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死没死不知道,德法两国先吵起来

北约死没死不知道,德法两国先吵起来

前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句“北约已经脑死亡”引来点争议。虽然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回应表示反对意见不过她也顺带说了句“北约确实存在问题”。当时美国表示反对,说大西洋两岸还是很团结的嘛,俄罗斯倒是立马高兴了。

事情过了几天,好多媒体消息说欧洲不少国家的政要都很赞同马克龙的说法,但是德国国防部长就在这个时候又站出来表示““法国人想用有力的欧洲合作来代替北约”,但德国希望巩固北约。”

为啥作为欧盟发动机的德国国防部长反射弧这么长呢?这恐怕就是看到了马克龙的讲话在欧洲还真引起了正面反响,所以坐不住了。

“北约”和“欧盟”这两个概念在不小的程度上是重合的。尽管北约是军事政治联盟,欧盟是政治经济联盟,二者不同性质决定了吸收成员的标准和动机不同,但是只要考虑到30个北约成员国里有22个欧盟成员这个事实(英国跑掉也还有21个),从苏联解体以来北约东扩时候欧盟也在跟着东扩,就是最近新加入北约的那些巴尔干国家也个个都想加入欧盟,所以将他们划到一个圈里也不奇怪。

作为欧盟的两大台柱子的德国和法国对北约什么态度,确实是对这个组织未来前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马克龙主张“欧洲防务自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德国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是两国显然是各有考虑的。

对于法国来说,追求独立自主的根子是在戴高乐那里。为了这个目的当年他甚至不惜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制,咬着牙自己搞了原子弹,后来被叫做“戴高乐主义”。今天马克龙的做法又让大家不由得想起来这位指挥着一堆元帅将军的准将了。但是二者的动机还是不尽相同的,戴高乐是基于战后法国“只买得起二等车票但是必须挤进头等车厢”的目的才认真的搞独立自主;今天的马克龙则是从根子上认为原有的美国主导西方整个世界的体制可能无以为继了,所以打算另起炉灶。

在说北约脑死亡前几天,马克龙还专门对政府高官的讲话中提到了“西方主导世界的日子已经终结”,从这句话看得出来,马克龙在就任之后面对着国内的“黄马甲”,美国不断地勒索北约成员国和欧盟,逼迫欧盟企业退出伊朗市场以及“全球化”中产业链转移早就了新兴市场国家的逐步兴起,他是对未来有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当美国因为自身实力衰退,不但没有兴趣好像过去几十年那种照顾盟友利益,反而要从盟友身上不断"薅羊毛”的时候,欧洲国家或者说法国怎么办?

法国目前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说,除了对于非洲前殖民地国家还能保持一定的干涉能力,很难继续保持世界性影响了。仅仅从空袭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行动看来,如果没有后期美英因为需要维持北约的体面而加入,法国自身是难以为继的。同样道理,在叙利亚的内战中,尽管法军追随美国向库尔德武装控制区派兵,可是当区区两千美军决定撤退的时候,法军同样无法单独立足。

不过法国手里还有一张牌,那就是联合国五常的地位。作为一个最权威的国际性集体安全组织,能够掌握决策机构安理会的否决权,这使得法国能够发挥出来与其现实地位不相称的影响力。可是就是这最后一张牌,也并非毫无问题。

英国脱欧在即,原本法国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应该是上升,但是同样处境的德国显然不甘心继续仅仅充当一个经济大国,只要看看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德国是除了联合国五常之外唯一一个参与进来的国家,这份雄心就很明显了。尤其是去年,德国提出了既然英国脱离欧盟,那么欧盟在安理会内部的否决权只剩下法国一票,法国应该交出这个席位让欧盟国家轮流去坐庄,本质上是想趁机压低法国扩大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影响。

欧盟内部的两强较量已经展开了新的一轮了。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马克龙如果单纯指望在欧盟内部比拼国力压倒德国是近乎于不可能,那么好好发挥法国历史传承下来的政治地位才是最有指望的。政治地位是既有的而又有人虎视眈眈,那么显然要向政治的延伸方向发展。作为政治的最终手段军事问题当然是毋庸置疑的选项了。

北约与欧盟大程度的重合原因在于对苏联/俄罗斯的安全担忧,当美国越来越不能履行保护者的义务时候,欧盟选择自办防务当然是合理的。原本欧洲已经在通过“法德旅——欧洲军团”的模式进行了试水。更重要的是,因为政治和军事的紧密性以及德国目前还没彻底甩脱战败国的阴影,所以现在去搞欧洲统一军事力量,法国当然能抢到最大的话语权。

德国当然明白法国的意思,所以尽管对于美国也不爽,能说出了驻德美军愿去波兰就去这种话,但是现在就按照马克龙的路子走,肯定还是不甘心的。马克龙说北约死了,德国可以不着急,正好借着挤兑一下美国。可是欧洲国家一起响应法国就麻烦了!德国最后一个上船吧,肯定只能老老实实按照马克龙的路子走;要是现在就响应吧,统一的欧洲军其实不是几天能搞明白的而且自己怕是要掏大头,那么留在北约多掏点防务费用不是更合算吗?

所以,德国就算是想搞欧洲军,但也要按照自己的路子来。那么现在这就必须站出来说几句了,让那些响应的欧洲国家先消停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