掘潛在信息從而獲取價值。

“車牌付”為何胎死腹中

關乎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數據特別是與國企掛鉤的,目前為止很難放權至各大移動支付平臺,道路繳費數據可以看作是一塊大蛋糕,但並不是有能力就能吃,而是有資格才能吃,顯然銀行機構更有資格去優先共享數據然後發掘車主消費潛力,因此為何“車牌付”能夠實現同樣的功能卻不被推廣的原因。

辦個ETC一週都收不到,“車牌付”不是更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