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2019年年尾,演技类综艺迎来了自己的“盛景”,《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演员请就位》《演技派》三档节目齐上阵,在同一赛道狭路相逢,占据了综艺节目的一半话题。但如此“盛景”,却并未留下多少高光时刻。《演员的诞生》开了演技类综艺的先河,这类综艺刚满两岁,在综艺节目周期中正处于上升期,却精气神溃散。其实如今的局面,跟演员的境遇有很多相似之处。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新人演员初生牛犊来试斤两,资深演员深觉“位不配才”、自我证明,标签演员迫切转型、扩宽发展空间,影视寒冬带来了演员们的求职焦虑;演技类综艺或初试牛刀、寻求定位,或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或赛制升级、自我推翻,综艺节目也有自己的生存焦虑。
演员本身就是最好的人设,综艺就是最好的剧本。恐怕三档节目横向摆在一起,才是一出最好的“戏”。那么,在“竞争上岗”前,演技类综艺是否搞清楚了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三档节目的模式各不相同,都有哪些短板?导演、演员、编剧齐聚一堂搞一档综艺的意义在哪?三档综艺暴露了影视行业的哪些问题?

巅峰对决,既不巅峰也无对决

“不去录了,没意思。”《我就是演员》“专业鉴影团”之一的编剧贾东岩如此对深度文娱(ID:shenduwenyu)说。说好的“巅峰对决”,“巅峰”在哪?“对决”在哪?贾东岩表示没有看到。《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脱胎自《演员的诞生》,担心观众审美疲劳的节目组着力于求新求变,从嘉宾阵容到节目赛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好莱坞的宠儿”李冰冰、“国宝级演员”张国立、“金马影后”马思纯、多次入围国际电影节的秦昊等演员的加盟,甚至被网友称为“大神下凡”,阵容无疑十分豪华。但阵容的全面升级并没有带来节目的“巅峰”,《我就是演员》似乎把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你可以追求巅峰,但巅峰代表着没有退路,也没有批评的余地。否则,‘巅峰’就成了悖论。”
《我就是演员》将自己置身于山尖上,画地为牢,左右动弹,都很难受。首先,第三季的演员成就加身,但缺乏让人想要挖掘的魅力。在《演员的诞生》的舞台上,数位演员一鸣惊人,让业内人士看到了原来还有这样的好演员可以合作,让观众看到了表演的魅力,让演技再次成为了影视圈的通行证。凌潇肃、蓝盈莹、周一围、辛芷蕾等演员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比如凌潇肃,若没有抓住《演员的诞生》这次机会,恐怕今后影视圈将查无此人。因此他满腔赤诚、孤注一掷,让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演绎下“活”起来,为自己带来了演员生涯上的逆转。《最爱》片段依然是三季以来数一数二的表演;《投名状》中对出场台词语气的即兴转变,牢牢将戏眼握在手里。
而李冰冰、张国立、佟大为等人的演技已经高度程序化,甚至会怎样呈现角色,都在观众的想象范围内。且演员本身也并没有想要破釜沉舟来挖掘自己的欲望,所谓“走出舒适圈”,成了“无可无不可”的尝试游戏。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综艺节目的升级在于将流量模型转变为价值模型,但为业内挖掘具有潜力的优质演员这个市场价值却直接丢了。
其次,“文本”对角色塑造有限制。《我就是演员》中的表演片段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其一是怕观众看不懂前因后果,其二是大开大合的情节更容易吸引观众,因此,编剧经常选择将一个人的一生压缩在了十几分钟的戏里,观众看的尽是生离死别的悲情戏。“把情感放在人物性格之前是不对的,”贾东岩认为,“所以这也就是《王贵与安娜》那场戏让宁静感到不适的原因。”“王贵的‘土’,安娜的‘洋’,都没有铺陈出来,所以观众感受不到王贵心里的自卑。安娜从前面面对情敌的别扭到后面那一跪,也缺乏心理依据,只能靠演员的演技去补。”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但上期节目中,李宇春和郭晓东饰演的原创剧本《旁观者》,就是个不错的作品。有留白、有反思,情节的反转有铺陈,没有过度的大开大合。可以看出《我就是演员》在文本上开始寻求转变了。最后,赛制的改变让对决赛成了表演赛。
《我就是演员》将赛制变成了“末位淘汰补位制”,相当于《歌手》的赛制。如此一来,让《演员的诞生》看点十足的演员之间的博弈感丢失了。《演员的诞生》中,演员1V1比拼,自负盈亏。输得太惨,可能今后就没人找你演戏了。“仿佛两个人的脚后跟各插了把匕首,谁往后退一步都是险滩。”贾东岩这样形容。而《我就是演员》的赛制让“输赢”不那么直接,且由于“失败”由两个人一起分担,也降低了失去口碑的风险。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你好我好大家好,输赢也没所谓,当竞技类演技综艺没有了竞技,我为什么不去看一部电影?

