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三保”舉措 破解農戶增收瓶頸

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平昌緊盯民生實事

  11月12日一早,平昌縣得勝鎮新場村李春榮家的頭茬豌豆尖送進菜市後,迅速被搶購一空,10 元一斤賣了200多元。她告訴筆者,家裡的小菜園是在縣委宣傳部幫扶幹部張小軍幫助下建起來的,增收效果明顯。

  平昌是全省畜牧產業大縣、生豬調出大縣,生豬養殖是農民收入的骨幹產業。今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農村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遭遇了增收瓶頸。對此,該縣及時落實企業寄養保剛需、擴大產能保供給、拓寬門路保增收的“三保”舉措,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企業寄養保剛需

  “政府在我們家養豬場寄養了100頭生豬,可保障鄰近3個村的貧困戶和受災戶有年豬殺、有肉吃。”溫氏養殖公司對接的得勝鎮雙泉村養殖大戶黃武龍介紹說,全縣像他家一樣替貧困戶和受災戶寄養生豬的家庭農場有100多家。

  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平昌縣委緊盯民生問題,深入基層一線、深入基層群眾,開展蹲點調研,認真檢視問題,把“防控重大動物疫情,保民生穩增收”納入“8+8+2+2”重點整治內容之一,協調溫氏公司每月穩定出欄供給生豬1萬頭,優先保障縣內豬肉供應。同時,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趕赴廣東溫氏集團總部對接洽談,採取“溫氏公司+貧困戶”訂單養殖模式,按低於全省平均市場價格,協調落實轄區需要訂單寄養的農戶名單,簽訂生豬訂單養殖協議。訂單養殖出欄生豬由鄉鎮負責統一結算,集中統一檢測、檢疫,集中統一屠宰後,及時將肉分發給對應的貧困戶和受損農戶,確保他們家家有年豬、戶戶有肉吃。

  “我們本來還擔心過年沒肉吃。”得勝鎮新場村村民任國平說,“想不到政府想出了這個好辦法,解了我們後顧之憂。”

平昌:“三保”舉措 破解農戶增收瓶頸

擴大產能保供給

  這些天,家住得勝鎮蓮花村的村民謝世田正忙著養豬場的技改,擴大生豬養殖規模。

  “非洲豬瘟的發生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小家小戶的散養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平昌縣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陳德湧說,“疫情防控取得初步勝利後,我們就在反思,探索生豬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對此,平昌縣積極利用溫氏公司標準化養殖技術,千方百計恢復生豬生產,確保生豬少減產,農戶少減收。同時提檔升級養殖模式,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生豬養殖:鎮龍鎮天鷹村規劃建設20萬頭溫氏仔豬擴繁場,筆山鎮獅嶺村規劃建設10萬頭商品豬規模化養殖場,加快推進板廟鎮白石村1萬頭商品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積極發展像謝世田家一樣的溫氏養殖對接家庭農場,力保全縣“百萬生豬調出大縣”金字招牌,做大做強生豬養殖骨幹產業,保證市場供給。

拓寬門路保增收

  李春榮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非洲豬瘟發生後,她家養的兩頭大肥豬被捕殺,損失了5000多元。為了幫助她家減損增收,幫扶幹部張小軍分析說,她家離通江縣城只有20多公里,周邊還有得勝、廣納、民勝幾個大場鎮,蔬菜消費能力強,動員她家及時種植秋菜促增收,主打品種就鎖定為豌豆尖。張小軍還捐贈了30只雞苗,幫助李春榮發展小家禽養殖。

  針對非洲豬瘟疫情對農戶造成的影響,平昌重點推出“穩準新、短平快”增收項目,積極鼓勵農戶轉產補短。搞好秋糧秋菜種植,動員協助農戶利用庭園土地大種蔬菜,加快提升農戶庭園形象;利用“谷坂田”“空閒土”“撂荒地”大種油菜,加快實現農戶多渠道增收,全縣增種蔬菜10萬畝、增種油菜10萬畝;順勢搶抓當前禽類市場價格回暖有利時機,做好秋季家禽補欄工作,確保2019年底實現“221”目標任務,即:戶平增養家禽 20 只,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縣增養家禽總量突破100萬隻,確保今年畜牧業不減產、農戶不受損、貧困戶不減收。

  “我原來很擔心今年的收入問題。”李春榮感激地說,“張小軍同志積極幫我們出主意、找項目,還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栽秋菜、雞鴨小家禽及時補欄,既穩定了我們的收入,更給了我們信心。”

  據瞭解,平昌縣還積極著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瞄準未來發展產業,抓好茶樹秋栽冬管,在 10 個鄉鎮規劃栽植茶樹,重點在江口鎮八廟、石廟、七里、牌坊及六門鄉南家村連片規劃6000畝,其他鄉鎮規劃落實4000畝。目前,全縣已全面完成谷坂田打溝排溼、旱地清園拌地等工作,有序推進茶樹秋栽,今秋新栽植茶樹1萬畝。

農民日報四川記者站新聞熱線:028-851509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