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次付費能讓百度網盤走出“商業困境”嗎?

單次付費能讓百度網盤走出“商業困境”嗎?

10月22日,幾個月以來的傳聞終於成真,百度網盤在會員制之外推出了單次/單日下載加速服務。

雖然此前很多對會員制不滿的用戶呼喚單次付費下載,但服務上線之後他們卻似乎並不買賬。和搜索服務一樣,百度網盤用戶的“邊用邊罵”也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為什麼無論是會員制還是單次下載加速都無法令用戶滿意?為什麼度盤用戶口嫌體直不離不棄?為什麼曾經曾經“千盤大戰”的國內網盤市場如今碩果僅存?為什麼百度網盤除了下載限速這種收費模式,遲遲沒有開拓增值服務?

百度網盤之所以會推出單次下載服務,並非僅僅是呼應“民意”,更因為大多數用戶對於會員制的頑強抵抗與“黑產”的猖獗。

在習慣了免費服務的用戶看來,下載限速是對用戶正當權利的侵犯,正如一位用戶所說:“一開始免費,等吃定我了,利用我東西都放雲盤了,被你吃定了,就來限制我的下載速度。”

更為重要的是,不同於視頻音樂服務,網盤服務並不是一種日常需求,而是間歇性需求,年費會員可能300天內都處於閒置狀態,不難理解百度網盤會員的性價比為何被人詬病。

於是,“代充”、賬號出租等第三方“黑產”應運而生。在淘寶上銷量最高的“代充”服務月銷2.5萬,所有店鋪加起來月銷量將在10萬以上。

然而,一些“奸商”先充後退款的“騷操作”讓百度陷入左右不是人的處境。因為這些“被退款”的用戶也是受害者,百度不僅沒有從這部分用戶身上獲得收入,反而因為回收了他們的會員權益而受到了大量投訴。

這意味著百度網盤的會員模式存在著先天缺陷,那麼單次加速能夠改變這種處境嗎?關鍵的問題在於讓用戶接受免下載限速的“合理性”。

今年6月,“委屈的網盤小弟”曾經出來“科普”:"百度網盤存活著為廣大用戶提供免費的空間內存已經是一筆每年持續支出的高額成本(國內外同類產品都已經在對空間大小進行收費比如iCloud),同時當寶寶們打開百度網盤上傳和下載文件時,我們還需要對這些傳輸的貸款進行支付,用戶文件傳輸帶寬越大我們需要支付的費用越高。"

對於百度網盤的“苦衷”,很多用戶都表示可以理解,甚至有人通過對照自己組建NAS的成本,來論證百度網盤已經很良心,“說白了百度這個價格已經給你攤了全家桶推廣費用和隱私徵用費了,否則都做不到這麼便宜。”

還有一些人指出:不同於iCloud等以小文件增量上傳為主的存儲服務,百度網盤屬於資源分享型網盤,存儲費用成本佔比並不高,寬帶成本才是大頭,每天有數十萬人在下載各類大文件,“如果不對普通用戶限速,百度雲分分鐘倒閉。”

单次付费能让百度网盘走出“商业困境”吗?

這就觸及到資源型網盤根本的“商業困境”,上面充斥著大量盜版、灰色資源,吸引的主要是“付費厭惡型”用戶,他們中很多人並不願意為文件傳輸付費,也不介意通過各種“黑產”來鑽空子。

實際上,拖垮了國內個人網盤市場的,不只是懸在頭頂的內容把控風險,還有挑剔的“白嫖”用戶,因此難以找到可持續商業模式。若不是背靠百度這棵大樹,百度網盤也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

當百度網盤已經佔據了個人網盤市場85%市場份額,幾乎成了國內只此一家的“資源生態”,沒有其他替代品。這種壟斷程度甚至超過了百度主營的搜索業務,網盤也成了百度用戶依存度最高的產品之一。

然而,和轉型或關停的115、微盤、360網盤一樣,百度也沒能開拓出個人網盤的新商業模式,依然陷入了與用戶的拉鋸戰之中。

也許,這種“自帶原罪”的產品除非徹底洗白轉型,否則基於盜版、灰色的內容很難建立起健康的商業模式。

一年之前,百度網盤悄然上線了內容商城,試圖將千萬級流量轉化為內容付費用戶,然而趕上了“末班車”的百度自身並沒有內容優勢,只能定位於一個分銷平臺。更重要的是,正如前文所說,它的用戶並不是知識付費的目標人群,更願意不惜時間精力去找免費資源。

如果要從分享型網盤轉向存儲型網盤,百度網盤的壟斷優勢就會立刻蕩然無存,很難跟蘋果、華為等手機廠商的系統級雲存儲服務競爭。畢竟,國內最大的“資源生態”才是百度網盤無可取代的地方。

當然,百度網盤這種免費空間網盤的存在,也使得iCloud、OneDrive等空間收費的存儲服務很難在國內普及。百度雖然搶斷了他們的路,卻並沒有自己找到一條出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