喧宾夺主的“导演请就位”放飞自我的“于正品牌秀”

《演员请就位》和《演技派》皆是网生演技类综艺。作为第一季,没了超越自我的压力,不过,也各有各的束缚。与《我就是演员》的赛制相似,但《演员请就位》的呈现方式不同。虽然同样是在现场舞台一条过的表演,但屏幕外的观众看到的是剪辑后的表演,在节奏上会更加干净利落。并且影视片段化的呈现方式会让演员的沉浸感增强,不用强行压缩时空,将人物全部的命运转折交付在十几分钟的表演里,演员在情绪上不至于有突兀的情感转变,绕开了舞台剧的弊端。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但《演员请就位》整体演员比较年轻,表演的精彩程度稍弱,最大的看点还是在导演身上。陈凯歌是《演员请就位》的定心丸,每段表演经他四两拨千斤的点评与解读后,观众豁然开朗。陈凯歌的技术已炉火纯青,但创作热情已经不再巅峰时刻。最有表达欲望的人是郭敬明。郭敬明像是抱着理论知识扮演导演角色的高考生,和陈凯歌是一对反差拍档,反而带出了良好的综艺效果。上期中,郭敬明翻拍了陈凯歌的《妖猫传》,战胜了陈凯歌翻拍的《悲伤逆流成河》。只能说,由深入浅易,由浅入深难。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郭敬明是有编剧思维的,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改剧本,没有针对表演的调整。他调得可能不高级,但是从思维层面来讲,他有这样的优势。”贾东岩说道。
观众可以看到郭敬明对演员有格外的控制欲,是因为编剧骨子里是不信任演员的,编剧永远将情节放在可控范围内,因为演员演成什么样,无法预判。如此一来,容易把演员的发挥空间锁死,但也可以保障剧的下限,不至于不能看。相对于其他两档节目,《演技派》则表现得更"放飞自我"。《演技派》既是一场大型选角科普节目,又是一场“于正个人品牌秀”。《演技派》如同纪录片般的选角全过程,将现实的淘汰机制、人物构建、拍摄现场等藏在影视行业幕后的规则搬到了荧屏上,确实可以满足观众的窥探欲。《演技派》不大符合常规综艺模式和节奏。第一期的节奏甚至有些杂乱无章,缺乏综艺该有的情绪与反转,第二期才稍微成型。因此《演技派》更像是纪实性的选角纪录片,有风险也有惊喜。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若说非常规的综艺节目有风险,那再加上非常规的“主角”,那就是一场探险。
《演技派》的主角显然是于正一个人。其他三位导师吴镇宇、张颂文、张静初成了背景角色,没有选角权,没有选学生权,通过或是不通过在于正一念之间。不过,张静初的“静”、张颂文的“实”,吴镇宇的“躁”,三位不同性格的老师对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还是很有看点的。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出人意料的节目构思或许可以凭借新奇取胜,但于正的个人烙印可能会影响了节目整体口碑。
“从节目里可以看出,于正是用传统戏剧里的五大基本角色“生旦净末丑”来挑选演员,也从侧面说明了他处理不了太复杂的人物。影视剧中的人物是很复杂的,性格多变、形象气质丰富,大多数无法直接归类。”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关于演技类综艺的三点反思
其一,编剧不能埋起头来写剧本。
“中国影视编剧对演员的表演和舞台都缺乏理解。”贾东岩认为,“编剧观察别人通常是听,听到关于某个人的故事时,会询问前因后果,对人物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演员留意的是人的细节与状态,比如对方拿杯子、走路的方式。演员如果说这个情感我转不过去,那一定是转不过去。所以,编剧与演员的沟通很重要。”《我就是演员》中张国立和马思纯演的一个片段叫《继父》,剧中的张国立饰演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因早年亲生女儿被继女失手杀死,一个人孤寂无依。继女坐牢十余年后回到家里,发现母亲已经去世,继父不仅原谅了自己,还将房产留给自己。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我认为老人后面突然认出继女红红那一段是突兀的,他缺少一个刺激点,作为老年痴呆怎么就突然明白了呢?如果那封遗书是在红红母亲遗像后面,红红拿下遗像刚好看到,这样就给了老人一个刺激点,马思纯的表演节奏也就有了爆发点。”
因此贾东岩认为,编剧不仅要与演员沟通,也要对舞台有了解,懂得利用道具与舞台调度。

其二,“流量”于表演无罪。《演员请就位》中,黄宥明有一段对于圈内选演员“流量至上演技做配”这一做法不满的发言,从而引发了很多演员的共鸣。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但贾东岩认为,流量演员或者说年轻演员有他们的优势。
年轻演员没有套路,能容易真诚。“年轻演员演人物,成熟的演员演细节,人物容易被记住,太注重细节表演可能会‘油’掉。但是要用得对,人物设计上就不能太复杂。”比如《演技派》中张静初和张颂文对赵天宇的偏爱,吴镇宇对演技甚至“有点搞笑”的谢彬彬的不放弃,是差不多的道理。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当然,演技好到不可替代的话,是不可能数次被“流量”替换掉的。
其三,“巅峰”的演员需要让他们有期待感的角色。很多演员红过,正如宁静所说的,“我想拿的奖都已经拿过了”。目前他们好像已经过了自己最辉煌的时期,但他们的年纪才正值盛年。我们没有理由将这些演员奉上神坛,然后束之高阁,来参加一场又一场无足轻重的表演赛,直到耗尽奖杯带给过他们的荣光。他们的演艺生涯是值得被珍惜的。

演技类综艺,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他们还有更多与自身符合但尚未尝试过的角色可以演,比如宁静的野、张国立的邪、李冰冰的飒,将这些气质融入进生活的骨血里,纠葛的人性里。而不是怀揣老旧价值观的三从四德的妇女,也不是重复那些连经典都算不上的影视剧里别人演绎过的角色,让他们在舞台上次次崩溃,在惯有的表演方式里自我画圆。
演技类综艺,也请不要耗损自己的“盛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