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百姓為歷史遺留問題埋單!”拿出11條措施 解決“無解的難題”

“不能讓百姓為歷史遺留問題埋單!”拿出11條措施 解決“無解的難題”

開欄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紮實深入開展。對全市廣大黨員幹部來說,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以牢固的公僕意識踐行初心。

即日起,我們將開設“向群眾彙報”專欄。聚焦群眾最急最憂最怨的現實問題,聚焦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的實招硬招,集中報道本市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路舉措和進展成效。引導推動全市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牢固樹立“向群眾彙報”的工作理念,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為“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貢獻力量。

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牢記“人民公僕”的身份,放下官架子,不當官老爺;要從“向群眾彙報”做起,拜人民為師,上好人民大學;要強化為民服務意識,撲下身子、找準差距、盡心竭力為人民服務。

“盼了這麼多年,終於解決了產權證。”近日,剛剛拿到產權證的市民張先生終於露出了笑容。記者瞭解到,截止到10月底,全市34萬餘戶歷史遺留產權證項目已完成首次登記,已為購房群眾辦理轉移登記並核發產權證28萬餘戶,83.8%的群眾拿到了產權證。

“歷史遺留產權辦證問題涉及群眾多,約34萬餘戶,其中僅還遷安置房項目就佔近90%,同時,歷史遺留時間較長,有的已入住二三十年。這些問題表面上看是產權證辦理問題,實際是前期手續不齊全的問題,包括未批先建、批建不一、未驗先住等問題。”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調查登記處副處長王月紅表示,產權證辦理不了,市民就沒辦法落戶,也沒法入學。

據瞭解,解決老百姓歷史遺留產權證問題的關鍵是各區開發建設單位抓緊補齊土地、規劃、建設、驗收等各種前期手續,並推動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街鎮和還遷安置房建設單位為還遷人辦理購房資格確認、合同簽訂、稅費繳納等相關手續,但是由於這些項目遺留時間較長,補齊各種手續幾乎不可能,這就成為了無解的難題。

為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正視歷史中存在的問題,實事求是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主動與各區政府深入對接,到歷史遺留項目社區實地走訪,對存在問題深入研究分析,協調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委、市公安消防局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對於解決歷史遺留項目產權證辦理過程中存在的與現行政策不符問題,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通過梳理出的問題,制定了11條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最大限度簡化辦理程序,縮短產權證辦理時間。

“我們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總的原則,第一,新官不能不理舊賬,第二,‘誰的孩子誰抱走’,涉及哪個部門的問題哪個部門解決。總而言之不能讓老百姓為歷史遺留問題埋單。我們針對梳理出的問題,出臺了針對性的解決建議,基本覆蓋了絕大多數問題。”王月紅說,比如針對批建不一或者未批先建的情況,規劃部門提出一些建議,不符合規劃的拆除、符合規劃的處罰後補辦相關手續;再比如,沒有住建委的竣工驗收備案的情況,通過房屋鑑定和消防驗收聯合在一起替代竣工驗收備案,保障市民住進去的房子有安全保障。(津雲新聞記者 董立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