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墓地:墳冢土曾散發特殊香氣,陪葬品很特別,令人唏噓不已


【楊貴陵園入口】唐天寶十四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次年6月,潼關被叛軍攻破,唐玄宗率領楊貴妃、群臣一行出逃長安。6月14日,唐玄宗一行逃到陝西興平縣西北二十三里處的馬嵬坡,結果發生“馬嵬坡之變”。兵變時,年間38歲的楊貴妃被被縊殺,後被陳屍天井,“輿尸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

【楊貴妃墳冢】這裡插一句,關於楊貴妃究竟有沒有被縊殺,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甚至有人說楊貴妃是逃往日本,被殺者另有其人。楊貴妃墓地位於陝西咸陽市興平市馬嵬鎮西500米處,是一處衣冠冢,墳冢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

【楊貴妃墳冢側面照】人們之所以對楊貴妃是否被殺產生質疑,是因為馬嵬坡之變結束後,人們沒有找到楊貴妃的屍體。而日本《郡志》中也有關於楊貴妃逃往日本的記載,“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於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於廟後。”


【航拍楊貴妃陵園】楊貴妃陵園總佔地3000平方米,佈局相對緊湊。大門入口門額上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墳冢。史書記載,唐肅宗至德二年唐王朝軍隊收復長安,唐玄宗歸來,曾密令人將楊貴妃遷葬此處。

【碑廊】楊貴妃陵園東、西、北三面有迴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上面刻有歷史名人的遊記和題詠。楊貴妃墳冢原來是一個大土冢,當年墳冢上白土香氣宜人,滋潤皮膚,名曰“貴妃粉”。據說,當年來此的女遊客們紛紛拾取,使得封土被大量帶走,結果只能將墳冢用青磚包裹。

【陵園內的石象生】關於楊貴妃的陪葬品,僅有唐玄宗賜予縊殺她的一條白綾。以殺害楊貴妃的兇器作為陪葬品,實在令人唏噓不已。關於楊貴妃的評價,向來充滿爭議。楊貴妃原是許陪給李隆基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後唐玄宗見到楊玉環的姿色後,將其納入宮中,封為貴妃。


【獻殿】楊貴妃墓園裡共有三座獻殿,都是古代宮廷式建築,重簷斗拱,造型別致。關於楊貴妃逃往日本的說法,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可能出自白居易之口。當年白居易在《長恨歌》對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描述,他寫道,“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唐代婦女生活展覽】通過唐代喪葬禮俗遺物的展現,反映了唐代女性生活的部分方面,共分為“審美情趣”、“髮髻綽姿”、“面靨倩影”、“服飾新潮”、“出行常度”、“翰墨風流”、“樂舞春韻”、“農家淺露”等八部分。

【楊貴妃漢白玉雕像】楊貴妃是古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白居易也證明了這一點,有《長恨歌》為證: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陵園內的建築】儘管楊貴妃墓地只是一個衣冠冢,很多建築都是後來修建的,但是這裡依舊很多遊客。資料顯示,早在1956年楊貴妃墓就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2008年5月升為博物館,目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